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首《泊船瓜洲》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有多少人知道这里的京口瓜州之间曾是行船人的鬼门关呢?就是这样一个曾经让无数船民望江兴叹的地方,现如今早已变了模样。镇江海事人不断将水上救生文化发扬光大,通过打造“京江义救”文化品牌,建立江苏省第一支水上搜寻救助志愿服务队伍,出台水上搜救工作奖励实施细则,续写黄金水道救助新乐章,并在疫情防控期间还不断传出暖心事,演绎了许多惊险的水上搜救故事。  相似文献   

2.
谈到水上搜救,不得不提现代救生的发源地-镇江。 镇江拥有着世界最早的水上救助组织-救生会。这种显示着镇江人弘扬善行、彰显道义的举动,在世界搜救史上闻名遐迩。现如今,坐落于西津古渡的救生会已成为我国水上搜救传统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3.
镇江扬州地处长江与京杭运河的交汇处,是重要的漕运咽喉.是古老的中原文化与东南吴文化联系的纽带,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通过运河在这里连接。这里自古就被称为江河要津,水运非常发达,水上救生组织不仅出现得较早,而且救生组织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据笔者考证.主要有:寺庙救生、官渡救生、民间救生、义渡救生、漕运救生和盐务救生等。其中有些救生组织又是多种形式交织,林林总总,蔚为大观,堪称世界水上救生史之一绝。  相似文献   

4.
镇江地处长江与京杭大运河“十字黄金水道”的交汇处。下辖丹阳、句容、扬中三个县级市,丹徒、京口、润州三个区和镇江新区,总面积3843平方公里,人口290万。  相似文献   

5.
霍福廷  王祖毅 《航海》2005,(5):14-17
在著名的镇江西津古渡石塔右侧,有一幢普通的清末建筑,门楣上镶嵌着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救生会”,落款是:“光绪乙末冬重修”,令人肃然起敬。走进大门,是一座六角凉亭,一转弯便是一栋总面积不足二百平方米的两层建设,楼对面则是三开门面的平房。  相似文献   

6.
正京口瓜州一水间,扬州与镇江一江相隔,却又被一河相牵。水维系着两地情,也将两地的海事人拉到了一块。在扬州六圩河口,镇江海事局与扬州海事局联合打造的"长江水上交通第一岗"就矗立在那里,联合党建、环岛航法、水  相似文献   

7.
《中国船检》2012,(9):I0003-I0003
2012年8月6日至7日.中国船级社在江苏镇江召开了20121MO救生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国家工业及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救捞局、海事局.中国船级社,航运公司和设备制造厂的代表。  相似文献   

8.
《航海》2008,(4):16-16
澳大利亚一公司近日推出迷你新型海上救生仪——Mobilarrm V100甚高频位置显示无线电信标。该仪器与传统的个人无线电信标相比,比传统的救生装置速度更快、效率更高。Mobilarrm V100为全自动位置显示无线电信标,能够向信号接收范围内的所有船载甚高频电台和陆基接收器发送落水船员的呼救信号。船员工作时,可将迷你新型海上救生仪带在救生衣上,一旦落水,救生仪会自动发出求救信号,  相似文献   

9.
黄迪  吴君 《中国水运》2005,(11):56-57
长江镇江段航道异常复杂,京杭运河与长江在这里交汇,船舶流量密集,而尹公洲航道弯曲成“Z”字型,枯水期航道最窄处仅220米,且有47道客汽渡线,在这样的航道内实行船舶定线制,改变沿袭千年的航行习惯,难度可想而知。安全的责任,海事的使命,激励着以陈桂平局长为首的镇江海事人迎难而上——  相似文献   

10.
储雁飞  周志寅 《中国水运》2010,334(5):54-55
有人说,只有在长江镇江段进行过大型海轮引航的引航员才算是“长江引水”,否则只能算是“海港引水”,因为长江镇江段历来是大型海轮进江的咽喉、瓶颈地段,镇江段的尹公洲水域更是被人称作“长江百慕大”。镇江海事局的统计资料显示,在2002至2004年间,镇江水域共发生一百余起水上事故,造成40余艘船舶沉没,37人遇难。该水域具有航道窄、水情复杂、船舶多的特点,其中每一个特点所造成的航行困难都是其它任何水道所无法比拟的,由此产生的引航安全风险之大也是其它水道所远远不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