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公交专用进口道的选择和设置会对进口道的社会车流运行产生重要影响.在阐述公交专用道在交叉口的设置形式和适用条件的基础上,基于实际交通调查数据,设 计了典型交叉口公交专用进口道仿真模型,选取了交叉口车辆排队长度、公交车延误、小汽车延误和人均延误作为评价指标,利用VISSIM软件仿真分析公交专用进口道运行效果与交叉口饱和度之...  相似文献   

2.
对信号交叉口专用左转车道上的车辆运行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给出了车辆实现左转的三种可能方式及影响车辆实现左转的各项因素。利用概率论方法,推导出车辆利用三种方式实现左转的概率公式及其适用条件,并给出了计算步骤。讨论了左转车辆到达分布的确定依据及参数估计方法,推荐直行车辆车头时距分布采用韦布尔分布并建议采用图形法求解参数。  相似文献   

3.
设置间歇式公交专用进口道的流量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交叉口处公交车辆对道路资源需求的动态特征,提出了一种间歇式公交专用进口道的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为了得到间歇式公交专用进口道适用的交通流量条件,首先研究了设置间歇式公交专用进口道后社会车辆和公交车辆的延误;然后通过算例定量分析了设置间歇式公交专用进口道前后交叉口人总延误差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交通流向有两条进口车道的情况下,周期时长为60s、100S、120S的交叉口设置间歇式公交专用进口道的临界交通饱和度分别为0.75、0.65、0.60。当进口道交通饱和度小于临界交通饱和度时,可以考虑在该流向设置间歇式公交专用进口道。  相似文献   

4.
公交专用车道设置条件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公交专用车道是公交优先通行的重要手段,设置公交专用车道的道路和交通条件是必须明确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锯齿形公交优先进口道的设置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减少公交延误, 发挥锯齿形公交优先进口道作用, 分析了公交优先进口道的工作流程、车辆到达流量、通行能力、预信号区使用条件, 提出了将锯齿形公交优先进口道车辆到达流量与通行能力匹配的优化模型与设置方法, 建立了锯齿形公交优先进口道设置适宜的交通条件, 提出了进口道主信号与预信号协调配时, 与车辆流量适宜的候驶区长度确定的方法, 计算了公交优先进口道设置前后公交车辆与社会车辆的延误。发现给定条件的城市主干道公交进口道优先可以使公交车的平均延误减少3.7 s, 社会车辆平均延误增加1.4 s, 所有乘客平均延误减少2.4 s。  相似文献   

6.
周洁  邵长桥  荣建 《交通标准化》2010,(15):88-92,268
针对北京市典型信号控制交叉口,调查高峰时段若干左转转角约为90°的专用多(双、三)左转及直行车道组的车头时距、周期流量、大型车比例等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得出多左转车道和大型车车道使用特性及双、三左转车道不同车道位置饱和流率的差异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公交优先是缓解城市交通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故提出在过饱和信号交叉口进口道处设置成锯齿形,并设置车道预信号灯。本文基于定数理论的背景和信号交叉口延误理论,在已有延误研究的基础上,对过饱和信号交叉口进口道延误进行分析,推导出相应的进口道延误公式,通过对公交优先方隶实施前后的交通效益评价对比,证明该方案是有效且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信号交叉口机动车左转待行区的设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近年出现的在信号交叉口设置机动车左转待行区的交通组织方式进行分析研究,介绍了左转待行区的渠化设计和信号控制方法.按照"停车线法",结合交通流波动理论,分别讨论在两种配时方法下,左转待行区的设置对交叉口进口道通行能力的影响,并给出算例分析;推导出设置左转待行区引起的左转车平均停车次数的增加值,并选取典型干路交叉口对左转车停车情况进行仿真分析.最后得出不同信号配时方法、车道功能划分、车道数及左转待行区内的等待车辆数与进口道通行能力及左转车停车次数之间的关系.建议正确处理通行能力与停车油耗、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仅在某些特殊条件下考虑设置左转待行区.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科学地计算复杂交通流条件下的左转延误,分析了车辆到达和离去规律,采用排队增量累计( IQA)方法,提出基于IQA方法的信号交叉口计算左转延误计算模型,通过使用不规则的多边形来计算队列累积面积作为均匀延误值.该方法突破了Webster延误模型的条件限制,更好的描述了实际交通状况.结合福州市信号交叉口调查数据,验证了IQA方法计算的延误比Webster模型更符合实际,特别是许可型左转相位的信号交叉口.  相似文献   

10.
公交停靠站的设置直接影响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和交通运行的质量,而目前设置公交停靠站并无标准。基于VISSIM仿真软件,分析和比较不同流量条件下,公交停靠站的设置对交通流延误影响,得到公交停靠站的最佳设置位置,并利用实例对结论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11.
合理组织平面交叉口中的左转车流问题,与行车安全和通行能力有直接关系。禁止左转是平面交叉口组织的一个重要方式,它可能带来的交通效应与多种因素有关。从左转的交通特性出发,研究禁止左转后交叉口延误变化的机理和交通流的重新组织方式,得到禁止左转后交叉口延误变化的计算模型。通过模型分析认为,交叉口饱和度、路网密度和左转车流比例是影响交通效应的重要边界条件,并分析了这些边界条件对于禁止左转产生效应的影响方式。  相似文献   

12.
单路口感应信号控制优化设计及其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解决平面交叉口的交通信号控制问题,提高交叉口交通信号控制效率,使交叉口具有最高的通行能力和最小的延误,就必须综合利用不同检测信息。文章借助于VISSIM软件,提出了一种新的感应信号控制方法.并对单个路口进行感应信号控制优化设计,最后运用VISSIM软件对所设计的感应信号控制进行了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13.
针对信号交叉口行人和机动车对配时要求不一致以及我国行人相位清空时间不足的问题,借鉴HCM的做法给出了行人绿灯最小时间和行人闪时间的计算公式.根据是否将绿灯间隔时间作为行人清空时间,研究了行人随机动车一起放行时的行人相位和机动车相位的设置类型,探讨了不同类型的适用情况,建立了不同情况下行人绿灯时间的调整模型和行人信号配时方法,并进行了实证分析.改善了信号交叉口传统配时方法对行人重视不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主支路交叉口设置信号的临界流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寻求主支路交叉口设置信号的临界流量依据,以可插车间隙理论和排队论为基础,用概率分析法证明了将多股主路车流看作一股车流的可行性,建立了主支路交叉口的平均延误模型.从交通效率的角度出发,对比交叉口信号设置前后的平均延误时间,针对常见的3种无信号交叉方式,得到了不同临界间隙下设置信号的临界流量曲线,为主支路交叉口的信号设置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及道路交通信号灯是控制交叉路口交通信号的重要设备,各种交通控制方式最终都要通过它们采实现.概述了我国信号机产品在标准符合性、信号灯设置规范及控制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交通量、饱和流率、平均车头间距交通流参数的数理分析,定量地研究了有专左相位的左转专用拓宽车道长度。建立了数学模型,开发了计算软件,得出不同拓宽长度下的通行能力损失系数。经比选,得出车道长度的优化值。实例分析,运用vissim仿真对优化前后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交通量、饱和流率、平均车头间距交通流参数的数理分析,定量地研究了有专左相位的左转专用拓宽车道长度。建立了数学模型,开发了计算软件,得出不同拓宽长度下的通行能力损失系数。经比选,得出车道长度的优化值。实例分析,运用vissim仿真对优化前后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8.
根据服务水平评价不需要精确值的特点,本文运用定性推理,结合定量空间、定性关系等定性定量方法,提出了研究交叉口行人服务水平评价指标-行人信号延误的新方法.文章推导出了信号延误的定性推理结构,确定了变量的定量空间,进而通过推理形式表征了变量间的定性关系.结果表明,定性推理得到的信号延误定性值可以较好地符合服务水平指标值的区...  相似文献   

19.
作为社会群体型交通,公共交通是缓解交通拥堵、能源紧张、污染严重等问题的首选,故近年来各地政府纷纷在综合交通政策上确立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地位。公交优先信号作为公交优先在时间优先的发展方式,主要控制策略包括被动优先、主动优先和实时优先。在综述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机非混行条件下单点信号交叉口的公交优先信号控制策略的应用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公交优先信号控制的软硬件系统架构和模块功能。最后,提出应引入先进的仿真技术来进行方案评测与论证,从而更好地制定控制和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20.
新型混合交通环境下的交叉口交通控制可通过信号灯控制与自动驾驶车辆的轨迹控制协同实现,能够极大地优化道路通行资源利用效率。已有研究中,信号配时与车辆轨迹集中优化的控制策略难以应用于车辆自组织控制的现实场景,且往往计算复杂度较高。本文提出一种无中心框架下基于逻辑的交叉口信号与车辆轨迹协同控制方法。基于协同理论中的快慢变量主动伺服控制原理,设计一种交叉口信号配时慢变量与车辆轨迹策略快变量协同框架,并分别提出基于逻辑的信号配时优化和网联自动驾驶车辆轨迹协同控制方法。协同控制方法可以在车辆自主控制的条件下,一方面,实现交叉口信号配时动态适应交通需求;另一方面,实现网联自动驾驶车辆主动优化驾驶速度,高效通过交叉口。而且网联自动驾驶车辆在进口道可引导混合车队高效通过交叉口,降低绿灯启动损失,提高交叉口通行效率。仿真实验表明,本文的协同控制方法相较于传统控制方法可显著降低交叉口车辆平均延误,同时,基于逻辑的决策模型可实现快速求解。通过对网联自动驾驶车辆控制策略关键参数的敏感性分析,进一步讨论新型混合交通流交叉口通行公平性,并比较在不同网联自动驾驶车辆渗透率下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