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出行时长的大型活动停车换乘选择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型活动期间来自外省市的小汽车出行者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出行时长的停车换乘选择行为进行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当日往返者和停留多日者对停车换乘的需求特征与选择行为存在差异:停车供应限制政策对前者利用小汽车出行的选择行为影响较大,对后者的影响较小;前者强调换乘公共交通的直达性和便捷性,对时间要求较高,后者则重视交通方式的灵活性。针对停留多日者的相关设施及政策还须统筹考虑全程出行链的需求,提出在郊区新城结合住宿情况设置停车换乘系统。 相似文献
2.
文中从决策过程分析的角度出发,利用决策过程分析理论,采用计算机仿真的方法,分析了多方式选择情景下的停车换乘行为.通过一次选择决策行为分析得出,出行者存在多方式选择权衡比较、偏好反转等决策现象,通过分析决策阈值、初始偏好对停车换乘选择行为的影响得出,采取一定的措施,如为出行者提供停车换乘设施信息服务、通过免费换乘减少对小汽车的依赖性等,将会影响出行者的决策行为过程而使其转向停车换乘出行. 相似文献
3.
上海2010年世博交通组织的预案是各方面十分关注的热点。到2009年底,上海已经建成两个复合型交通设施网络,包括13条轨道线组成的420公里地铁网和"三环十射"共880公里的干道网。在此基础上,还有哪些工作可做?如何确保世博交通畅通、有序?预案处理安全可靠?同济大学晏克非教授在2009年建交委第42期专家学术沙龙上的发言,详细分析了日本1970年大阪世博与2005年爱知世博规划和运行的差异,供有关方面参考对照。 相似文献
4.
5.
6.
停车换乘(Park&Ride,P&R)选择意向调查是建立高效的P&R系统、促进个体出行方式向P&R系统转移的基础步骤.本文以在北京市建立P&R系统为目标,通过在北京市区停车场进行的停车行为调查,在分析了当前的通勤交通状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在不同假设换乘条件下的P&R系统选择意向及相关出行者的特性.分析结果表明:P&R系统选择意向与出行费用和时间有着显著的关系,并且不同职业、收入等群体的P&R系统选择意向也不尽相同.本文分析结果对于P&R系统决策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上海的世博交通已引起市府各方面的关注。未雨绸缪,如何前瞻性地做好科学规划,应对、2010年世博会展184天、客流总量达7000万人次的挑战?本期刊出了同济大学五位教授在2004年底“世博交通论坛”上的专题发言,以飨读者。并期待各方人士就此热点发表见解,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已有城市公交方式选择行为模型无法定量描述心理因素对选择行为的影响,分析了计划行为理论在公交方式选择行为的适用性.基于态度、主观规范及知觉行为控制3个心理因素变量决定公交方式出行行为意向的理论框架,构建公交方式选择行为结构方程模型.确定模型中心理因素变量对应的具体测量变量,并提出模型的求解方法和参数检验标准.最后,将模型运用于重庆和成都的实例分析中,共回收有效问卷790份.计算结果表明,3个心理因素变量对重庆和成都公交出行方式选择行为意向解释度分别为72%和66%,其中知觉行为控制因素的影响最大,且心理因素变量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9.
停车换乘(Park&Ride,P&R)选择意向调查是建立高效的P&R系统、促进个体出行方式向P&R系统转移的基础步骤.本文以在北京市建立P&R系统为目标,通过在北京市区停车场进行的停车行为调查,在分析了当前的通勤交通状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在不同假设换乘条件下的P&R系统选择意向及相关出行者的特性.分析结果表明P&R系统选择意向与出行费用和时间有着显著的关系,并且不同职业、收入等群体的P&R系统选择意向也不尽相同.本文分析结果对于P&R系统决策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为实现上海世博交通集约化组织目标、降低自驾游客出行比例,建设世博停车换乘设施并组织引导自驾游客采取P+R模式前往世博园区最有效措施之一。借鉴日本爱知世博会等大型公共活动停车换乘组织经验,提出上海世博会P+R交通组织基本思路,将服务对象划分为一日往返自驾游客和本地化自驾游客两类。分析P+R泊位需求的影响因素,并进行规模预测,得到两类游客的泊位需求总体规模和空间分布。最后,提出分三个层次设置P+R设施以及完善世博P+R配套设施和政策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考察交通信息对停车换乘行为的影响,建立了随机多方式交通网络均衡模型.其中,假设出行方式有小汽车、步行换乘地铁和停车换乘3种;出行者按有无信息装置分为2类,其出行方式、旅行路径/线路和停车设施选择决策基于Probit模型,以随机方式进行.构建了与均衡条件等价的变分不等式模型,并采用基于模拟的启发式算法求解该模型.算例结果表明,信息质量对停车换乘行为、设施利用率以及信息装置市场占有率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为了研究脉冲输入下平顺性的影响因素,以某SUV为例,在不同车速工况下完成了脉冲输入行驶试验,获得时域下的振动加速度值,再应用Matlab计算频域下的振动加速度功率谱密度值,采用脉冲输入的指标限值评价法,对比影响人体健康的情况,分析外界输入和振动系统对汽车平顺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脉冲输入工况下,车速的增加会造成振动幅... 相似文献
15.
16.
针对北京市地铁5号线天通苑北站P+R停车场规模与实际停车换乘需求不匹配的问题,研究确定其停车换乘需求的预测方法,并提出解决停车设施供给不足的方案。在分析天通苑地区P+R停车场时间、车辆来源及设施供给情况的基础上,建立Logit随机均衡交通方式选择模型,得到该地区高峰小时停车换乘需求量为1476个泊位。同时,将预测结果与天通苑北站P+R停车场实际可扩展停车规模进行比较,提出在瓶颈路段设置新的P+R停车场的方案,并建立了系统优化平衡模型,对该地区的停车换乘需求进行分配。结果表明,新建P+R停车场规模分别为300,400,500和600个泊位的条件下,停车换乘需求基本按照两个停车场的规模比例分配停车数量。 相似文献
17.
停车换乘需求分析是进行停车换乘规划建设的依据,根据在北京市进行的停车换乘需求调查数据,分析了停车换乘设施吸引需求空间分布特性,并利用核密度估计理论得出了需求密度(强度)分布图,进而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对停车换乘设施吸引需求强度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得出目的地交通状况越差、公交服务水平越高、出发地与换乘设施之间的距离越近,吸引换乘需求强度越大. 相似文献
18.
罗琼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1(Z1):583-585,614
停车换乘(P+R)作为城市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被许多发达国家所采用,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对于新建P+R设施的地区来说,需要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以达到修建P+R设施的目的。以重庆市观音桥地区预建的3个P+R设施为研究对象,先以确立选址合理和满足需求为重要评价指标,建立评价集。经观音桥地区现状调查,评价了P+R设施位置的合理性。然后,结合二项Logit模型,对P+R设施进行了需求预测,评价了设施的规模对缓解中心区交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外地客流进入城市中心区域时各停车换乘备选点(P+R)合理停车泊位规模的确定问题,在分析市外客流进入城市中心区域时出行过程与机理的基础上,以所有客流出行(自城市外围到达市中心区域)总的出行费用(私人车辆行驶时间与公交行驶时间总行程时间、换乘时间、停车费用等)最小为目标,建立确定各P+R处停车泊位规模的双层规划模型,并给出模型的求解算法,最后以一个仿真实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