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安船上装载的与新安船的交易活动范围有关的商品中,最突出的是陶瓷器、铜钱和紫檀木,紫檀木是从属于热带以及亚热带的东南亚购入的,而当时前往东南亚、印度、阿拉伯地区的中国商船主要从泉州港出发.由于泉州湾宋代海船的出土,新安船被认为是在福建地区制造的泉州船舶.新安船是以东南亚和中国以及东北亚作为活动舞台的贸易船,在向最终目的地日本博多航行过程中,经过高丽沿岸时遇难,最终没能返回.新安船装载的1017根紫檀木,是把新安船的研究范围扩大到中国和日本以外的东南亚和西域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2.
泉州与新罗、高丽关系文物史迹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近年来通过搜集有关历史资料及田野调查与访谈所撰写的.其中如古代泉州南安县二十二都的新罗村和新罗寺,泉州中心老城区的高丽巷,南安县十三都的高丽厝,永春县七都的高丽村以及肇基者之一林佛生的"高丽墓"等等.就其名称而言,似乎都与古代朝鲜半岛的新罗国和高丽国存在着十分密切的渊源关系.而有关新罗参、新罗松、新罗葛、高丽菜等,都是通过相互交往所引进的植物.至于与雪峰义存禅师及其法嗣相关的福清寺和招庆寺,则无疑是唐五代时期泉州与新罗国佛教界人士友好交往的最佳见证.  相似文献   

3.
泉州位于福建沿海,是中国宋元时期著名的港口城市之一,在中国与其他国家发展贸易、文化及外交往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有关泉州的各种语言的文献记载和研究,数量还是相当多的,然而,将其置于一个较大的区域性框架下进行考察的研究还比较少见.在本人尚未出版的完成于1982年的博士论文中,就曾作过这方面的尝试.我在自己的论文中,不仅把泉州视作一个繁荣的海港,更把它看作是泉州、漳州、兴化三府区域的中心.[2]柯胡的大著无疑是第一部从此视角来研究泉州的英语学术著作.书中涉及的区域包括福建的南部沿海地区,明清时期多称之为闽南,但作者称之为泉南.  相似文献   

4.
朝鲜半岛也发现了在中国长江流域出现的新石器时代耳栓和神杆,但数量少,而且局限于半岛南部地区,因此应该是在偶然的机会下长江流域通过海流给朝鲜半岛南部地区造成的影响。公元前后一个时期,出现了更加具体的考古文物,鸟形陶器分布于朝鲜半岛西部和南部地区,鸟纹青铜器在西南部海岸地区发现。这些考古文物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有关,而且从货泉的发现来看,可以考虑有过移民活动或有通过海上交流直接传入的可能性。新罗初期的脱解王神话和中国的徐偃王神话有许多共同之处。新罗的土偶装饰长颈壶与中国西晋东吴时期的魂瓶具有在罐子装饰小型土偶的相同特点,这些特点在东亚的其他地区没有发现,这说明两者有过直接的海上交流。  相似文献   

5.
南海地区发现和发掘的沉船,是研究中国古代海洋贸易网络变迁的重要资料。目前发掘的沉船可以分成四个大的时期:第一期,9至10世纪,相当于中国的晚唐和五代时期。第二期,’11至14世纪早期,相当于中国的北宋、南宋和元代。第三期,14世纪后期至17世纪中期,相当于中国的明代。第四期,17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相当于中国的清代早中期。这四个时期的沉船数量和船货种类是不同的,其中中国外销瓷种类的变化最为明显。这些变化趋势反映了中国古代陶瓷贸易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唐代的广州是我国第一贸易大港,唐末五代时期,泉州的海外交通贸易事业迅速发展,地位日趋重要,至宋元时期则发展到全盛,终于取代了广州成为我国第一贸易大港.对于唐宋时期我国第一贸易港地位转换这个问题,曾引起海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古土耳其陆海交通发达,曾是欧亚贸易和文化交流中心。历史上,中土两国陆海贸易频繁,文化交流密切。伊斯坦布尔处欧亚交通要冲,历史悠久,至今仍然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城市;中土两国的航海锚碇文化历史悠久,具有相似性,在欧亚十字路口的土耳其发现古代铁锚的线索,值得专家学者更多地去研究。扼守陆海交通要道造就了古土耳其的陆海贸易中心地位,拥有世界最大的室内大巴扎,成为世界香料贸易之国。以明代《蒙古山水地图》为代表的古丝路地图是东西方大规模贸易交流的见证,也印证了两国的文化交流史。  相似文献   

8.
在中华帝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千年里,中国与欧亚大陆其他地区之间的联系主要是通过陆路,由此可见,当时的中华帝国基本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中唐以后,情况有所改变,来自波斯、阿拉伯、印度、南亚、日本、朝鲜半岛的商船开始频繁地出入中国沿海的主要港埠.中国对新兴的海上贸易形势迅速作出反应,并在12至15世纪之间,逐步地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海上强国,拥有一支由中国帆船装备而成的富有战斗力的海军,控制着从印度东南沿海到南中国海及中国东海的航路.  相似文献   

9.
戴显群 《海交史研究》2000,(2):59-65,122
中世纪的福建是我国海外交通贸易的发达地区。其最主要贸易港——泉州,崛起于唐代,至宋元时期则发展全盛,在海交史上大放异彩,曾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辉煌灿烂载入史册。海内外学者对此曾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尤其是对宋元时期泉州港的研究更取得  相似文献   

10.
张红兴 《海交史研究》2012,(2):84-91,127-132
随着中国水下考古事业的突飞猛进,中国海域多处古代沉船遗址或遗物堆积点,发现有不少明清时期德化窑的陶瓷,说明德化陶瓷在17-19世纪的对外输出物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将出水的德化陶瓷与德化窑采集的标本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其种类与具体出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