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新能源汽车发展状况引出了新能源汽车电极驱动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该产业发展的优势,同时阐述了新能源汽车传统系统控制技术,对电机驱动控制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中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压力下,寻找替代石油的新能源车成了必然的选择。世界各大汽车公司以及国内各大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纷纷致力于开发清洁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获得了长足发展。在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对整个中国汽车业的发展意义重大。文章介绍了目前世界上5种新能源汽车和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和前景,指出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所面临的问题,建议政府应大力扶持,加大研发力度;加强行业和国际间合作,使新能源技术发展走向多元化。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与技术的发展,首先从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出发,对现阶段中国新能源汽车整体产业、关键零部件产业及基础配套设施等产业链重点环节发展现状进行系统的梳理,并对中国新能源汽车整车技术、动力电池技术、驱动电机技术、燃料电池技术等核心技术取得的进展进行总结。然后,通过对标国外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电池及驱动系统的技术前沿,分析中国新能源汽车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存在的差距与不足。基于现状分析,从战略政策、核心技术、研发生产、产业体系、示范推广、产品销售6个方面对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并进一步从顶层设计、自主创新、基础支撑、产业生态、配套体系以及商业模式6个方面为中国新能源汽车未来的产业发展路径和技术突破方向提供对策建议。最后,对中国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与技术的发展路径进行思考。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布局方面,应合理布局整车及零部件配套企业,推进企业集群化,产业集聚化;纯电动汽车应着重发展一体化电动底盘,加大新体系动力电池的研发力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应重点发展高性能混合动力总成与专用发动机,以及动态协调控制技术;燃料电池汽车应以发展燃料电池电堆及关键材料为重点,同时兼顾燃料电池系统及核心部件的开发。  相似文献   

4.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我国能源和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因此国家正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但是,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支持体系还不健全、充电基础设施不足、研发投入较少、电池续航能力较差,这些问题都有可能制约新能源汽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此,从新能源汽车性能角度,对其电机控制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对3类车用电机开展技术优化,以期为新能源汽车的性能提升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的梳理和分析,发现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具有复杂性和系统性特征,需要进行统筹分析和界定。我国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管理包括建设监控平台以及制定执行安全标准等措施,仍需要进一步的落实实施。建议企业在新能源汽车安全方面要更加重视技术研发和对产品安全的管理水平,而政府应该重视政策管理的科学可持续性以及前沿科技的引导与研发。  相似文献   

6.
在今年6月国务院颁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将混合动力技术作为节能汽车的重点内容,加大研发和普及力度。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与纯电动汽车一起列为新能源汽车,作为主要的战略取向,重点推进其产业化。  相似文献   

7.
新能源专利是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标志。文章聚焦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专利,通过对新能源汽车专利的检索和整理,绘制专利地图,对自主品牌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和其他新能源汽车专利进行了初步分析。为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跟踪新能源技术发展动态、确立研发方向和分析竞争对手提供专利信息服务,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和战略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专利数据统计,对2012-2019年间国内新能源汽车技术方面的专利现状进行多角度的分析,通过分析看出国内新能源汽车技术专利方向集中在新型电力动力装置研发上,同时动力装置辅助设备的设计也正逐步成为研究的热点及重点。通过识别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技术趋势及形成原因,为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未来发展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宋广进 《时代汽车》2023,(11):138-140
由于新能源汽车的低噪声、低污染与便于智能化等优势,新能源汽车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研究,不仅需要技术层面的动力电池、驱动电机与控制策略等方面的研究,也需要对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营销策略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营销策略的研究能够帮助新能源汽车推向市场,被大众熟知,实现研发-生产-销售-再研发-再生产的闭环,进一步推进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商及我国部分汽车企业都把大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作为提高产业竞争能力的重大战略举措,纷纷制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规划,提出了相对明确的时间表和技术路线。汽车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零部件技术的发展,这给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技术研发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应把“混合”和“电”作为零部件技术研发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11.
时代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汽车行业的更新换代。面对环保问题,汽车行业研发了新技术,推出了新能源汽车,有效地降低了汽车的耗油和污染程度。通过把握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的关键性技术,有助于进一步研发完善,提高新能源汽车普及率。  相似文献   

12.
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对车辆的续航里程、稳定性和驾驶体验有较大影响.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历来重视汽车电池的研发和电池技术水平的提升工作,且取得了一定成绩.根据文献可知,新能源汽车电池中的"超级电池"具有良好的自我修复、自我休眠等功能,能够降低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几率,延长了电池的使用时间,解决了车辆的续航问题.阐述并分析了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电池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重点关注了未来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的发展动态,为新能源汽车电池的研发与生产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锂离子电池具有比能力高、比功率大、使用寿命长、工作范围宽等特点,已成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发展方向。本文介绍了动力锂电池的结构、工作原理,详细分析了动力锂电池的资源化价值、回收利用技术,最后对当前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具体对策与建议。能源枯竭、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不得不面对并急需解决的问题,新能源汽车也不断地在更多的国家被研发推广。我国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中,也对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做了新的诠释。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型汽车的技术核心之一,在当下新能源汽车稳定发展的环境下得到了国内外的充分重视,有关汽车制造企业不断探索着利用新型材料或技术对现有电池进行改善,对新型电池的研发成为了新能源汽车领域中的一大重点。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展的环境下,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新能源成为了新时代的发展方向,对动力电池的改革也成为必然。以下对不同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进行分析,并探寻动力电池的应用现状、发展趋势,以供有关从业者进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汽车科技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占汽车总产销比例日益增高。因此,对新能源汽车的维修将会越来越普及。对汽车行业现状做了分析,对目前新能源汽车采用的电子信号进行分析,针对电子诊断技术的维修特点,探讨该技术在新能源汽车维修中的具体应用,其在线诊断、远程诊断功能在汽车维修工作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关于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和一些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危机使得全球汽车工业纷纷陷入困境,面对困境,国内外汽车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新能源汽车。为了对新能源汽车的现状有清晰的了解,对当前新能源汽车的种类进行了介绍,着重叙述了各类新能源汽车在国内的研发和应用情况,最后,就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化汽车工业发展进程中,能源发展形势及发展战略已成为现代化汽车生产模式及社会大众重点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研发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缓解能源短缺的重要举措.详细介绍了新能源汽车技术效能指标体系内容,总结了新能源汽车技术效能指标体系现状,提出了新能源汽车技术效能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和优化策略,以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相比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的大量应用能够对保护环境、降低碳排放提供帮助。然而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中,相应的汽车维修行业也正处于快速转型中,新能源汽车本身构造比较先进,故障维修中涉及电子诊断技术,这就需要加强该技术的学习和推广,以便可以快速确认故障位置。基于此,对电子诊断技术在新能源汽车维修中的应用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9.
新能源汽车在故障问题、检修技术方面和传统汽车存在较大区别,意味着对新能源汽车故障问题和维修关键技术的深入研究势在必行。据此,阐述了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特点和种类,分析了研究故障问题和维修关键技术的必要性,分析了新能源汽车常见的电池、变速器、电机、电路系统故障的特征和原因,探讨了相关故障问题的维修关键技术应用要点。  相似文献   

20.
研发是汽车工业的核心环节,汽车企业研发能力强弱体现着企业综合制造水平及战略发展高度,对于汽车企业的生存、发展而言尤为重要.伴随汽车工业全球化进程快速推进和市场需求不断变化,完善、提升汽车研发模式是必然趋势.云计算技术的出现为国内汽车研发提供了新思路,有利于解决研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阐述了云计算技术基本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