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集装箱船舶大型化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传圣 《中国港口》2006,(11):41-41
2006年8月12日,A.P.穆勒-马士基集团(A.P.Moller-Maersk)在丹麦奥登塞船厂将其载箱能力达11000TEU的集装箱船舶命名为“Emma Maersk”。A.P.穆勒-马士基集团不但从事航运业务,同时还涉足物流、船舶制造以及码头操作管理等领域。A.P.穆勒-马士基集团拥有目前全球最大的船公司,属下的马士基集装箱码头公司(APM Terminal)经营着分布予全球各地的40多个集装箱码头,其中11个码头正在扩建,另有13个新码头正在建设中;2005年该公司经营的集装箱码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410万TEU。  相似文献   

2.
由于超大集装箱船舶的大量涌现,未来十年.全球集装箱航运公司数量将减半.至少会锐减10家。Jensen表示.集装箱航运业目前处于生命周期的第三阶段。  相似文献   

3.
《水运文献信息》2007,(1):11-11
2006年8月12日,A.P.穆勒-马士基集团(A.p.MoUe—MaerSk)在丹麦奥登塞船厂将其载箱能力达11000TEU的集装箱船舶命名为“EmmaMaemk”。A.P.穆勒-马士基集团不但从事航运业务,同时还涉足物流、船舶制造以及码头操作管理等领域。A.p.穆勒-马士基集团拥有目前全球最大的船公司,属下的马士基集装箱码头公司(APMTerminl)经营着分布于全球各地的40多个集装箱码头,其中11个码头正在扩建,另有13个新码头正在建设中;2005年该公司经营的集装箱码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410万TEU。集装箱运输船舶的大型化意味着适应船舶的港口土工建筑规模、港口设备尺度和性能以及航道和港口水域水深要求的进一步增加,可能会使得船公司从船舶大型化降低的运输成本方面获得的效益,难以抵偿为适应这类船舶改扩建港口、添置大型设备以及浚深航道和港口水域需要的巨额投资而导致的港口建设成本和经营费用的提高,由船公司推动的采用大型集装箱运输船舶以降低营运成本为目的船舶大型化发展趋势将受制于港口。前一阶段船舶的大型化以10000TEU载箱能力为限,A.P.Moiler—Maersk既经营航运又经营码头业务,应该能够更有效地保持船公司与码头利益的平衡,其采用11000TEU集装箱船舶的情况表明,尽管当前因为船舶大型化港口建设成本和经营费用急剧增加,但是还不足以制约集装箱船舶大型化发展趋势停留在10000TEU载箱能力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2007年新加坡港集装箱吞吐量创历史新高 2007年新加坡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790万TEU,比2006增长12.7%,依然保持全球第一大集装箱港的地位。面对来自高速发展的上海港竞争,新加坡计划斥资14亿美元将港口的年吞吐量增加40%。2007年上海港的吞吐量达到2615万TEU,增长20.4%,首次超越香港成为全球第二大集装箱港。  相似文献   

5.
今天,集装箱行业在环境保护方面最令人关注的议题是,需要寻找一种能替代热带硬木集装箱底板材料的替代品。尽管全球集装箱制造业在此方面有些改变.但目前使用硬木材料的规模有增无减。全球每年生产集装箱100万TEU,每TEU大约需用13.2平方米底板材料,每年集装箱生产要用1320公顷材料;如果热带硬木占该数量的80%.则每年需要的热带硬木数量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6.
2007年新加坡港集装箱吞吐量创历史新高 2007年新加坡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790万TEU,比2006增长12.7%,依然保持全球第一大集装箱港的地位。面对来自高速发展的上海港竞争,新加坡计划斥资14亿美元将港口的年吞吐量增加40%。2007年上海港的吞吐量达到2615万TEU,增长20.4%,首次超越香港成为全球第二大集装箱港。  相似文献   

7.
集装箱港口(码头)是投资回报比较丰厚的行业。在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以及发展中国家港口经营私有化的推动下,集装箱港口(码头)的业务经营向为数不多的国际港口集团集中的趋势日益明显。据伦敦德鲁里航运咨询公司的分析报告,世界前十大码头经营人控制着全球集装箱吞吐量的45.3%(见表1),而世界前二十大码头经营人仅控制着全球集装箱吞吐量的56.7%。  相似文献   

8.
集装箱船舶大型化现状与未来发展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实体经济影响的加深以及国际石油价格的剧烈变化短期内可能改变集装箱船舶大型化的趋势,但是从长期看,全球集装箱船舶大型化的趋势仍将继续。本文利用相关数据,分析预测未来集装箱船舶大型化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9.
1 2000年~2001年全球集装箱生产概况 全球集装箱制造业在2000年破纪录地高产后,2001年大幅度地减产,2002年前景难料.2000年全球制箱业的总产量高达193万TEU,与此前相对平稳的3个年头相比,增长25%~30%,其中约90%是海运干货箱,其余为冷藏箱、罐式箱以及某些地区专用的特种箱等.  相似文献   

10.
我国港口集装箱出口业务发展基本情况1.港口集装箱业务发展迅速中国现阶段港口集装箱业务规模居于世界前列。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的推动下,集装箱这一运输模式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改革开放30年给中国集装箱码头带来了巨变:1979年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仅3.29万标准箱;2007年,中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1亿标准箱,为1.14亿标准箱,全球占比高达23%。全球前二十大集装箱港口中,中国独占9席,其中上海与香港分居第二和第三位。  相似文献   

11.
钱向劲 《中国船检》2007,(11):44-45
中国远洋(601919)主营业务涵盖集装箱航运、码头、集装箱租赁和物流业务四块.是全球规模最大和最具竞争力的综合性企业之一。其母公司中远集团是世界第二大的综合性航运企业.拥有大量的优质资产.市场预期集团未来将首先注入上市公司干散货船队.这将显著提升上市公司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国际     
今年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将同比增4%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11月发布的《全球港口发展报告(2012年三季度)》指出,预计今年全球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为6.15亿TEU,同比仅增长4%,低于去年7.2%、前年15%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一、集装箱运量和港口吞吐量 据德鲁里估计,2005年全球集装箱吞吐量为3.994亿TEU,比2004年增长10.1%(见表1)。其中东欧集装箱吞吐量比2004年增长38.9%,增幅连续5年位居世界首位。此外,中东、远东、南亚、南美和北欧的集装箱吞吐量都有两位数增长,但大洋洲仅增长3%,东南亚的增幅也只有5.7%。作为全球集装箱贸易的主要生成地,远东地区的主导地位仍然没有动摇,但各国增速差异明显,如中国内地的集装箱吞吐量比2004年增长24%,而韩国和日本的增幅分别只有5.6%和2.5%。  相似文献   

14.
香港与新加坡、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差距拉大 5月份香港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08.2万TEU,同比下跌3.5%,月度吞吐量连续第三个月下跌。1~5月份集装箱吞吐量累计为944.5万TEU,同比下跌1个百分点。与全球前两大集装箱港口相比,今年1~5月份新加坡、上海的集装箱吞吐量均超过1000万TEU,新加坡港的吞吐量累计上升14.4%至1079万TEU,  相似文献   

15.
2009年新加坡港集装箱吞吐量同比下跌13.5% 在全球经济前景不明朗、运费下滑和信贷紧缩等因素影响下,2009年全年新加坡港的吞吐量为2586.6万TEU,依然保持全球第一大集装箱港的地位。其中12月份处理箱量228.3万TEU,同比回升5.9%,环比下跌1.8%.  相似文献   

16.
《航海》2008,(4):15-15
英国德鲁里航运咨询公司在近期的一份报告中预测,亚洲区内集装箱贸易将在今后6年里实现翻番,且该地区在全球集装箱贸易中的比重也将从目前的19.9%上升到21.6%。  相似文献   

17.
苏骏译 《集装箱化》1993,(9):18-19,33
全球集装箱价格水平与走势通常是反映市场善的晴雨表。近年来全球经济衰退不能不影响集装箱制造产业。集装箱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价格水平提供了集装箱市场状况的概貌。《国际货物》杂志对集装箱价格的调查结果,正反映了全球集装箱制造市场所处的窘况。  相似文献   

18.
随着集装箱运量连续15年与日俱增,全球集装箱船舶单船运力也在不断上升,以便获得最大经济规模的利润。预计单船运力超过4000标准箱的集装箱船舶在令后二三年内将增加50%以上.其中单船运力超过8000标准箱的集装箱船舶已经在泛太平洋航线和欧亚航线上出现,而单船运力达到10200标准箱的集装箱船舶也正在韩国三星重工船厂紧锣密鼓地建造。  相似文献   

19.
集装箱码头与内陆场站之间的交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传圣 《中国港口》2005,(12):29-30
随着集装箱运输持续高速增长,加上集装箱船舶的大型化发展,全球大型集装箱港口普遍面临通过能力和堆场容量不足的压力。港区附近没有可供利用的土地,导致难以通过扩大码头面积的方法达到提高码头通过能力和堆场容量的目的。在远离码头的地方建设内陆场站(多式联运集装箱转运设施,所谓的ICTF)完成集装箱的存放和处理,并通过一定的交通方式将其与码头联接,构成“前港后场”的操作模式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变通方法。上海港规划洋山深水港码头和32.5km外的洋山深水港物流园区协同运作;天津港设想东突堤北侧集装箱码头和3.5km外的临海路集装箱堆场协同运作,采用的也是这一思路。  相似文献   

20.
麦格理证券研究在最近一份报告中称,全球集装箱贸易量将在今年下半年上升,但是低库存引发的夏秋旺季“未必能够激起”运费升高。麦格理预测第三季度全球集装箱贸易量将比去年同期增长6.6%,而第四季度将同比增长9.8%。麦格理在一份名为“Counting Containers”的报告中预测今年全球集装箱贸易量将增长8.1%。而麦格理此前的报告预测今年的增长量为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