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5月1日施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对“交通事故”和“道路”进行了重新定义.道路交通事故相关统计数据中增加了原来未纳入统计的三类事故。同时.《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按照新法施行后口径统计.除去自行协商处理的轻微事故,2004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四项指标有三项下降.一项上升。  相似文献   

2.
正开车最怕遇到交通事故,遇上交通事故很有可能一天都得耗在这了。但有了道路交通事故在线快处及非现场交通违法异地处理,就大大加快了解决问题的速度。本文整理了交通事故在线快处等相关流程,谨供大家参考。各地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差异,具体请以当地交管部门的处理办法为准。交通事故在线快处操作指南交通事故在线快处简介道路交通事故在线快处是应用"互联网+"理念和技术,进一步简化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和保险理赔流程,实现道路交通事故现场自行协商、在线认定,保险快速定损、快速理赔,为群众提供便捷、快速、高效的道路交通事故在线快处服务。  相似文献   

3.
《汽车与安全》2014,(7):104-113
<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驾车出行,使原本宽阔的道路显得有些拥挤。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很短时间内就会造成局部交通拥堵,极有可能波及周边道路如不快速撤除事故现场,很可能会形成区域性交通堵塞,甚至引发二次事故。因此,事故的双方都希望有一个能快速解决问题的处理通道,即可节约事故处理的时间,也可以快速疏通道路。本文就发生交通事故,如何快速处理相关问题做出解答,并刊登个别省市出台的机动车交通事故快速处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为进一步规范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公安部近日修订发布了《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146号),于2018年5月1日起施行。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事故处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公平正义,事关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修订《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的目的,就是要积极回应群众对依法、公正、高效处理道路交通事故的新期待、新要求,不断推进道路交通事故处理规  相似文献   

5.
《驾驶园》2015,(12)
<正>发生交通事故后快速理赔,首先要弄明白交通事故快速理赔的基本条件。目前的实施办法规定,办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机动车,事故中发生的没有人员伤亡,且机动车能够自行移动、车辆损失金额在2万元以下、当事人对基本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道路交通事故,可进行保险快速理赔。要想走快速理赔,同时还要未碰撞水、电、通讯、道路交通等公共设施;且双方车辆手续齐  相似文献   

6.
庚长 《摩托车》2003,(10):38-39
为了进一步提高交通事故处理效率,减少和避免因交通事故现场清理不及时引发的道路拥堵及不安全隐患,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发布通告,就机动车驾驶员自行快速解决突发交通事故作了具体规定,以便对机动车之  相似文献   

7.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是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的重要环节,为提高勘查效率、规范勘查流程,文章在符合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的前提下,基于Visual C++MFC环境开发一套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系统。系统包括用户登录模块、数据录入模块和事故查询模块。并以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为存储平台,以ADO DLL技术连接数据库,实现事故数据的快速录入、查询和共享。  相似文献   

8.
<正>日前,北京银保监局和北京交管局共同指导北京保险行业协会,推出交通事故"互碰快赔"机制,将有助于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减少事故双方等待时间及占用道路时间,使车险理赔更加便捷。该机制计划于2019年12月18日起实施。届时,北京地区发生轻微剐蹭或追尾等符合快速处理的双车事故,且在事故双方一方全责、一方无责的情况下,双方当  相似文献   

9.
公安部新修订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将于2009年1月1日正式施行,从维护道路交通顺畅和各方利益出发,增设了自行协商简易程序,首次明确了驾驶员“疏散”责任、对涉外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等做出了新要求,其中限制了交通警察的权力、增加了事故认定复核程序成为新法规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0.
在一些报刊上报道的发生重大或特大交通事故的文章中,常见到“恶性事故”一词。 用“恶性事故”一词形容重大或特大事故,不但与有关规定的称呼不符,而且极易在学习运用中产生矛盾和错误。《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六条明文规定:“交通事故分为轻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在交通事故中,根据人身伤亡或财产  相似文献   

11.
《驾驶人心理》2006,(4):19-19
一、按法规规定,6种情况可以私了 据了解,交管部门快速处理交通事故规定,当事人发生交通事故后,车物损失2000元以下并没有伤人;当事人对事故事实及成因无争议且车辆可自行移动;可即行撤离现场,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交警到达事故现场后,遇驾驶人持有有效驾驶证、无饮酒,机动车手续齐全;未造成人员伤亡,或有人员受伤但受伤人员认为伤情轻微;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同意简易程序处理交通事故,可使用简易程序处理。为尽快疏导交通事故引发的交通拥阻,交管部门鼓励对这些事故使用简易程序处理,即民间所称“私了”。  相似文献   

12.
《交通法》第五章第七十条规定: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不即行撤离现场的,应当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楚的,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再进行协商处理。  相似文献   

13.
王朋 《时代汽车》2023,(11):171-173
交通事故案件涉及到诸多复杂的情况,交通事故主体为车辆、涉案人员、道路及以外的相关内容,因为多方面的影响,现场勘测无法花费太多的时间,需要迅速完成,所以往往会出现遗漏,这经常会影响到事故的处理和责任的认定。道路交通事故痕迹物证鉴定,在道路交通事故技术鉴定当中属于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是处理事故当中很多疑点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当代汽车》2006,(12):80-81
《交通法》 第五间第七十条规定: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不即行撤离现场的,应当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楚的,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再进行协商处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外对道路交通事故成因的统计都存在一定的不足,通常会过于简单的将事故成因归结为人为因素,而忽略了道路因素在事故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文章首先总结了国内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快速改善事故黑点的新措施,以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红绿灯下     
《驾驶园》2008,(10):102-103
公安部:发布交安新规定8月27日上午,公安部公布了新《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包括总则、管辖、报警和受理等共有11章87条。同时,2004年4月30日发布的《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70号)废止。新《规定》首次明确加大司机的"疏散"责任:一旦在公路上发生交通事故,驾驶人必须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立即组织车上人员疏散到路外安全地点,避免发生次生事故。驾驶人已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或者受伤无法行动的,车上其他人员应当自行组织疏散。同时,外国人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在未处理完毕前,公安机关可以依法不准其出境。新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7.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快速处理对于减少交通事故损失及避免二次事故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在分析当前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快速处理的重要性。针对不同类型的交通事故,详细分析了影响交通事故快速处理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8.
道路交通事故检验鉴定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事故处理提供科学、专业的技术支持。检查和核实道路交通事故的影响是对道路交通事故技术评估的基本方法。已成为解决许多事故问题的重要依据。本文根据道路交通事故痕迹鉴定的实际情况,针对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涉及复杂、疑难、特殊技术问题的痕迹鉴定情况,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汽车与安全》2020,(2):F0004-F0004
为构建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多元化告知服务体系,进一步保障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依法依规、公开透明,按照公安部统一部署,3月1日起,上海、江苏、山东、广东、重庆、四川正式开展道路交通事故处理进度和结果网上查询试点工作。事故相关查询主体可以通过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网页版(*.122.gov.cn)和"交管12123"手机APP查询事故处理进度和结果信息。  相似文献   

20.
寒冷地区道路交通事故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地处寒冷地区的黑龙江省,辽宁省1992~1995年发生的39741起道路交通事故案例为研究对象,在资料收集,处理及现场调查的基础地寒冷地区道路交通事故成因,月份分布,事故形态和事故与道路类型,等级等内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进而得到寒冷地区道路交通事故的统计规律及相应的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