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气蚀现象在水泵的工作环境下经常发生。发动机水泵汽蚀现象会导致水泵流量下降,噪声激增,输出流量和压力剧烈波动,系统无法稳定地工作。可以从很多方面改善发动机水泵气蚀,例如水泵本身结构设计,发动机水道结构设计,整车冷却系统结构设计等等均可改善发动机水泵气蚀现象。本文主要讨论气蚀发生的原因、现象以及从几个方面改善的措施,最重要的是从冷却系统结构设计改善水泵的气蚀现象。合理的冷却系统配置和布置能够有效避免发动机水泵的汽蚀现象。目前卡车冷却系统大多采用闭式强制冷却系统,其主要依靠压力盖来实现。压力盖可以提高冷却系统内压力,合适的压力盖开启压力能够有效抑制发动机水泵的汽蚀现象,保证发动机水泵的正常工作,同时能够消除汽蚀现象引起的高频压力冲击产生的噪声。  相似文献   

2.
水泵作为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心脏”部件,不但确保发动机正常运行,而且能提高车的发动机性能。水泵在很高的温度下工作.任何部件的失效都会造成严重的发动机问题。要理解水泵的功能,首先就要了解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防冻液由散热器出水口流出,进入水泵内,叶轮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促使防冻液通过散热器在冷却系统内循环,发动机产生的热量经由散热器散发。  相似文献   

3.
为了克服传统冷却系统的缺点,实现对冷却系统冷却强度的精确可调,并减少冷却系统附件功耗,使用电控部件(电子风扇、电子节温器、电子水泵)来取代传统冷却系统的机械部件。进行了发动机冷却系统冷却液流量分布试验、发动机热平衡试验和风扇、水泵、散热器的单体试验,为冷却系统的分析和建模提供了依据。使用Flowmaster软件的控制元件完成对水泵及风扇转速的控制以及电子节温器(可控开度的三通阀)的PID控制,完成了高效冷却系统的建模。比较了原机和高效冷却系统附件在NEDC循环工况下的功耗。结果表明,高效冷却系统在NEDC循环工况下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1.水泵的功用结构和类型 水泵是发动机冷却系统的重要部件,它的作用是输送冷却液,使冷却液在发动机的冷却水道内快速流动,以带走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保持发动机正常工作温度。水泵的泵水量很大,例如一台V8发动机的水泵,怠速时的泵水量大约是750L/h。  相似文献   

5.
水泵是冷却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件。在引擎的带动下,水泵是强制引擎内的水和冷却液在冷却系统内循环的零件。水泵的正常安装与使用对其使用寿命有很大的影响。萨克斯建议在安装水泵时应注意以下要点: .拆掉要更换的水泵后,必须要清除掉发动机组密封面上残留的旧封条和密封剂。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水泵流量对整车冷却系统的影响,建立发动机GT-POWER模型和整车冷却系统GT-COOL模型,同时利用试验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并求取发动机热边界条件和散热器换热特性参数。建立散热器三维几何模型,利用CFD方法求取散热器的流动特性参数,将发动机模型和散热器模型在STAR-CCM+中耦合成一个系统,模拟整车冷却系统的工作过程。以某农用车的冷却系统为例,通过仿真求得其水泵流量在0.8 kg/s时散热器散热功率达到最大值10.489 k W,且发动机燃烧室壁面温度为523 K,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7.
在维修上海大众POLO轿车时,经常会遇到更换水泵的情况,笔者总结了该车型水泵方面的一些常见故障现象及故障判断方法,供大家在维修中作参考。水泵是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动力之源,其工作正常,可以保证发动机温度保持在正常的范围内,保证内部  相似文献   

8.
发动机水泵经典校核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泵是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关键零部件,随着现代发动机性能的逐步提升,对水泵进行校核计算已经成为发动机设计开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文章通过水泵经典计算法,分别对各机型的水泵进行了校核计算,得到了水泵的流量和扬程。通过扬程和流量的关系,计算出新型机所需的水泵扬程。结果表明原型机水泵的传动比不能满足新型机的散热要求,更改传动比后,整车热平衡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9.
<正>水泵是现代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中最为重要的部件之一,它负责推动冷却液循环,吸收发动机多余的热量并通过散热装置传递到外部空气中。在没有水泵辅助的条件下,普通汽车发动机满负荷工作时间不会超过20min,汽缸内燃料爆燃产生  相似文献   

10.
针对电气化冷却系统发动机冷却精确控制问题,基于发动机台架相关试验数据,利用GT-Suite仿真平台搭建发动机热管理模型,并与整车模型耦合成整车热管理模型;根据该冷却系统的特点,提出基于发动机冷却需求精确控制的热管理控制模型。利用模型在环的方式验证该控制模型的可行性,并针对“电子水泵+温控模块”和“机械水泵+温控模块”两种方案在WLTC和RDE循环工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WLTC循环工况中,电子水泵在暖机阶段前200 s可实现冷却系统零流量,使得缸盖温度上升更快,WLTC循环油耗降低约0.2%;在RDE循环工况中,“电子水泵+温控模块”技术方案中,温控模块开度变化较为稳定,可有效减小发动机水温振荡,并提高温控模块寿命。  相似文献   

11.
汽车发动机冷却水泵,是水冷式发动机冷却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件,它的性能对发动机的功率和燃油消耗有着直接影响.由于种种原因,多年来,我国对汽车发动机水泵的研究和改进工作进展缓慢,除了认识上的原因外,缺少专用的综合性能测试设备也是  相似文献   

12.
《汽车与配件》2011,(38):40-43
冷却系统是当代汽车最重要的操作系统之一。如果冷却系统失效,汽车就会抛锚。并且进一步导致发动机故障。冷却系统问题是列于轮胎漏气、燃料耗尽之后位居第三的发生汽车抛锚的根源。因此,了解水泵如何工作和是什么导致其过早失效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水温过高使微型汽车发动机过热,一般因其冷却系统有故障所引起.目前国产微型汽车装置的汽油发动机,大多数是采用水冷式封闭型冷却系统,它主要由散热器、水泵、风扇、恒湿器、水温感应塞、水温表、连接管等组成.这种冷却系统在同样功率下,具有冷却性能好、噪声低、容易制造、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特点,受到用户欢迎.  相似文献   

14.
3.冷却系统 冷却系统主要部件有恒温器、水泵、散热器、冷却风扇、冷却水套等。 根据恒温器的安装位置,丰田汽车发动机冷却系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恒温器安装在冷却液的出口处;另一种是恒温器安装在冷却液的入口处,如图18所示。图中所示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国外较大马力的发动机普遍采用膨胀水箱,有效地排除冷却系统中的气体,提高系统的散热性能,从而减少了散热器的芯子体积和重量,减少材料消耗,降低成本。同时可减少冷却夜的消耗,有利于使用防锈防冻液。一、冷却系统的除气1.冷却系统产生空气的主要来源:一般是散热器上水室的扰流、发动机垫片有缺陷、水泵密封垫有缺陷、喷油嘴套漏等造成系流产生空气。  相似文献   

16.
王臻 《汽车运用》2012,(6):38-38
(1)防机体过热。夏季环境温度高,发动机容易过热。因此,夏季应加强对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检查、保养,包括水箱、水泵、风扇等,及时加注冷却水。  相似文献   

17.
周安华 《汽车运用》2003,(12):38-38
汽车在正常行驶时,冷却系统一直良好,发动机突然出现过热的原因有:①冷却系统出现严重泄露,使冷却液不足而过热。对此,驾驶员可直接观察到并能及时排除。②水泵轴与叶轮松脱,使冷却水循环中断而过热可用简单实用的触摸法进行判断:表现为发动机温度很高,而散热器温度较低。对此,应检修水泵。③水泵皮带过松(如发动机固定支架折断、固定螺栓松脱等)或折断而出现过热。对此,可通过观察电流表而得知,若行驶中电流表指示放电(3~5安培),同时还出现过热现象,即可得到证实。④节温器突然失灵。一是节温器因老化、腐蚀等原因,使膨胀体(酒精、蜡)泄露…  相似文献   

18.
《汽车与配件》2007,(30):33-33
汽车发动机是将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的机器。在可燃混合气的燃烧过程中。气缸内气体温度可高达2073~2375K。为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必须对这些在高温条件下工作的机件加以适度的冷却。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了水泵,冷却风扇(驱动风扇的离合器),散热器及相关组件。  相似文献   

19.
商用车冷却系统对商用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动力性、燃油经济型及稳定性等。因此,商用车冷却系统的合理匹配在商用车车型开发过程中具有重大的意义。文章初步通过经典的理论计算求得商用车冷却系统中最主要的三个性能参数:散热量、通风量及水流量,并匹配与之相应规格的散热器、风扇,水泵为发动机自带,初步确定了冷却系统的匹配方案。结合高温环境下冷却系统的热平衡实验测得的实际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实际测得的水流量高于理论计算值,不符合设计要求。经原因分析优化匹配方案之后,实验值与理论计算值相近,满足设计要求。因此,理论计算并不能完全指导冷却系统的匹配设计,而应结合热平衡实验进行实验验证,找出问题,优化匹配设计,才能使商用车的冷却系统设计合理,发动机性能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20.
文章采用GT-SUITE软件对某乘用车冷却系统性能进行仿真分析,包括建立发动机水套、水泵、节温器、散热器和暖风芯体等部件的仿真模型以及关键部件的参数设定和仿真计算。研究了整车冷却测试工况下冷却系统各组成部件的流动和换热特性,并与整车试验进行对比,对所建立的仿真模型进行验证。针对整车冷却试验中出现的水温偏高问题,通过对冷却系统水侧回路方案的优化分析,给出了解决方案。文章对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仿真与试验研究,为整车前期冷却系统的开发积累了相关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