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江苏船舶》2015,(5):11-14
LNG船是海上运输液态天然气的专用船舶,其液货围护系统在安装过程中必须控制舱室内的空气温度、湿度以及二氧化硫、氯气等有害气体含量,因此有必要开展LNG船液货围护系统施工过程中环境控制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单舱舱容为5万m~3的LNG船液货围护系统安装平台空调系统的设计方案,包括设计参数和冷热源方案确定,空调负荷计算,送回风系统设计等。该船液货舱安装平台空调系统设计对类似LNG船液货围护系统安装平台的环境控制问题研究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确保液货舱结构安全,以No96型LNG船货舱围护系统为研究对象,对殷瓦焊接接头的检验方法进行研究.在分析殷瓦钢的特性及适用的焊接方法的基础上,着重论述目检、渗透检验和宏观金相检验的步骤.检测结果表明:合理的检测工艺可以控制焊缝成形,避免焊接缺陷,保证焊接质量,为No96型LNG船货舱围护系统殷瓦焊接检测工作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LNG船液舱围护系统结构极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滕蓓  陆晔  祁恩荣 《舰船科学技术》2012,34(2):36-39,54
在船舶尺度和营运状态与传统条件发生很大变化的情况下,大型液化天然气船(LNG)液舱晃荡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LNG船液舱围护系统的结构特点,然后以15.68万立方LNG船液舱围护系统结构为对象,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计算其极限强度,并比较分析3种边界条件下的结果,最后用试验和解析公式验证本文方法是可行的,适用于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4.
液化天然气船货物操作危险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此文介绍了液化天然气(LNG)的特性以及LNG船货物围护系统和操作系统的固有技术。还提供了基本的背景知识,可为制定操作规则和选择风险管理方法作参考。  相似文献   

5.
液化天然气(LNG)船的船体极限强度是衡量其安全性及环境适应性的重要指标。LNG船在受到撞击损伤后的安全性,不仅取决于船体结构的剩余极限强度,还取决于其围护系统中的绝缘箱能否在船体损伤状态下承受结构变形所引起的应力载荷。利用有限元数值仿真技术和ABAQUS软件,建立LNG船液舱围护系统以及舱段的有限元模型,模拟LNG船舷侧受撞击场景。在碰撞损伤基础上,对含有液舱围护系统的LNG船舱段开展极限强度研究,获取LNG船舱段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研究发现在船体达到极限强度状态之前,液舱围护系统不会失效。  相似文献   

6.
楼丹平  杨春华 《船舶》2023,(4):19-27
随着全球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 LNG)贸易的高速增长以及航运界对碳减排技术的高度关注,LNG船市场需求持续火爆。该文通过介绍LNG船型发展趋势、LNG船液货围护系统、液货操作系统、推进系统、节能减排技术、船舶智能化应用技术和配套技术自主国产化的技术发展趋势,指出LNG船关键技术未来发展的几个重要方向和趋势,旨在为我国LNG船关键技术自主可控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7.
根据9 200箱双燃料集装箱船的船型特点,设计所配置的新型B型燃料舱的围护系统,介绍新型B型舱围护系统的相关布置,对比不同LNG泄漏扩散方式的优缺点,提出有效的BOG处理方式,分析表明,新型B型燃料舱围护系统适用于LNG运输船以及LNG动力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为降低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 LNG)船装卸作业泄漏风险,针对LNG船泄漏事故样本数据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 BN)的LNG船装卸泄漏风险分析模型,结合核密度估计(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 KDE)和最大最小爬山算法进行BN结构学习,以数据驱动的方法减少主观因素对BN结构学习的影响。试验表明:该模型可有效挖掘导致LNG船装卸泄漏事故发生的风险节点,并通过反向推理及对应事故致因节点的后验概率,推理事故致因链及各节点的影响程度,有针对性地提出降低LNG泄漏风险的建议,为保障LNG船装卸安全提供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9.
为保障小型内河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LNG)加注船的通航安全,提出一种定量计算LNG加注船通航过程中横向风险距离的方法。采用国际定量风险评价(Quantitative Risk Analysis,QRA)的通用理念进行小型LNG加注船通航过程危险源识别,建立LNG储罐不同孔径泄漏(包括自身疲劳所致泄漏和外力所致泄漏)概率数据库;通过计算LNG火灾发生概率及后果所致个人风险,并依据个人风险可接受标准,最终确定LNG加注船通航过程中的横向风险距离。利用该方法对某小型内河LNG加注船通航过程横向风险距离进行定量计算。结果表明:该距离与LNG加注船通航次数及通航水域交通流密度等因素有关,在交通流密度较大水域设置横向安全距离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近些年世界各地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LNG)船所发生的LNG泄漏事故进行科学、系统的调查分析,总结出导致泄漏事故发生的各种因素;对薄膜型LNG船的结构进行分析,建立以"薄膜型LNG船泄漏"为顶上事件的薄膜型LNG船泄漏事故树。通过对选取的38个基本事件进行系统的分析,根据事故树分析的原理求出该事故树的最小割集,总结出各基本事件对造成LNG船在装卸、运输过程中发生泄漏事故的结构重要度,并通过最小割集分析出各基本事件发挥的作用。通过研究,为LNG船的运行提供安全防护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天然气市场的发展态势和海上天然气运输过程存在的问题,指出采用液化天然气( LNG)船的主流运输方式的不足.介绍了小型LNG船、压缩天然气(CNG)船、天然气水合物(NGH)船、罐式集装箱船和滚装船等不同的运输方式,对其技术特点进行分析和比较.利用新型天然气运输船舶可以扩大天然气供应区域,增加消费量,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2.
大型LNG船液舱晃荡结构动响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船舶尺度和营运状态与传统条件发生很大变化的情况下,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船液舱晃荡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NO96型LNG船液舱围护结构的特点,采用显示积分方法研究不同晃荡压力峰值和持续时间的晃荡冲击载荷作用下液舱围护系统结构动响应,得到不同工况下结构的动态失效特性.最后回归基于比例极限和突变永久变形的临界压力载荷公式,并给出液舱围护系统结构设计准则和安全性评估方法建议.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天然气市场的发展态势和海上油田开发中面临的伴生气回收利用率低的问题,结合不同的储运方式,对伴生气的海上运输方式进行对比。分析专用船舶、罐式集装箱船和滚装船三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的其技术特点和经济性,对海上油田伴生气的运输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对天然气需求的强势增长,更多的投资者把目光投向了天然气储量丰富的海洋。由于FLNG在开采海上气田的优势,相关技术研究开始成为新的热点,但国内的研究尚不够深入。以某采用GTT NO96薄膜型围护系统的的FLNG前端工程设计为例,首先简要的阐述LNG液货舱结构特点,然后采用有限元软件对液货舱的强度加以分析和优化。整个设计面向实船,贴近船东运营需求,可供类似船型的开发参考。  相似文献   

15.
压缩天然气(CNG)运输船是以高压气瓶的形式进行天然气运输的一种新型船舶,在长时间的运输过程中有可能会因各种不良因素引发气体爆炸,从而对船舶结构构成威胁.文章针对世界上第一艘CNG运输船,开展了在舱内气体爆炸载荷作用下的货舱结构动态响应研究.根据该船特点确定了风险源、爆源位置和泄露量,应用MSC.PATRAN/DY-TRAN软件进行了有限元仿真计算,分析比较了舱室中不同结构的应力、变形和吸能状况.得出了舱内气体爆炸载荷下最危险的工况,并对此工况提出了相应的结构加强方案.  相似文献   

16.
小型LNG运输船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的经济发展使得国内市场对天然气的需求量急剧增大。我国的天然气国内开发供应缺口将长期存在,中国的进口液化天然气总量将会逐年增加。合理的将LNG分配到沿海、沿江的终端用户需要一种创新的LNG产业链,LNG在我国的二程转运将会是一个新兴的市场。小型LNG运输船在这一产业链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市场迫切需要适合我国国内贸易的这种新船型。  相似文献   

17.
在LNG船舶设计建造中,用于运输、装卸的液化低温管道需承受-160~+80℃的温差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极易对船舶的管道造成应力损伤,因此有必要对LNG船舶管道进行应力分析。文章基于CFD建立T型三通管管道模型,利用FLUENT软件进行数值模拟,从不同支管管径和不同预冷速度2个角度,研究支管管径、进口流速对三通管内压力场、以及应力对管壁总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三通管道预冷过程中产生的位移即总变形较大区域集中在主管与支管交汇的中心,即约主管高的1/2处,其中支管管径与支管流速变化时,其最大值也会相应增大或者减小。  相似文献   

18.
结合工程实例论述了小型LNG运输加气船总体方案的设计过程,重点阐述了该型船的设计特点、设计规范、标准等,对相同、相近型船的设计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