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五大和九届人大一次会议,把搞好企业内部分配摆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提出要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这是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本文从“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必然性入手,探讨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理论依据,研究和探索了国有企业内部“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具体形式,以促进和搞活企业内部分配,不断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2.
以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为依据,指出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把按劳 按生产要素分配结构起来,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必然,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对按劳分配提出了新的要求:(1)按劳分配中的“劳”并不是劳动者实际支付的劳动量,而是向社会提供的有效劳动量,即通过变换而被社会承认的劳动量。(2)劳动者的收入不是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而必须作各项必要的扣除,即为社会劳动的部分。(3)劳动者是作为生产资料的共同所有者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应该分享一部分“剩余所得”即利润。(4)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允许按生产要素分配。把按劳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正确的,但不是凝固的;新形势下的劳动发展,主要是生产劳动范围的扩大,和劳动结构的复杂化;劳动价值“一元论”仍是正确的,但与现实生活有矛盾,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探讨新的理论出路;分析了按要素分配的客观依据,与按资分配的关系及其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将在分析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按生产要素分配区别的基础上,思考社会主义按生产要素分配在实践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依据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在的报告和“三个代表”讲话的要求,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和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出发,在论述坚持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和必然性的基础上,重点从四个方面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施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7.
环境生产要素理论从控制环境容量消耗的角度出发,借助市场对其进行分配和交易,可以谋求生产和环境的协调.分析了环境生产要素的市场均衡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厂商的短期生产安排和长期生产变动,认为在环境生产要素化条件下,技术要素对环境要素具有最突出的阶段式跳跃性替代效果,其替代程度与技术要素的初始投入量和增加量没有关系,主要取决于新旧技术条件的单位产量环境要素消耗量,也就是所增加的技术要素的减排性能.厂商必然根据环境生产要素均衡价格的快速上升和供给量的递减趋势,自觉调整生产要素组合,尤其是增加技术要素投入,替代环境生产要素,从而实现节能减排和环境管理市场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岗位满意与否涉及员工与岗位之间的相互关系,涉及企业分配岗位与员工之间的相互关系,涉及企业岗位与员工之间双向选择的相互关系,涉及对按劳分配的理解问题。岗位满意度包括岗位的报酬是否满意,岗位的发展空间是否满意,岗位的才能发挥是否满意等内容。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知识经济为背景,阐述了知识经济社会的特点,分析了论述了劳动价值论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的表现,并据此指出劳动价值论与知识经济社会的某些不相容性。  相似文献   

10.
高等院校教职工住房的分配与管理,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关系到广大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工作,它既要体现落实党的各项政策和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又要兼顾方方面面的利益和要求,适度体现“按需分配”的因素,所以制定好职工住房条例,就成了矛盾的焦点所在。结合我院最近制定住房条例的情况,谈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