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特汽车公司是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之一,全球汽车产、销量仅次于通用汽车公司,位居第二。福特汽车公司2003年汽车销量为288.7万辆,2004年有望超过300万辆,2003年福特汽车公司全年净收益为4.95亿美元,与2002年亏损9.8亿美元相比,有一定好转。其税前总利润为1.4亿美元。2003年销售收入1642美元。2003  相似文献   

2.
日本日立集团(Hitachi)是世界著名的公司,2005年全球500强排名第38位,销售额835.963亿美元。日立汽车系统公司(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Ltd)2005年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排名第24位,销售收入为51.18亿美元,占日立集团总销售额6.12%。  相似文献   

3.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2004年我国汽车产品进口达到163.33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13.1%。汽车整车(包括成套散件)进口177100辆,金额54.07亿美元,仅分别增长2.6%和3%;汽车关键件进口36.89亿美元,增长23.3%;汽车零附件进口72.37亿美元,增长16.6%。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应用,全球电子商务的交易量迅速增加,1999年全球BtoB的交易额为155亿美元,到2003年达到23000亿美元,电子商务在全球的应用,已达到空前的规模,中国加入WTO后,已成为世界重要的汽车市场,各类汽车企业尤其是汽车配件市场急需通过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近年来,国家积极倡导信息技术的应用。指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相似文献   

5.
《汽车与配件》2008,(15):13
曾记得2003年,雷诺推出了售价约6500美金的Logan。当时几乎是全球最便宜的车(中国的QQ尚未问世)。但今年1月印度的民族资本企业塔塔汽车公司推出了令中国人都不敢相信的售价仅为2500美元的Nano。这种车型完全是针对印度的汽车市场,当然也可以推广到其他的发展中国家。最近,更令人吃惊的是,在推出Nano之后不久,2007年销售收入仅为72亿美元的塔塔汽车公司又以23亿美元从福特手中收购了捷豹和路虎两个豪华品牌汽车。  相似文献   

6.
电装(Denso)公司是全球著名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2003年全球财富500强中排名第213位,全球销售额226.85亿美元,其中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销售16856亿美元,2004年全球销售额为270亿美元。在全球最大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中排名第三(仅次于博世、德尔福)。在2005年上海国际汽车展览会上本刊记者独家采访了电装(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加藤俊行、株式会社电装上海事务所柴油喷射技术部乌越伸彦、电装(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营业二部部长小西哲人、电装(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田岛五生。  相似文献   

7.
卷首语     
吴憩棠 《汽车与配件》2004,(31):M001-M001
德尔福集团是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2003年销售额280.96亿美元,在《财富》杂志全球500强中排名第160位。德尔福集团在中国11年来已投资5亿美元,有8个合资企业和3个独资企业,2003年德尔  相似文献   

8.
龙翔 《城市车辆》2004,(1):52-53
2003年,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下放重组刚刚进入第三个年头,便绘制出未来几年的发展蓝图:2004年产销汽车3.5万辆,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2005年达到年产汽车50000辆、改装车10000辆、发动机130000台,实现销售收入260亿元、利税  相似文献   

9.
日本电装公司近几年来。在全球发展迅速。从2001年销售额192.03亿美元发展到2005年销售额281.604亿美元,利润从2001年5.783亿美元增长到14.984亿美元。在全球500强汽车零部件企业排名从2004年第四位跃升到2005年第二位。2006年11月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上,本刊记者采访了电装(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山田升先生。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汽车保有量迅速增长,2004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到2742万辆,汽车产量已达5070527辆,我国汽车产量已排位世界第四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汽车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轿车的比例逐年上升,2004年轿车产量达222.6329万辆,已占汽车总产量43.91%,为汽车橡胶制品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按国外数据.每生产100万辆汽车,大约需要5亿美元的各种橡胶配套件。我国从2001年开始与汽车相关的非轮胎橡胶制品进口额呈现出迅速增长的势头,连续3年每年进口额净增1亿多美元,2003年已增到825亿美元。  相似文献   

11.
《中国汽车工业》2003,(1):15-15
2002年,中通车辆机械集团生产汽车70305辆(其中客车52660,挂车、专用车17645辆),销售汽车69622辆(其中客车52414辆,挂车、专用车17208辆),实现销售收入124.96亿元(其中客车107.99亿元,挂车、专用车16.97亿元),年销售产品1000辆以上的企业有16家,年销售收入超过亿元的有21家。  相似文献   

12.
2004年1月26日,国家海关总署公布了2003年我国汽车产品进出口最新统计资料。数据显示,去年我国汽车产品进口额达到创纪录的144.47亿美元,同比增长84%。而全年汽车产品出口额仅为47.1亿美元,增长34%,进出口逆差接近百亿美元。截至到2003年年底,全国范围内列人到统计范畴的汽车零部件企业4300多家,全行业拥有员工70余万人,资产总额2000多亿元,2003年零部件实现工业总产值(不变价)接近3000亿元,同比增长36%,完成工业增加值近600亿元,同比增长22%。  相似文献   

13.
《驾驶园》2009,(11):28-28
麦格纳在全球拥有实体数333个,涉及25个国家,共有约71000名员工。麦格纳1997年销售收入为5亿美元,2007年销售收入为261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7%。2008年麦格纳销售收入达到237亿美元。  相似文献   

14.
《中国汽车工业》2003,(1):16-17
天津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是被天津市政府列为重点支持的特大型企业集团之一。截至2002年底,有国有及国有控股子公司18家,参股子公司11家。2002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15亿元,同比增长46.0%;生产汽车94699辆,同比增长60.7%,其中生产夏利轿车90480辆,同比增长77.4%;销售夏利轿车10.2万辆,同比增长28.0%,实现销售收入80亿元,同比增长11.7%。夏利轿车实现批量出口,创汇4200万美元。  相似文献   

15.
当国内摩托车市场竞争白热化的时候,力帆集团积极开拓海外市场:1998年取得自营进出口权;2000年成为重庆第一家拥有进出口公司的民营企业,当年出口创汇5200万美元;2001年出口创汇1174亿美元,在全国摩托车企业中首家突破1亿美元;2003年出口创汇达到2.03亿美元,为重庆单一企业首次突破2亿大关者;2004年出口创汇超过242亿美元,列同行业第一。其产品远销东南亚、西亚、欧洲、非洲、南美等100多个国家。2001年9月,力帆摩托首销日本,改写了中日摩托车有来无往的历史;2003年力帆集团开发的摩托车、发动机等产品通过欧盟e—mark认证,标志着力帆产品可以自由进入欧洲18个国家。  相似文献   

16.
礼文 《汽车情报》2005,(7):22-23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2004年我国汽车产品进口达到163.33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13.1%。汽车整车(包括成套散件)进口17.71万辆,金额54.07亿美元,仅分别增长2.6%和3%;汽车关键件进口36.89亿美元,增长23.3%;零部件进口。72.37亿美元,增长16.6%。  相似文献   

17.
《汽车导购》2005,(3):11
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德尔福近日公布了2004年度的公司财政初步报告。2004年度德尔福全球收入达287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了2%。同时,集团在公司改革及扩大非通用业务收入等方面稳步发展。报告显示,2004年度德尔福公司非通用业务收入达132亿美元,比2008年增长20%,占全年总收入的46%,创德尔福历史新高。尤其是第四季度,非通用业务收入占到创纪录的49%。  相似文献   

18.
2003年不仅仅是国产车的丰收年,进口汽车商品也是数据“高涨”。据海关统计,2003年,全国汽车行业累计进出口总值这到133.85亿美元,同比增长71.56%;出口总值淡82.78亿美元,同比增长57.05%。  相似文献   

19.
具有107多年历史的铁姆肯(Timken)公司其业务有钢铁、轴承和相关产品及服务。2005年销售额52亿美元,拥有27000名员工。其中汽车业务销售额16.61亿美元总销售额32.14%;钢铁业务销售额15.82亿美元,占总销售额30.61%;相关产品和服务销售额为19.25亿美元,占总销售额37.25%,是全球著名轴承制造商,全球2005年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排名第78位,北美2005年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排名第48位。铁姆肯公司在全球六大洲27个国家和地区拥有66个工厂,95个销售代表处、24个销售和服务中心,13个技术中心。  相似文献   

20.
《汽车与配件》2004,(7):8-8
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商德尔福1月20日公布了2003年度的公司财政报告。2003年度德尔福全球收入达281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2.4%。同时,集团在公司重组及扩大非通用业务收入等方面发展稳步。 报告显示,2003年度德尔福集团非通用业务收入达111亿美元,占全年总上入的39%,创德尔福历史新高。 与此同时,集团在公司重组计划执行方面进展良好。2003年11月德尔福宣布取消安全与内饰系统分部,将其下属的生产线分别并入德尔福电子与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