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叶飞 《水运工程》2022,(5):9-13
针对斜坡式海堤工后沉降和越浪量问题,以温州浅滩一期围涂斜坡式海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海堤工后断面堤顶沉降量和断面形式。通过典型断面模型试验获得了不规则波作用下海堤工后平均越浪量,分析了越浪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南围堤和东围堤各断面堤顶沉降量是不均匀的,沉降和泥沙淤积导致断面形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2)采用波浪斜向入射系数对海堤工后平均越浪量进行修正,南围堤和东围堤典型断面影响因素变化导致越浪量发生规律变化,海堤工后越浪量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2.
弧形防浪墙的模型试验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测量不同底高程条件下防浪墙顶部的越浪量、迎浪面及底面上的波浪压强和防浪墙的整体稳定性。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后的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波浪要素和水位条件下,防浪墙底面高程的差别将直接影响到迎浪面和底面上波浪压强的大小以及防浪墙的整体稳定性等。最后,根据模型试验结果,给出有助于弧形防浪墙设计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斜坡式护岸进行的断面物理模型试验、局部整体物理模型试验得到的越浪量以及规范公式计算的越浪量进行对比分析,提出规范公式、断面物模试验、局部整体物模试验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结论可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海外港口工程大部分位于以涌浪为主的海域,涌浪对防波堤的作用未得到全面认识。越浪量一直是斜坡堤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其直接关系到结构的安全和使用。以某一具体港口防波堤工程为例,对其防波堤进行了波浪断面和局部整体试验,研究涌浪作用下斜坡堤(单坡、无挡浪墙)的平均越浪量,并与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断面试验和局部整体试验结果表明斜坡堤越浪量随着波浪周期的增大而增大,而国内规范公式计算结果随着波浪周期的增大而减小。2) EurOtop公式越浪量计算结果不考虑波浪周期的影响; ANN(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越浪量计算结果也随着波浪周期的增大而增大。3)总体上,ANN方法越浪量计算结果与物理模型试验结果的吻合程度均明显好于国内规范公式和EurOtop公式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5.
对护岸断面的6个方案进行越浪量和稳定性的物理模型试验,分析各方案的结构特点和越浪量的影响因素,对断面中应用的反弧型挡浪墙进行了测力试验,为今后斜坡式护岸断面的优化及设计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6.
通过物理模型实验,对斜坡式护岸和直立式护岸断面在不规则波作用下的越浪量进行观测,分析墙顶超高、平台相对宽度等因子对越浪量的影响规律,并将现有公式计算越浪量的结果与物模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成果可供类似断面的工程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7.
不规则波作用下斜坡堤越浪量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考虑允许部分越浪对海堤设计十分重要。通过具体工程波浪断面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不同波要素和断面尺度对斜坡堤越浪量的影响,比较了随机、规则两种扭王字块体摆放型式的消浪效果。结果表明:堤顶超高对越浪量的影响最大,随着相对堤顶超高的增大,越浪量呈指数形式递减。肩台及平台宽度和波陡对越浪量也有影响,相对肩台及平台宽度越大,越浪量越小;波陡越大,越浪量越小。护面层空隙率相同的不同扭王字块体摆放型式下,斜坡堤越浪量基本相同。典型越浪量公式计算值与文章试验值相比都偏小,陈国平公式计算结果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8.
李晓亮 《水运工程》2017,(2):123-129
针对目前越浪量测量方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以一种液压传感器为测量工具、基于水箱内水深变化来计算越浪量的新方法——测深法。全面描述测深法的基本原理和从液压传感器提供的波动压力数据得到平均越浪量、单波越浪量和越浪比例所需的操作步骤和数据处理方法,并通过试验评估了该方法的试验精度。结果表明:测深法能够可靠地被应用于各种以越浪量测量为主要目的的模型试验,其中,平均越浪量的测量精度与传统方法相当,单波越浪量的相对误差普遍可控制在5%以内;相比于现有越浪量测量方法,测深法具有对单波越浪的信号识别能力强、适用范围广、试验操作简单、维护成本低、设备通用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针对开孔沉箱对平均越浪量影响的问题,以国内某港区通用码头工程为基础,对比分析了直立式沉箱和开孔沉箱平均越浪量的多种经验公式计算方法,并和断面物理模型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公式计算结果显示,开孔沉箱与不开孔沉箱平均越浪量之比为25%~50%;断面物理模型试验结果显示,沉箱开孔与不开孔时越浪量之比为30%~82%。研究表明开孔沉箱能够有效降低海岸结构物的平均越浪量;国内学者提出的开孔沉箱越浪量计算方法所得结果更加接近物理模型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0.
王军  李雪野  陈琦  郑娟 《水运工程》2020,(9):113-117
针对消浪肩台对斜坡堤顶高程影响的问题,以某新建码头防波堤工程为基础,对比分析了平均越浪量和堤顶高程的多种经验公式计算结果,并和断面物理模型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经验公式计算结果显示,相同顶高程条件下,设有消浪肩台的斜坡堤可显著降低堤顶越浪量;经验公式和断面物理模型试验结果显示,设有消浪肩台的斜坡堤可显著降低顶高程。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该工程码头正对港区口门的不利条件,为解决码头越浪问题展开方案研究。分别从平面布置和断面结构两个角度,优化设计方案,最终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确定了合理的排水设施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不规则波作用下海堤越浪量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不规则波作用下海堤越浪量,结果表明越浪量与爬高的影响因素基本相同,随各主要因素的变化规律也十分相似,采用波浪爬高和堤顶超高2个主要因子可较好反映越浪量的变化规律。提出了不规则波越浪量的计算公式,并根据越浪量对堤后不同防护情况下的冲刷破坏情况,提出了允许越浪量标准,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采用波浪断面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学模型耦合的方法,研究了抛石潜堤后方掩护水域的波浪计算方法。潜堤后方掩护水域波高由潜堤越浪后的再生波、潜堤间口门绕射波和小风区浪组成,其主要影响因素有潜堤结构形式、入射波浪要素、风区长度等。采用耦合模型,根据物理模型试验的结果,验证数模计算成果,考虑了越浪波高传递的沿程衰减,波浪相互作用时的能量损耗等因素,通过调整波浪破碎指标和波浪能量耗散参数,直接计算堤前设计波浪要素,计算结果更符合实际,为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斜坡堤上平均越浪量计算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海岸工程中的越浪量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过大量研究,提出了多种计算平均越浪量的方法,但由于考虑的影响因素不同,计算结果常有较大差异.目前,在我国的海堤、护岸等海岸工程设计中,多按"允许越浪量"为控制条件初步确定堤顶高程,再由物理模型试验加以验证.本研究基于三维波浪模型试验,综合针对斜坡堤上平均越浪量的主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通过断面物理模型试验,对于斜坡堤的平均越浪量、堤上越浪流厚度以及堤后次生波的波高、周期的变化情况等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初步建立了堤上越浪流的厚度、堤后次生波的波浪透射系数、周期变化系数与无因次平均越浪量的关系.该成果可为工程实际及斜坡堤堤项越浪情况数学模型的参数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根据斜坡堤模型试验结果,给出拟合公式。再采用拟合公式、现有规范公式和研究者给出的经验公式,对斜坡堤不同堤顶高程下越浪产生的堤后次生波高值进行计算。对比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可知拟合公式与试验结果最为接近;分析其他公式计算结果不吻合的原因。结果可为其他允许越浪斜坡堤在堤顶高程设计时的堤后次生波高计算和模型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斜坡堤防浪墙型式合理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堤、护岸等斜坡式防浪建筑物中,为满足越浪与稳定要求,减少工程投资,通常在堤顶设置防浪墙。通过对常用的直立式及几种圆弧式防浪墙进行物理模型试验,测量作用其上的波浪力和越浪量,分析不同防浪墙形式在受力和越浪上各自的特点,并讨论防浪墙型式引起的越浪和受力的相互关系,可供斜坡堤防浪墙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模型试验观测波浪作用下削角直立堤断面的稳定性、堤顶越浪情况及削角直立堤受力情况,并与依据《海港水文规范》和《防波堤设计与施工规范》计算的波浪力理论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上部结构采用削角型胸墙的直立堤具有减轻波浪水平压力,增加竖向压力,提高堤身稳定的优点。并通过实测波浪力的合成总力计算,得出了削角直立堤断面整体稳定。  相似文献   

19.
台风过境产生极端波浪造成斜坡式海堤越浪,现有计算越浪量的经验公式都存在适用性的问题.为探求台风天气下舟山区域斜坡堤越浪量计算公式,基于VOF方法,对Navier-Stokes方程和k-ε方程进行求解,建立速度边界造波和阻尼消波的数值波浪水槽.在水槽中建立斜坡堤模型,通过改变影响越浪量的相关因素,模拟台风浪条件下规则波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