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俞会根  向晋  盛军  王恒  李宁  赵亮 《汽车电器》2014,(12):25-28
电动汽车轻量化是现阶段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针对电动汽车低压蓄电池的轻量化课题,探讨锂离子电池应用的可行性。以北汽新能源某一型号纯电动轿车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将12 V/30 Ah锂离子蓄电池和12 V/60 Ah铅酸蓄电池的性能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锂离子蓄电池样品可以满足电动汽车的低压用电需求,并且其充放电性能,特别是低温充放电性能要优于铅酸电池。此外,锂离子蓄电池样品的质量较铅酸电池有大幅降低,这对于电动汽车的轻量化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早在1873年,英国人罗伯特·戴维森发明了四轮电动汽车使用铁、锌、汞合金与硫酸进行反应的一次性电池作为动力。1881年,法国工程师古斯塔夫·特鲁夫又发明了以铅酸电池为动力的三轮汽车。也就是说,铅酸蓄电池早在100多年前就出现在汽车上了,时至今日,铅酸蓄电池仍然是汽车启动电源的主力军(图1)。目前汽车上使用的铅酸蓄电池主要有普通铅酸蓄电池和免维护铅酸蓄电池两大类。普通铅酸蓄电池又叫普通富液型蓄电池,在生产过程中,先对蓄电池极板进行  相似文献   

3.
燃料电池与电动汽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动汽车是未来汽车发展的趋势,电池技术又是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电动汽车用的蓄电池主要有:铅酸(Pb—H2SO2)蓄电池、镍镉(Ni—Ca)蓄电池、钠硫(Na—S)蓄电池、镍氢(Ni-MH)蓄电池、锂(Li)电池、锌-空气电池、飞轮电池、燃料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在诸多种电池中,燃料电池是迄今为止最有希望解决汽车能  相似文献   

4.
电池是电动汽车的关键部件,其特性严重影响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能,不同的环境和条件得到的蓄电池的充放电数据不同.本文建立了幸福使者纯动汽车的阀控铅酸电池的数学模型,并利用Advisor软件对其充放电特性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仿真所得曲线图好的反应出蓄电池的实际充放电特性.因此该方法可作为研究电动汽车电池的前期参考.  相似文献   

5.
1铅酸蓄电池的发展动态铅酸蓄电池自1859年发明以来,其使用和发展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广泛用作内燃机汽车的起动动力源。电动汽车用铅酸蓄电池要用于给电动汽车提供动力,它的主要发展方向是提高比能量,增大循环使用寿命。作为电动汽车动力电源的铅酸蓄电池在比能量、深放电循环寿命、快速充电等方面不能很好满足电动汽车的要求,为了解决电动汽车用铅酸蓄电池的这三大技术难题,国际铅锌组织(ILZO)于1992年联合62家世界著名铅酸蓄电池厂家成立了先进铅酸蓄电  相似文献   

6.
目前电动车的动力电池有密封铅酸蓄电池、MH/Ni电池、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等。铅酸蓄电池凭借良好的性能和较低的价格称雄电动助力车市场;MH-Ni电池组因为其在高电压条件下使用时的安全性、对环境友好、长使用寿命和适中的价格,在当前上市的混合型电动车上MH-Ni电池名列前茅;使用锂离子电池的电动汽车EV和混合型电动汽车HEV还没有正式进入市场,锂离子动力电池性能被过度夸张,电池内阻被过分夸大;燃料电池因其电池系统寿命短、能效和比功率有待提高、可靠性差、价格太高、车载氢源困难等原因,使得燃料电池汽车离市场要求有较大差距。对发展电动汽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中电池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李槟  陈全世 《汽车技术》1999,(10):11-14
根据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要求蓄电池具有更高的比功率和充放电效率,提出了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用铅酸电池的充放电模型,并通过试验总结出主要模型参数的最佳工作区。所得结论为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参数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板栅合金、铅膏配方、壳体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开发的电动汽车用铅酸蓄电池的高温性能有了显著提升,在高温季节,将电池装车进行了3个月的路试,电池应用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9.
快换电池连接器是纯电动汽车快换电池系统的重要零部件,其设计和性能是否可靠直接影响到快换电池系统的安全使用。文章基于底盘式快换电池系统的快换连接器,对其关键技术、设计特点、基本性能要求、开发标准及试验验证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为同类型的快换式连接器设计开发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0.
电动汽车具有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低噪声、高效率等优点,在环境保护和新能源利用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是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较为有效的途径。蓄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动力源,直接影响着电动汽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因此本文针对应用最普遍、技术最成熟的铅酸蓄电池放电特性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对铅酸蓄电池的放电原理进行研究,建立了铅酸蓄电池放电模型,基于蓄电池综合测试系统进行了不同放电倍率下的放电试验,最后应用归一化数学方法建立了蓄电池放电试验模型,获得了蓄电池端电压与SOC的关系曲线,为蓄电池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试验基础和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1.
杨慧萍  张亮 《北京汽车》2006,(4):28-30,35
铅酸蓄电池是一个很复杂的化学反应系统,充放电电流的大小和它工作温度等外部因素都会影响蓄电池的性能,WG6120HD通过蓄电池管理子系统来对蓄电池进行管理,计算电池的SOC值,并根据汽车的运行状态以及其它的参数来确定汽车的运行模式,是电动汽车的一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铅酸蓄电池是一个很复杂的化学反应系统,充放电电流的大小和它工作的温度等外部因素都会影响蓄电池的性能,WG6120HD通过蓄电池管理子系统来对蓄电池进行管理,计算电池的SOC(State of Charge)值,并根据汽车的运行状态以及其它的参数来确定汽车的运行模式,是电动汽车的一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
电动汽车的开发历史已经历近百年,早在1799年,科学家们就开发出了最早的铅酸蓄电池,但由于蓄电池技术的若干难关始终难予突破,所以,长期以来,其商业化的路途似乎仍很艰难。 近年来,随着电池和电机控制技术的进步,电动汽车的技术正在飞速发展,标志着电动汽车将进入实用阶段。现在,世界各国都投入到开发电动汽车的热潮中。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已开始进入了实用阶段。 一、电动汽车的有关法规 全世界现有的唯一法规是美国制定的ZEV法规。该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主要类型,分析了铅酸蓄电池、锂电池、燃料电池、磷酸铁锂电池、铁电池等主流动力电池的应用现状及优缺点;介绍了NEDC续航里程与实际续航里程的误差原因分析;分别从整备质量、电池性能、传动效率、控制算法、整车外形设计、附件配置、能量回收等方面阐述了基于主机厂视角的续驶里程影响因素;指出行驶环境、行驶速度、驾驶习惯、保养水平等因素是驾驶视角的影响因素;指出锂电池及燃料电池将是重要的发展方向,应通过加强蓄电池性能研究及电动汽车政策控制策略的研究,改善驾驶环境、引导消费者正确的驾驶习惯等方式提高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蓄电池的现状 蓄电池是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世界各国都在研发可满足整车要求的、可靠性高的蓄电池。蓄电池的主要性能(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循环寿命、温度特性、安全性)影响着蓄电池的发展。目前应用于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纯电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燃料电池车)的蓄电池主要有铅酸蓄电池、镍氢蓄电池、锂离子蓄电池。铅酸蓄电池由于能量密度、  相似文献   

16.
蓄电池是电动车的能源载体,是影响电动车性能的关键部件:随着电动自行车的普及和电动汽车的发展,对蓄电池的放电时间、电池容量、稳定性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面对市场上纷繁复杂的电动车蓄电池良莠不齐的局面以及多种胶体电池的存在,黄山市王马电源(集闭)有限公司经过十几年的潜心研发的纳米胶体动力型蓄电池以其循环寿命比传统铅酸电池,循环寿命提高200次和良好的低温性能正式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并授予国家发明专利证书(专利号:ZL2006 10096700.0)。  相似文献   

17.
电动汽车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电动汽车的发展过程 电动汽车一般把从随车移动的电源中获取电能(如蓄电池)、用电机驱动在道路上行驶的车辆称为电动汽车。早在世界第一辆燃油汽车诞生于1886年之前,1881年在法国巴黎街上就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动汽车,它是法国工程师Gustave Trouve装配的以铅酸电池为动力的三轮车。此后电动汽车曾盛行一时,到19世纪末电动汽车几乎成为汽车主流。当时,在美国电动汽车发展很  相似文献   

18.
钟心 《中国自行车》2012,(10):22-23
中国动力蓄电池行业三年来跌宕起伏,峰回路转,后金融危机、美债危机、欧债危机四伏,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铅酸蓄电池环境整治压力重重,自2011年3月九部委大规模整顿铅酸电池行业以来,截至去年8月初,全国近87%的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被关停或转产。去年初全国约有2000家铅酸电池企业,到8  相似文献   

19.
<正>(接2023年第7期)纯电动汽车装备高压动力电池和低压蓄电池,前者供给驱动电机、压缩机和加热器电源,后者供给12V常规电器和电子控制系统电源。比亚迪汽车公司将之前使用的12V免维护铅酸蓄电池,改换成磷酸铁锂电池(图1),俗称铁电池。铁电池单体标称电压为3.2V,采用4P1S(4串1并)连接,电池标称电压为3.2×4=12.8V。  相似文献   

20.
电动汽车作为降低能源危机和减缓燃油带来的环境污染的一个有力措施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开发、推广。然而,由于技术的制约目前尚不能完全市场化。究其主要原因是作为电动汽车的关键零部件之一——动力蓄电池的技术发展。随着市场需要的演变,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经历了从铅酸蓄电池,到镍氢蓄电池,再到目前的锂离子蓄电池的转变。目前,对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的研究成为电动汽车发展方向的主流,然而锂离子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