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进高效、柔性化机械加工自动生产线离不开高水平的切削液循环处理系统。机械加工自动生产线以最低的生产成本生产出高质量的工件,切削液循环处理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切削液循环处理系统的整体效果对车间生产现场环境影响、产品零件生产精度、设备维护保养等都将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目前,我国报废汽车拆解回收厂有几百家,其中中小企业占据相当的比例。很多企业拆解流程不规范,项目不细致。车辆解体后,造成相对于国外先进国家的废品回收率较低。了解国外废旧汽车拆解处理工艺,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办法成为提高我国报废汽车拆解行业水平的途径之一。一、汽车拆解处理工艺的主要内容汽车拆解处理工艺包括预处理、拆解、分类存储这3  相似文献   

3.
<正>3以用户为中心的精细化运营以用户为中心的精细化运营,就是拆解用户全生命周期的每个环节,再结合用户画像、用户分层、需求定位、场景拆解、数据分析,对用户展开有针对性的运营策略。本文从用户全生命周期拆解、用户画像、用户分层和场景拆解等方面逐一分析。3.1用户全生命周期的拆解对于汽车后服务企业而言,处于不同生命周期内的用户,其用户价值是不同的,因此需要运营来针对处理,精细化运营。汽车后服务企业精细化运营就是要针对用户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4.
汽车用钢铁材料的再生资源化和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汽车用钢铁材料的回收利用情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汽车用材料的组成及回收废钢的成分特点,并对其中夹杂元素对钢材性能的影响及其在冶炼中的(负)作用进行了论述。同时介绍了脱除废钢中有害元素Cu、Sn、As、Sb、Bi、Pn、Zn等方法与技术。提出了针对废钢中杂质较多的特点,应进行处理方法的专门研究,避免汽车废钢的垃圾化,以实现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报废汽车拆解行业现状,对比分析欧盟先进发展理念,提出构建我国绿色拆解信息平台的思路,重点介绍了中国汽车绿色拆解系统(China Automotive Green Dismantling System,简称CAGDS)的基本功能,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拆解手册编制流程,分析了不同拆解信息发布模式之间的差异.通过分析表明,依托CAGDS构建绿色拆解信息化发布平台,可以实现整车企业与拆解企业之间的无缝对接,促进拆解技术水平提升,提高拆解零部件和材料的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6.
针对发动机装配生产线的优化问题,以某发动机装配生产线热试后线为研究对象,运用MTM-UAS方法设计出各工位的标准工时,同时将设计值与实际测量值进行对比验证,随后基于ECRS处理方法进行工位优化,并在设计阶段提出优化配置方案,最后对优化方案结果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线平衡率和平均劳动负荷率分别提高了27.73%和23.15%,单班产能提高22.1%。  相似文献   

7.
正Quanergy公司在加州的桑尼维尔开设了一家新的生产厂,以生产S3固态激光雷达传感器。该新工厂在无尘室内环境中配备了高容量全自动生产线,该生产线配置了最先进的半导体处理和封装设备,包括高精度光子集成电路处理工具和与硅晶盒相连接转换为成品激光雷达传感器的机器。该工厂还包括校准和最终测试,使得Quanergy能够监控整个生产过程,并提供行业中的高质量和可靠性,而迄  相似文献   

8.
沈阳沈飞日野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的大客车整车前处理、电泳生产线CED是国内第一条大客车整车电泳生产线,也是世界上第5条大客车整车电泳生产线,代表着当今大客车涂装技术的世界先进水平。文中将重点介绍整车前处理、电泳涂装技术在大客车涂装中的应用及超长更新周期(Turn over)电泳槽的管理要点。  相似文献   

9.
城市地铁施工制约因素繁杂,部分车站因先期施工预留条件不够,导致盾构接收转场时面临吊装孔无预留“吊不出”、车站净空不足“过不去”的难题。以宁波轨道交通4号线宁波火车站为例,针对狭窄空间内盾构如何过站的问题,提出可拆解盾构方案。在设计制造阶段,将盾构刀盘、前盾、中盾和盾尾按照模数分块,以控制质量和尺寸,并通过法兰和螺栓进行可拆解式连接;在施工阶段,优化施工工艺,分为8个标准步骤对盾构进行拆解组装,顺利完成狭窄空间内的过站。该方法可有效避免常规盾构拆解时狭窄空间内切割焊接对盾构产生的损伤,保障重组后盾构的稳定性,提升拆解过站效率及安全性。盾构重新组装后顺利完成了二次始发和隧道的后续推进。  相似文献   

10.
巴宣 《摩托车信息》2012,(10):110-111
重庆航天巴山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7月,是一家以生产两轮摩托车、三轮摩托车、沙滩车和摩托车发动机为主的集研发、制造、销售为一体的股份制企业。现拥有国际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包装线及整套完善的检测设备。公司现有资产总额1.9亿元,现有员工1800余人,中高级人才占员工总数的30%以上。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利用仿真软件对商用车驾驶室白车身电泳成膜情况进行计算分析的流程。以某商用车为例,分析了在样车试制阶段对驾驶室白车身的电泳情况进行拆解后发现的问题,利用E-coatmaster仿真软件进行分析的主要内容和计算结果,并将优化前、后的计算结果与拆解实车的电泳情况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仿真手段具有高效性和可靠性,能够确认车身电泳有效的优化方案,在涂装同步工程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汽车底漆涂装生产线现行工艺一直采用锌系磷化进行电泳前处理,近几年出现了新型硅烷前处理工艺材料。不同前处理工艺会对电泳涂装的泳透率产生影响。通过四枚盒法测试锌系磷化样板和硅烷处理样板的电泳涂装泳透率。结果表明,后者的电泳泳透率明显低于前者的电泳泳透率,但使用高泳透率电泳漆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并能满足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人们对生活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追求生活的高质量也就造成了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为了满足人们日益迫切的需求,大量生产汽车也就势不可挡。但是在自动化生产过程中,设备故障问题会时长发生,这就导致了生产过程受阻,本文以变频器设计上存在的不足、焊接机器人设备故障及其处理方式、玻璃涂胶机器人的改进三个方面来讨论汽车生产线设备故障的一些处理方法,关于汽车生产线设备做一些浅显的说明。  相似文献   

14.
文章引入综合节拍的概念,以生产线开动率为切入点,分析影响生产线开动率的各个因素,最终确定生产线瓶颈并寻找出优化措施。以发动机曲轴生产线为例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弥补以前定位瓶颈方法的准确性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焊装车间顶盖人工生产线生产效率低、人力成本高、品质不稳定、故障率高等问题,通过新的设计思路优化自动化线体布局,提升空间的有效利用率;通过导入先进定位控制技术和视觉系统,提升了自动化线体的生产柔性化和品质稳定性;通过对关键设备的核心参数采集分析,实现了基础级的“智慧保全”,能够远程地监控自动化线体的设备状态、性能参数等指标,降低了生产线体的故障率。通过介绍该顶盖自动生产线新的设计思路及应用的重点技术,为焊接车间类似的自动化生产线前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升间歇式前处理-电泳生产线的产能,从人、机、料、法、环几个方面对涂装车间的生产现状进行了分析,最终确定从改善人员操作和优化前处理小车动作程序两个方面达到提升产能、降低成本的目的。确定方案后,通过小批量、大批量的车身磷化、电泳试验对磷化膜和电泳漆膜的质量进行比较;漆膜质量完全达标后实施改造方案,并且又进行了2个月的跟踪,最终确定改造结果达到了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7.
《汽车维修》2009,(6):48-48
日前,全球领先的交通涂料供应商PPG公司宣布其新型节能环保金属前处理产品正式投放市场。 金属前处理是一项已经相当成熟的为车身表面提供清洗及防锈蚀处理的工艺.但是,随着当今环保要求的日趋严苛.传统工艺由于产生大量含有锌、镍、锰等重金属的沉渣而备受质疑。鉴于此,PPG公司开发了一种以锆为基本技术的新型金属前处理产品——Zircobond。它可以取代传统的锌系磷化技术,在确保各项性能指标的前提下彻底改善环保问题。  相似文献   

18.
道路路表径流污染处理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当前道路交通污染日趋严重的事实为背景,介绍了目前国内外路表径流污染处理研究现状,提出了道路路表径流污染处理体系设计的主要内容和设计流程,为建立路表径流污染处理的新型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奇瑞轿车涂装生产线是按照欧洲标准设计的,由德国DURR公司承建,采用了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涂装工艺、涂装技术和涂装设备。如前处理、电泳生产线采用了Rodip-3运输系统;中涂、面漆线采用了鸵鸟毛自动擦净机和高压自动静电涂装喷涂机、管中管恒温集中输调漆系统,喷漆室按水性漆设计,烘干室采用A型,以天然气或空混液化气为能源;PVC、喷蜡线均采用集中供料系统,并预留灌蜡系统等。车身整体防腐可达12年以上,而车身油漆外观水平处于国内同行业的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先进建设理念与技术支撑下,地铁隧道建设也开始面向现代科技,以提升其建设效果与质量.其中,初期支护侵限是地铁隧道安全施工、质量施工、效率施工的关键.由此,文章立足文献资料,以地铁隧道初期支护侵限形变表现及其处理、预防措施价值为基点,以地铁隧道初期支护侵限诱因及其诱因特征分析为着力点,探究其处理其预防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