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杨琳 《专用汽车》2007,(3):17-18
我国的公路越修越长、越修越好,但是在公路上奔跑的运输车辆却难以跟上公路建设的步伐。最近记者发现,在国内公路交通和物流方面的论坛上,都有专家提出货运工具的“瓶颈”问题。在前不久举行的一个专用车发展论坛上,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的一位专家就指出,我国货运装备的水平和结构与高等级公路发展要求不协调,公路货运工具的水平和运输效率与欧美等发达国家之间存在巨大差距。  相似文献   

2.
韩林 《城市车辆》2006,(2):39-41
1 厢式汽车使用情况的比较及我国的市场优势 厢式汽车是一种新兴的工业化产品,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在发达国家的公路货运车辆中,厢式运输车辆的比例在90%以上。在美国,高速公路上运行的载货车无一不是封闭的厢式车。欧美和日本等国家规定,货运车辆的车厢必须是封闭式的。  相似文献   

3.
影响我国公路货物运输业发展的环境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公路货物运输业发展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有大量的积极因素.本文试通过对其中一些主要因素的分析,找到加速提高我国公路货运特别是货运工具水平和运输效率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公路大型营运车辆电气化是降低其尾气污染物排放的一个技术手段,为发展并推广电气化公路技术,通过技术跟踪、国外技术交流和国外测试现场调研,研究总结德国、瑞典两种类型的电气化公路技术特点,系统分析了近两年国外电气化公路技术进展与试验测试情况。结合我国公路货运车辆技术现状和运营管理模式,研判我国公路货运车辆污染物排放现状和发展趋势,从空中架线式供电网技术、混合动力货车车辆技术、车载受电弓控制技术、电气化公路设施建设成本、电气化公路运输成本5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我国建设电气化公路运输试验路段的必要性及相关技术的可行性。从建设成本、运输成本和尾气污染物减排3个方面分析了预期经济与环保效益。从技术优势、体制优势和可利用市场化手段解决建设成本优势3个角度对电气化公路技术的未来推广进行论证展望。最后,结合我国公路货运特点,提出了电气化公路适用场景及建议措施。研究结果表明:电气化公路技术在疏港公路、煤运通道、货运通道、客运班线密集等路段具备建设可行性,且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电气化公路运输系统可从根本上支撑交通运输行业打好柴油货车等污染防治攻坚战,支撑我国公路柴油大型货运车辆电动清洁能源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公路货运大型化对降低运输成本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公路货运市场的特点是多、小、散、弱,货运超载现象严重,运输成本高,运输效益低下。文中从公路运输的经济载重能力(10-40t)出发,提出发展公路货运大型化,从减少驾驶员工资开支、减少燃料消耗、降低高速公路通行费等方面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货运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基于波特理论的公路快速货运竞争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货运向快速、高效的方向发展已是我国公路货物运输发展的大势所趋,但落后的现状使我国公路快速货运整体供给能力严重不足。基于此供需矛盾,运用波特竞争力理论建立公路快速货运竞争模型,剖析影响公路快速货运竞争力的6大因素,阐述应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我国公路快速货运竞争力发展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7.
司康 《汽车与配件》2006,(35):24-27
商用车,尤其重货是世界各国当代主要的物流工具,美国的公路货物运输占货运总量的80%。我国的公路货物运输占货运总量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近年已达70%,但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高达20%以上,比发达国家高  相似文献   

8.
从我国专用汽车吨位结构调整、基本建设持续增长、公路货运发展等方面客观需要出发.阐述了我国专用汽车重型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
曹中 《公路与汽运》2004,(6):105-107
从公路货物运输大型化发展现状入手 ,对公路货运大型化产生的原因、特点、种类及货运大型化发展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指出公路货运大型化是公路货运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倪元 《商用汽车》2011,(20):75-80
面对越来越高的燃油费及人工成本压力,公路货运企业普遍采用轻量化、低行驶阻力及节能环保货运车辆等措施来降低运营成本,但这些措施都无法满足公路货运量急剧增长的需要,无法有效遏制车辆密度快速增长的趋势。较长组合车辆可以有效提高甩挂运输效率,减少燃油消耗,提高公路、铁路和海洋联运效率。由此,本文详细介绍了北美洲、澳洲和欧洲较长组合车辆的使用情况,并着重介绍了欧洲采用模块化理念研发的较长组合车辆的原理、技术及优点等,为我国货运车辆设计制造、标准法规制定、交通及公路管理等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之处。本文分2期发表,本期主要介绍北美洲、澳洲和欧洲较长组合车辆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我国公路货运信息服务业的产生机理,分析了我国公路货运信息服务业的现状,运用波特竞争力理论,建立了公路货运信息服务业的市场竞争力模型,根据公路货运信息服务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和战略转型的需要,指明了行业的发展策略,对指导公路货运信息服务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借鉴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编者的话     
重卡是现今世界各国主要的物流工具。美国的公路货物运输占货运总量的80%,我国的公路货物运输占货运总量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近年已达70%,但物流成本却比发达国家高出近一倍。其主要原因之一是运输车辆的吨位结构不合理,社会对载货汽车的价值取向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在发达国家最受欢迎的重卡产品在中国市场不一定是最受欢迎的。对于评价重卡产品竞争力的各项指标的重要度,中国和发达国家之间也存在着很大差异。如排放指标,由于环  相似文献   

13.
铁路、水路、公路、航空是最为常规的四种货物运输方式,在整个社会物流过程中既相互竞争又互为补充,随着我国经济规模提升和面向高质量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物流业也体现出新的发展特点,多式联运的逐步发展将影响到不同运输模式的发展。论文在总结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和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与货运装备发展情况的基础上,从成本、效率、灵活性、对基础设施依赖程度等维度对比分析了四种运输方式的特点,结合我国近年来出台的引导产业转型升级的相关政策,识别到我国目前由公路货运作为绝对主力的物流结构在物流行业降本增效的转型过程中将逐步改变,并基于多式联运发展对货车产品的需求,分析了对公路货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贾博 《交通科技》2002,(3):63-64,68
分析我国公路货运对外开放的基本状况,讨论我国加入WTO后给陕西公路货运带来的机遇及面临的挑战,提出要转变观念,树立全球意识,强化法制意识,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等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5.
韩林 《汽车情报》2006,(2):25-29
厢式汽车是一种新兴的工业化产品,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在发达国家的公路货运车辆中,厢式运输车辆的比例在90%以上。在美国,高速公路上运行的载货车无一不是封闭的厢式车。欧美和日本等国家规定,货运车辆的车厢必须是封闭式的。如果不符合规定,不仅不允许进入高速公路,一般道路也不允许进入。在韩国,厢式汽车运输也超过了货运车辆保有量的70%。  相似文献   

16.
韩林 《汽车与配件》2005,(39):26-27
厢式汽车是一种新兴的工业化产品,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在发达国家的公路货运车辆中,厢式运输车辆的比例在90%以上。欧美和日本等国家规定,货运车辆的车厢必须是封闭式的。如果不符合规定,不仅不允许进入高速公路,一般道路也不允许进入。在韩国,厢式汽车运输也超过了货运车辆保有量的70%。我国的公路运输中,1999年货运车辆的保有量约440万辆,其中厢式运输车仅为1.73万辆,仅占营业性载货车辆的0.4%左右;2000年货运车辆的保有量为722万~766万辆,厢式运输汽车占货运车辆保有量的10%左右。  相似文献   

17.
汪卫东 《汽车情报》2006,(27):11-12
商用车,尤其重卡是世界各国当代主要的物流工具,美国的公路货物运输占货运总量的80%。我国的公路货物运输占货运总量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近年已达70%,但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高达20%以上,比发达国家高出近一倍。其主要原因之一是运输车辆的吨位结构不合理,社会对载货汽车的价值取向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相似文献   

18.
商用车,尤其重卡,是世界各国当代主要的物流工具。美国的公路货物运输占货运总量的80%。我国的公路货物运输占货运总量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近年已达70%,但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高达20%以上,比发达国家高出近一倍。其主要原因之一是运输车辆的吨位结构不合理,社会对载货汽车的价值取向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相似文献   

19.
作为随旅游市场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功能的公路类型,旅游公路近年来在我国得到各方面的高度重视,旅游公路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旅游公路的建设和运营水平相比,我国旅游公路还存在概念不清、功能认识不完整、规划设计及建设措施缺乏特点与旅游资源不匹配等诸多问题,通过对旅游公路有关问题的探讨提出了今后我国旅游公路发展的有关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物流量成倍的增长,再加上公路建设推动公路货运快速发展.专业运输单位和个体运输经营者都拥有自己的运输车队,但大多数还靠人工装卸货物,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也不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