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理解我国现行《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的基础上,分析了超高横坡度的计算方式和计算参数的确定,并结合工程实例对城市道路弯道超高灵活性设计加以分析运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对于平曲线设计超高值的选取,传统方法是基于质点模型——将曲线上行驶的车辆看作一个质点,分析质点的受力特性.我国《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版本取消了JTJ 011—94版本中圆曲线半径与超高值对应的表格,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中将超高最大值调整为10%,旨在让设计人员有更大的空间合理选用超高值,但也对选用的合理性造成影响.为了保证超高值选用的合理性与安全性,引入安全余量的概念,分析规范中关于超高值选用条文的变化及影响,并提出超高值选用的建议.同时结合工程案例分析计算给出超高选用的建议值,验证利用安全余量评价超高值选取的适用性,为设计人员合理选用超高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崔鹏飞 《路基工程》2022,(1):139-145
为验证和修正规范中规定的超高值(最大值及推荐值)在货车专用匝道应用的合理性,分析对比点质量-刚体(PMR)与点质量-悬挂(PMS)计算模型的优缺点,提出适用于大货车专用匝道的超高计算模型;参考日本规范,建立货车专用匝道的超高与横向力系数分配模型,并提出推荐值.运用Trucksirn仿真软件,验证新的力学计算模型和分配模...  相似文献   

4.
通过理论计算,研究了超高速公路曲线型超高横断面的设计方法。以设计车速160 km/h的工况为例,以车辆横向稳定为前提,考虑横向力系数和超高之间的分配模型,以人体对运动感知的舒适性为阈值指标,研究了相应的最大超高值、不同半径下的超高值和超高横断面布置方式等内容,进行了理论分析与简要计算。研究成果可以为进一步研究超高速状态下的高速公路几何设计指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道路平曲线设计中,超高与横向力共同作用抵消车辆在曲线行驶中产生的离心力,保证行车安全和舒适。本文通过分析国内现行城市道路与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在超高设计方面的相关要求,借鉴美国AASHTO超高分配计算方法,以城市快速路为例,提出了不同圆曲线半径建议超高值。  相似文献   

6.
公路超高的灵活性设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高设计影响因素较多,具有一定的路段差异性.在阐述超高值与行车安全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各超高设计要素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说明超高灵活性设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1.平曲线超高怎样计算(1204)? 计算曲线超高横坡度的公式与计算平曲线半径的公式一样,只是形式变化一下,即: i=V~2/(127R)—Φ_2………………(1) 式中:i—超高横坡度; V—行车速率(公里/小时); R—曲线半径(公尺); Φ_2—车轮与路面间的横向摩擦系数。从公式(1)可以看出,超高横坡度值与曲线半径值成反比,当曲线半径小于设计准则表2—2中的数值时,需要设置超高。在设计准则里,超高横坡度值的范围规定为2~6%;在表2—4中规定了各级路的最大超高横坡度。如果引用各级路的最小半径和设计行车速率,按公式(1)计算各级路的最大超高横坡度,所算出的结果将比规定数值大的多。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设计单位对高等级道路超高过渡段设置方式多样的情况,分析了超高过渡段设置的影响因素,提出当回旋线长度大于超高过渡需要长度时的四种不同超高过渡方式,并进行比较分析后,给出了超高过渡段的推荐设置方式.  相似文献   

9.
根据S型曲线在超高过渡计算时遇到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对"S型曲线"在两反向回旋线衔接处进行用斜脊式路拱设计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0.
针对公路隧道施工中的坍塌事故,进行了新型应急救援通道设计研究。以Hertz接触理论为基础,考虑结构的弹塑性特点,采用Thornton假设,计算了隧道中块石下落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和钢管的冲击力和凹陷变形值,并进一步论证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代替钢管用于公路隧道施工应急救援通道的可行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用作公路隧道施工应急救援通道是安全可靠的,为公路隧道施工新型应急救援通道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结合城市道路相关设计规范,探讨了城市道路的超高和加宽计算方法。对于城市道路超高设置,指出应根据横向力系数、道路纵坡、两侧用地及建筑物环境因素等几方面的要求合理确定。详细介绍了超高过渡段长度的计算过程,同时还介绍了单车道加宽值、内外车道加宽值、多车道加宽值的计算方法,对城市道路如何进行加宽过渡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超高及其理论模型,简述了最大超高影响因素、横向力系数与速度关系;详细分析了超高与横向力系数的分配理论和计算模型,结果表明抛物线分配方法更符合车辆在不同半径曲线行驶的超高需求。  相似文献   

13.
潘丹  张金  程晶  张欣艳 《公路工程》2023,(4):105-112
针对山区高速公路中较典型的挖方路堑段,在“缓坡”、“超高”等不利线形几何组合条件下,首先对路堑边沟坡度进行分析计算,验证与相关规范条文要求的符合性;其次对典型边沟型式及断面进行水文水力分析计算,对边沟泄水能力、流速进行定量分析,重点研究了缓坡段内由于超高横坡度对边沟泄水能力的影响,从而探讨不利几何设计条件下边沟的设计要点;最后选取典型“缓坡+超高”不利几何工况,计算分析不同纵坡、坡面条件下典型边沟设施泄水能力及流速,可为今后类似工况下边沟排水设施设计思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弥补中国在超高车辆撞击桥梁上部结构领域研究的不足,完善其工程设计方法,在超高车辆撞击桥梁上部结构的事故案例调查和精细化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超高车辆-桥梁上部结构撞击的简化计算模型,建立了简化模型的微分方程组,利用数值试验的方法确定了简化模型中的部分参数,从而得出简化计算模型的撞击荷载;为了满足工程设计的需要,在简化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形式简单的撞击力设计公式,以表格的形式给出了设计公式中基本参数的主要取值,并将简化模型和设计公式的计算结果与有限元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根据简化模型和设计公式计算得到的撞击荷载与精细有限元模型的计算结果吻合较好,且偏于安全,可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依托G240监利县新沟至毛市段改(扩)建工程,本文介绍了公路超高排水常见类型及其特点,对中央分隔带混凝土护栏泄水口设置、路线纵坡及超高横坡进行了研究。通过水力计算确定泄水口的尺寸及设置间距,分析路线纵坡及超高横坡对泄水口设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不同平曲线半径和不同超高缓和段长度的分析,结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提出了超高及超高缓和段的设置方法,使设计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对超高缓和段的设计方式没有明确规定,工程实践中超高过渡大多是在缓和曲线上进行。从理论上讲,这种方式存在进入弯道开始路段外侧车道无法抵抗离心力的不足。美国AASHTO《绿皮书》《公路与城市道路几何设计政策》中对超高设计方式有详细的规定,各类超高过渡的共同特点是在进入弯道(缓和曲线或圆曲线)前先有1个直线过渡段,使外侧车道进入弯道即可抵抗离心力。经过实例计算、比较分析,认为AASHTO《绿皮书》超高过渡方式更加缓和,更有利于行车安全,文中还分析了AASHTO《绿皮书》超高过渡方法用于我国工程实践的条件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一、弯道设计内容概要公路弯道设计中,一般要解决下述问题 1.圆曲线内的加宽及其过渡。要求计算圆曲线和加宽缓和段内任一桩号的路面及路基宽度; 2.圆曲线内的超高及其过渡。要求计算圆曲线和超高缓和段内任一桩号的中线及内  相似文献   

19.
按照目前的规范标准进行公路设计时,一般路段与完全超高路段的合成坡度都能保证满足要求,而超高渐变段的合成坡度却往往被忽略,导致现有公路的积水路段多在弯道处,影响行车安全。为此,从理论上分析了合成坡度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并进行了合成坡度的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20.
根据污泥处理工程的特点和对结构的要求,现对大跨超高门式刚架结构在该类工程中的设计和应用进行分析。首先,介绍了门式刚架在该类工程中的优势及难点。接着,探讨了在大跨超高的情况下,门式刚架的受力体系和计算方法。最后,结合某已建污泥处理工程给出了工程算例,介绍了该计算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