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轨电车与地铁的车辆段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有轨电车与地铁在车辆维修制度和车辆段布局等方面的特点。从车辆段的主要功能、车辆检修制度、车辆段用地规模和工艺设计等方面,分析比较有轨电车车辆段与地铁车辆段的差异,为有轨电车工程中车辆段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洗车库布置工艺是有轨电车车辆基地总图设计的重难点,并极大影响着有轨电车洗车效率和运营管理的便利性。根据近年来有轨电车车辆基地设计的实践经验,对有轨电车洗车库的多种布置形式进行了归纳分析;并基于广州市黄埔区有轨电车1号线岭福车辆段的洗车库设计方案,对用地条件极其受限情况下的洗车库布置工艺进行研究,通过缩短洗车设备布置长度以及将洗车库布置于出入段线,以实现夜间收车时的洗车作业,提高洗车效率并降低运营成本,为类似情形下的有轨电车洗车库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有轨电车车辆段布置形式大体可分为停车列检库与联合检修库横列尽端式布置、纵列尽端式布置、纵列倒装式布置、贯通式布置4种。文章以云南保山有轨电车T1线汉营车辆段为背景,结合这4种布置形式对有轨电车车辆段咽喉区进行研究,以得到符合有轨电车自身特点的车辆段咽喉区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4.
结合南京河西新城区有轨电车1号线车辆段设计,对车辆段功能定位,有轨电车车辆检修体制及作业方式、设计规模的确定以及有轨电车车辆段特点进行了全面分析,通过与地铁车辆段的对比分析,归纳总结出了有轨电车车辆段的设计特点以及对现代有轨电车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现代有轨电车车车辆段总平面图布置是其车辆段设计的基础和核心。现代有轨电车车场线的最小曲线半径小、采用的道岔型号小,设计时可突破常规思路,结合选址地块的形状灵活布置车辆段总平面图,如将运用库轴线和检修库的轴线从平行关系变为相交关系。另外,当联合车库为贯通式布置时,可考虑用梳子型道岔布置尾端咽喉,以减小车辆段的占地面积。以中法生态城(蔡甸)现代有轨电车试验线大集车辆段为例,阐述了一种新型的现代有轨电车车辆段总平面图布置型式:L型布置。  相似文献   

6.
从设计思路、影响因素和总平面布置结构型式三个关键环节对现代有轨电车车辆段站场总平面布置方法展开研究,分析了总平面布置中各专业系统的工作流程,以及车辆段选址、车辆段配属车数、车辆工艺和生产办公用房需求等影响因素对总平面布置的影响,对站场总平面布置结构型式和适应性进行了归纳和分析。提出了现代有轨电车配属车数估算方法,归纳总结了现代有轨电车站场总平面布置的工作流程和6种通用结构型式。针对现代有轨电车车辆段站场总平面布置的关键问题,提供了有效可行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
氢能源有轨电车是采用氢燃料电池作为动力源的有轨电车车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首先,从供电制式、修程修制方面分析氢能源有轨电车的特点;然后,针对这些特点,分析氢能源有轨电车车辆段的功能、运用检修工艺流程;最后,研究车辆段主要生产设施如停车列检库、月检库、定临修库和加氢站的任务及工作范围与配置,为类似项目工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多个氢能源有轨电车工程在国内外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但目前氢能源有轨电车仍面临着相关标准/规范缺失、关键技术空白等问题,故而需要对氢能源有轨电车加氢站的设计及其工艺布局进行深入研究。在介绍2015年至今国内外研发的各种类型氢能源有轨电车及我国已运营/在建氢能源有轨电车线路的基础上,阐述了有轨电车加氢站的组成及氢气加注原理,列出了加氢站的主要技术方案及技术指标,提出了有轨电车加氢岛的设备空间布局方案;选取了两个有代表性的加氢站选址方案,分别为方案一(加氢站与车辆段合并布置)和方案二(加氢站布置于线路末端车站旁),从运营组织、选址条件、占地面积、车辆运营检修流程和经济性等方面对这两个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并以佛山市南海区有轨电车里水示范段工程加氢站布置方案为案例进行了说明。研究表明:方案一用地更节省,经济性更好,运营组织更灵活,车辆运用检修也更便利。  相似文献   

9.
正线线路互联互通是现代有轨电车运营的主要特征,交叉是实现其成网化运营的重要基础之一。其车辆基地受用地规模等条件的限制,传统型式道岔往往不能满足布置与规模要求,因此,设计了有轨电车系统中的新型道岔——交叉道岔及梯形道岔。有轨电车两线平交的特点,会大量运用交叉道岔以增加线路的灵活性。交叉道岔的设计应注重深浅槽的设计,并尽量减少浅槽的采用,以增加车辆过轨的安全性。梯形道岔因其布置的紧凑性及整体性,可广泛运用于占地较小的车辆段中。  相似文献   

10.
储能式有轨电车上线运营前需在车辆段将车载储能系统快速充满电,文章提出一种车辆段用多回路分时充电控制的地面充电系统,介绍了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重点分析了多回路分时充电的控制策略。应用情况表明该充电系统运行稳定,车辆充电资源调度合理,可满足储能式有轨电车运营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