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抵御海上的侵扰,明朝采取禁止私人贸易、墟屿迁民等政策,展开一系列的海防建设,同时通过籍民为兵的方法充实海防兵力,为此构成一个较为完备的海防体系。从泉州区域海防的确立及其逐渐废弛缘由探讨中兼论了海外贸易政策与海防之间的关系:初期,实施禁止私人贸易的海外贸易政策配合了整体海防战略,海防与海外贸易政策之间相辅相成,确保了沿海地区的安全;但随着卫所制度的日渐崩溃、吏治的腐败等弊端渐次凸显,禁止私人贸易的海外贸易政策长期无法有效地执行,中央逐渐失去对沿海地方的控制能力,此时禁止私人贸易的政策加剧了海防的危机。隆庆开海是明政权在权衡海防与海外贸易政策之间的利弊中进行的一个实验。 相似文献
2.
唐宋时期是中日海外贸易发展的重要阶段,地处东中国海西岸的福建与日本进行频繁的海外贸易和经济文化交流。本文拟就这一时期福建与日本的海外贸易状况、规模、特点、原因及影响作一探讨,以求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3.
清政府统一台湾后,于康熙年间设立海关开海贸易,沿海贸易迅速兴起,海道成为新的南北商品贸易大通道。福建商人特别是泉州郊商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大力展开闽台地区和江南、山东、天津和关东的远距离北艚商品贸易,将闽台地区盛产的大宗商品蔗糖、果品、木材、杂货等源源不断地输向江南、华北和关东大地,同时又将江南的大宗商品棉花、布匹、丝绸,华北的杂粮,关东的大豆、豆饼等商品运回,促进了南北间商品的交流。在泉州商人北艚贸易的货品中,蔗糖是其中最重要的商品。 相似文献
4.
宁波历踞我国东南沿海要津,为东亚地区著名的港口城市,又拥有历史与人文优势,个性独特,影响卓著.在考察唐宋时期禅与茶各自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现象基础上,阐述禅茶文化兴起、发展、成熟的个性特质,及其以海洋作为传播载体影响日本茶道形成轨迹,从而证明9-13世纪400年间明州对开辟"海上茶叶之路"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5.
新罗海上力量,在隋唐东征中兴起,参与了半岛统一的历史重任,使得东北亚地缘政治平衡得以重建,扭转了历史走向。新罗海上力量经历了8世纪的首度衰落之后,恰逢东亚各国中央集权的衰落,东北亚国际海面出现前所未有的乱象。张保皋海权活动填补海上权力的空白,促进了东北亚海上丝绸之路的新繁荣。张保皋的海权活动目的是促进国际和平往来,而非称雄争霸,日本也因此获取海上便利,而唐朝宽容默许张保皋的活动。张保皋发展海权的成果最终被扼杀了,以致东北亚的海上局面出现再次失序的苗头。在新罗结束期的乱局中半岛海上力量再次以相当规模出现。 相似文献
6.
唐代的广州是我国第一贸易大港,唐末五代时期,泉州的海外交通贸易事业迅速发展,地位日趋重要,至宋元时期则发展到全盛,终于取代了广州成为我国第一贸易大港.对于唐宋时期我国第一贸易港地位转换这个问题,曾引起海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8.
泉州与新罗、高丽关系文物史迹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近年来通过搜集有关历史资料及田野调查与访谈所撰写的.其中如古代泉州南安县二十二都的新罗村和新罗寺,泉州中心老城区的高丽巷,南安县十三都的高丽厝,永春县七都的高丽村以及肇基者之一林佛生的"高丽墓"等等.就其名称而言,似乎都与古代朝鲜半岛的新罗国和高丽国存在着十分密切的渊源关系.而有关新罗参、新罗松、新罗葛、高丽菜等,都是通过相互交往所引进的植物.至于与雪峰义存禅师及其法嗣相关的福清寺和招庆寺,则无疑是唐五代时期泉州与新罗国佛教界人士友好交往的最佳见证. 相似文献
9.
泉州印度教石刻自印度学者库玛拉耍弥率先向世界介绍以来,吸引了海内外许多学者的兴趣和关注,随着石刻不断被发现,相关研究文章也陆续问世。近百年来的研究,理清了一些历史问题,尤其在石刻的图案解读、所属历史时期、文化艺术渊源、制作背景及工匠等方面,已取得丰硕成果。笔者将近百年来的这些研究文章进行回顾总结梳理,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宋元时期泉州沿海地区制瓷业迅速发展,在本地制瓷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当时畅销海内外的名窑瓷器风格,主要有越窑青瓷、景德镇窑青白瓷、龙泉窑划花青瓷等.经考察,这种仿烧的瓷器风格具有时间性和地域性的不同,最终形成了宋元时期比较发达的沿海瓷器生产体系. 相似文献
11.
集》,刊泉州南音69首.(同上藏).(福建漳州)瀚海书林李碧峰陈我含刊.明·万历甲辰(1604)版,中国戏剧出版社,1995年.[2]黄翔鹏:《弦管题外谈》,泉州历史文化中心《工作通讯》1984年1期.[3]李健正:《福建南音与长安古乐的音律研究》,中国南音学会,1991年.[1]黄翔鹏著,崔宪整理:《乐问》,第88页,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社,2000年. 相似文献
12.
唐宋时期的海上贸易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瓷器作为主要商品销售到海外,在遗址中屡有发现,为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3.
泉州宋元石构建筑在11至14世纪间由逐步积累而至极盛,形成了中国石建筑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其中尤其以石桥梁、楼阁武石塔为杰出代表.本文通过对宋以前闽中、闽南石桥梁与楼阁式石塔技术传播路线的梳理,深入解析泉州宋元石建筑形式、风格、技术的形成及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4.
宋代泉州港的海外交通非常发达,朝廷对这里的市舶收入及市舶司十分重视.然而,史籍对宋代提举福建路市舶名录的记载不一,有些散见于各种地方文献,本文将近年来读史所抄录的若干人与事加以整理,以作补充. 相似文献
15.
公元1271年8月13日,意大利安科拉博学的犹太商人雅各·德安科拉,东游经商来到了他向往已久的世界最著名的港口城市--福建泉州的刺桐城.他在刺桐城居住了颇富传奇色彩的半年时间后,于次年2月22日离境回国.…… 相似文献
16.
薄守生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4,(4):111-113
在了解编辑学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讨论了郑樵著述是编辑还是著作的问题。通过对郑樵生平和著述情况的分析,我们认为郑樵是一位大编辑家。当然,郑樵的著述中也不乏创作的成分,其中还包含了一定程度的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