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研究格栅加筋墙的长期蠕变特性,在室内修筑了3台阶模型墙,对该试验的筋带和挡墙进行了长期蠕变试验。针对该模型建立了数值模型,采用粘弹塑性流变模型和粘弹性本构模型分别考虑填土与土工合成材料的非线性蠕变性,筋材与填土、填土与面板及面板之间的相互作用效应。在计算中反映逐层填筑过程,采用增量-初应变迭代法,对加筋挡墙的长期工作性能进行了分析。通过与实测结果的比较,分析得到了3台阶加筋墙的长期工作性能特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某高速公路加筋挡墙两个断面进行现场监测试验,分析了退台式格宾箱加筋路堤墙后土体受力变形特性,并在现场试验的基础上采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对加筋挡墙墙后土体水平土压力、挡墙内部土体水平变形、挡墙内部垂直土压力以及筋材应变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筋材能够很好的控制土体的塑性变形;潜在滑裂面位置为离挡墙0.34H到0.6H区段内(H为第一级边坡高);加筋处理后边坡的安全系数为1.28;面墙附近垂直土压力产生较大的突变,挡墙基础处垂直荷载较大,且墙趾下方基础处水平应力集中明显,挡墙侧向变形呈中间大两侧小的外鼓曲线分布。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复合加筋格宾挡墙的单元组成及结构形式。采用FLAC3D深入研究了复合加筋格宾挡墙的力学响应,探讨了不同面板形式、不同加筋方式时墙面侧向变形和筋材拉力的分布规律,提出了复合加筋的最佳加筋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加筋方式对面墙侧向位移的影响较大,交替加筋比分组加筋有更小的面墙侧向位移;保持加筋间距不变而减小加筋刚度比增大加筋层间距而增大筋材刚度更可取;在交替加筋的同时沿墙高适当减小加筋刚度可节省筋材费用。面墙形式、筋材布置方式对筋材拉力的大小和分布形式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基于传统的塑性极限分析上限定理,利用序列二次规划法(SQP),分别计算了筋材铺设长度、筋材拉力、加筋层数、砂土内摩擦角、砂土重度、挡墙高度共6 种影响因素作用下具有全高刚性直立面板型加筋砂土挡墙的极限承载力。根据正交分析方法,给出了各个因素的敏感性顺序。结果表明:加筋层数和筋材拉力对加筋砂土挡墙极限承载力的影响最为显著。因此,选用高强度加筋材料并加密布筋间距(即增大加筋层数),是提高全高刚性直立面板型加筋砂土挡墙承载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加筋土挡墙因具有造价低廉、施工简便等优点而在公路、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中被广泛应用。作为一种轻型柔性支挡结构,加筋土挡墙易产生较大的水平位移。目前已有的加筋土挡墙水平位移计算公式大多忽略了加筋区整体在土压力作用下产生的水平位移,有必要提出一种准确计算加筋土挡墙总水平位移的解析式。将加筋土挡墙总水平位移分为加筋区内部筋材伸长产生的水平位移和加筋区整体在土压力作用下产生的水平位移两部分。假定加筋区内部破裂面由0.3H法确定,根据胡克定律建立计算加筋区内部由于筋材伸长产生的水平位移解析式;假定加筋区为一复合弹性体,根据虚功原理建立加筋区整体在土压力作用下产生的水平位移解析式,两部分共同构成了加筋土挡墙的总水平位移。结果表明:随着填土模量、填土内摩擦角、填土黏聚力、筋材抗拉刚度和筋材长度的增大,加筋土挡墙的最大水平位移逐渐减小;筋材伸长产生的位移占总位移的比值随填土模量、填土内摩擦角、筋材长度的增大而增大,随填土黏聚力和筋材抗拉刚度的增大而减小;与原型试验测试值和数值模拟值相比,该解析计算结果可反映加筋土挡墙墙体位移沿墙高的分布规律,同时与既有经验公式相比,该方法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际值。  相似文献   

6.
杨亚  王勇  刘杰  艾钰皓  高斌 《公路》2023,(3):13-20
双面加筋土挡墙加筋交叉区的两侧筋带相互影响,使其与常规单面加筋土挡墙存在差异。为研究双面加筋土挡墙的破坏机制,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研究挡墙的破坏模式及破坏开展过程,然后分析填土因素对挡墙变形的影响、面板刚度与挡墙整体安全系数的关系以及筋带在路堤内部的应变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施工工艺控制不当是造成公路双面加筋土挡墙病害的主要原因,应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以及加强对筋带连接位置的保护设计;双面加筋土挡墙会发生路堤整体剪切与地基剪切2种模式的破坏,路堤整体剪切破坏的破裂面形式为折线形、破坏的表现形式是面板鼓胀,地基剪切破坏的破裂面形式为爪形、破坏的表现形式是地表隆起和挡墙绕墙顶变位;面板刚度与挡墙稳定性呈对数线性关系;填土黏聚力超过30 kPa后,挡墙面板鼓胀位移几乎不再减小,而是呈现明显的收敛趋势,最大鼓胀变形位置位于墙高的1/4~1/3之间。  相似文献   

7.
《公路》2021,(5)
上部荷载作用下加筋土挡墙的变形与力学响应特性研究较少,通过有限差分数值模拟与模型试验对比分析,验证了数值方法可靠性,进而研究荷载作用位置、填土内摩擦角和加筋参数等因素对加筋土挡墙变形和力学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填土内摩擦角、荷载作用宽度或加密筋材可显著提高挡墙极限承载力,且同级荷载时挡墙顶部沉降减少明显;内摩擦角和加筋间距影响挡墙极限承载力最大值所对应的偏移距离,但不影响允许承载力随偏移距离的变化规律;内摩擦角变化范围为31°~40°时,挡墙极限承载力为允许承载力的2~4倍。  相似文献   

8.
土工网格材料加固地基室内静态蠕变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苗宝珠 《公路》2003,(8):127-130
利用轴对称荷载作用下的土工网格材料加固粘性土地基室内模型试验装置,研究了加筋参数(加筋参数包括筋材的层数N,各筋材间的层间距Z和筋材类型等)对地基土承载力与抗变形能力的影响,以及长期荷载作用下地基土的变形规律,分析了压实度K、土工网格间填土厚度等与加筋土变形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粉煤灰加筋土挡墙工作机理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将能够完全满足模型相似律的离心模型试验方法应用于粉煤灰加筋挡墙研究中。试验基于整体刚性面层加筋土挡墙结构研究了粉煤灰加筋土挡墙的工作机理、筋材中的应变分布、粉煤灰加筋挡墙的变形。结果表明,加筋土挡墙所发生的侧向位移量远小于素土无加筋挡墙的位移量,且加筋层竖向间距越小,加筋层越密,相对侧向位移量越小,加筋效果越明显;因粉煤灰填筑密度较轻,加筋后的挡墙所发生的相对侧向位移量较小,说明加筋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采用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预应力筋的预拉力对预应力加筋土挡墙的变形、土压力分布、墙面板基础反力和破坏模式等静力性能的影响,根据试验实测数据及数值计算结果分析了预应力加筋土挡墙的工作机理。结果表明:预应力筋施加预拉力后,顶部荷载作用下挡墙的墙面板位移、顶部沉降以及墙面板基础反力比未施加预拉力的情况均明显减小;预应力筋施加预拉力后,加筋区内部水平土压力显著增大,但分布并不均匀。预应力筋施加预拉力对填料内的剪切带影响不明显,但非加筋区顶部加载时,预应力筋的预拉力能够有效阻止剪切带在填筑区域内贯穿,提高了挡墙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土工离心模型试验,研究了刚性面板加筋挡土墙的变形特征及其内在破坏模式。试验程序包括设计加速度条件下正常工作状态的模拟和极限加速度条件下极限工作状态的模拟,就挡土墙面板侧向位移和加筋材料的应变进行了实时测量;并测量了极限状态下模型剖面的位移标记的变形,从而获得了极限工作状态土体滑动破坏面的位置。试验结果表明:(1)加筋土挡土墙所发生的侧向位移量远小于无加筋挡土墙的位移量,并且加筋层竖向间隔越小,加筋层越密,相对侧向位移量越小,加筋效果越明显;(2)整体式刚性面板加筋土挡土墙的性能优于一般的分离式刚性块式面板加筋土挡土墙;(3)加筋材料有从回填体中被拔出破坏的可能性,因此,加筋风积沙挡土墙内部稳定性校核时,需要验证抵抗这种破坏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衡重式桩板挡墙是一种新型支挡结构,在深圳地区的多个边坡工程中已经得到成功的应用,由于卸荷板的存在,挡土结构的受力和变形性状相对传统的桩板挡墙更为复杂,设计计算方法落后于工程应用。对此,将衡重式桩板挡墙沿地面分为受荷段和嵌固段两部分来简化受力分析,提出结构内力及变形计算模型和方法,推导了结构内力及变形计算公式。结合工程实例计算,与有限元法对比验证了推导的内力及变形计算公式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根据远当国防公路扩建工程,提出无连接挡板高填方路堤薄壁挡土墙新型结构。应用土压力盒和钢筋应变片进行模型试验,测试挡土墙土压力分布规律和拉筋应变的变化规律。挡土墙土压力不同于经典土压力理论,从挡土墙顶部向下到1 3高度以上,土压力分布呈线性增加,1 3高度以下,土压力随高度变化不大;土压力的分布规律与挡土墙面板后填料的性质无关。试验及分析表明,该连接挡板式薄壁挡土墙结构是一种合理、经济、可以应用于高路堤实际工程的新型挡土结构。  相似文献   

14.
高填方机场加筋挡土墙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齐文  丁一  梅平 《路基工程》2010,(6):196-198
广西河池机场属于典型的高填方机场,为减少土石方量和节约投资,依实际地势采用了加筋挡土墙,挡墙高达60 m,在国内罕见。由于加筋材料力学性能好,分层回填压实度标准高,并对挡墙外侧反包施工技术进行优化,保证了加筋挡土墙整体结构的稳定。  相似文献   

15.
斜插式桩板墙是支挡结构与景观绿化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道路边坡支挡形式,目前已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由于该结构允许墙背土体主动变形,墙背不完全垂直、光滑及墙背地下水可自由渗透等方面与传统直挡板桩板墙相比具有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挡墙墙背土压力的发挥。为此,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对比分析了斜插式桩板墙与传统直挡板桩板墙在土压力分布模式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重力式挡土墙是工程设计中最常用的支挡结构,除了常规的设计外,还有一些容易忽略关注的点,如挡土墙的尺寸的核查,墙后有限填土的判别和处理,临水挡墙降水速率的控制,挡土墙加高采取的措施等等。如何经济、安全地处理这些情况,需要工程设计师们在实际工程不断思考和总结。  相似文献   

17.
假定挡土墙后滑动面为库伦平面滑裂面,基于能量法,推导出了适合与砂性土与粘性土的主动土压力计算公式,然后引入粒子群智能优化算法,对最危险滑动面所对应的破裂角在变量范围内进行全局搜索。运用本文方法分别对墙后填土为为砂性土和粘性土的挡土墙土压力进行计算,发现对于砂性土,优化方法得到的破裂角与理论精确解完全一致;对于粘性土,方法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相对误差为5.5%。  相似文献   

18.
多级挡土墙墙背土压力分布规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十漫高速公路高边坡多级挡土墙为研究对象,在高达67m的填方路段进行墙背土压力试验研究,探索墙背土压力分布规律。在挡土墙墙背上按照一定间距安置了多个土压力测试仪,进行208d的定期测试。结果表明:随着填土高度的增长,墙背土压力经历快速增长、短期的平稳和缓慢增长阶段,两者最初近似成线性关系,之后表现为明显的非线性。  相似文献   

19.
崔哲  倪珊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2):87-91,115,116
在道路挡土墙设计中,当遇到软土路基或路基下存在软弱下卧土层等不良地质条件时,为保证挡土墙的稳定,采用换填土或设各种加固桩等方法来提高地基基础的承载能力及稳定性是设计中常用的方法.该文主要研究CFt桩基础处理方法在挡土墙工程中应用的可行性,并结合某在施工过程中发生滑塌事故的挡土墙工程实例,通过对挡土墙和填方路基的整体稳定...  相似文献   

20.
考虑土拱效应的非极限主动土压力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平动模式下的刚性挡土墙,提出了考虑土拱效应的非极限主动土压力计算方法。考虑墙体平动位移对墙后填土内摩擦角与墙土界面上的外摩擦角的影响,建立了内外摩擦角与位移之间的关系式。对未达到极限位移的挡土墙,分析墙后小主应力拱的应力状态,并结合位移与摩擦角之间的关系,把主动侧土压力系数与挡土墙位移联系起来,将其用于水平微分单元法求解平动模式下挡土墙非极限主动土压力,给出了考虑土拱效应的非极限主动土压力分布、合力及作用点的理论公式,并与不考虑土拱效应的非极限主动土压力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有效;土压力合力大小相等,但合力作用点与土压力分布存在明显差别;研究成果可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