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避免高速公路桥梁拓宽工程中,由于新旧桥梁基础差异沉降引起上部结构拼接部位产生开裂,以某高速公路改扩建桥梁加宽工程中后张预应力板梁桥和T梁桥为背景,分析新旧桥梁基础差异沉降对后张板梁桥、T梁桥结构受力、位移的影响,并对结构拼接部位进行强度验算。对采取地基加固(桩底后压浆)技术的后张预应力板梁桥进行13个月的基础沉降观测,验证该控制技术效果。结果表明:新旧桥梁基础差异沉降值为5mm时,桥梁上部结构受力、位移满足要求,拼接部位结构强度满足要求;地基加固技术可有效降低新旧桥梁基础差异沉降。  相似文献   

2.
桥梁拼宽改造中新旧桥梁基础沉降差会给桥梁上部结构带来不利影响。文中讨论了桥梁拼宽的方案及其对桥梁结构行为的影响,提出了新旧桥梁沉降差容许值的概念,以及沉降差容许值的确定原则和方法,并通过对典型工况的分析给出了沉降差容许值的建议值。根据相关工程实践,总结了降低沉降差的措施,包括采用合适的基础类型、延迟接缝施工时间和对接缝部位进行防裂处理。  相似文献   

3.
在桥梁拓宽改造工程中,必然涉及新建桥梁和原有桥梁基础差异沉降及桥面板的开裂等问题。拓宽设计方案采用桥梁下部结构分离、上部边梁现浇连接的方式进行拼接,桥墩和桥台拓宽部分均采用单排桩整体式承台形式。通过实测数据分析软土地区摩擦型桩沉降特征,并采用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研究桩基沉降计算方法和控制技术,对新旧桥梁桩基设计计算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方法措施。  相似文献   

4.
郑漯高速公路加宽工程新旧桥梁拼接设计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京珠国道主干线郑州至漯河段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新旧桥梁结构拼接中的有关问题,考虑新旧结构的不均匀沉降及混凝土收缩、徐变差异等因素,参考和吸取了国内目前已进行加宽改建高速公路桥梁的经验教训,提出新旧桥梁在结构上采用上连下不连的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成果对相关工程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对简支梁跨中、连续梁中跨跨中位移影响线方程进行推导,据此计算汽车荷载作用下桥梁结构的位移;以一城市立交桥拓宽改造工程为例,根据城市立交桥拓宽的特点,利用位移影响线精确分析新旧桥梁的变形差,通过调整新桥结构刚度使新旧桥梁结构位移基本相等,确保行车舒适,同时增强结构耐久性。  相似文献   

6.
以某新建黄河公路大桥为工程背景,针对新建桥梁与既有桥梁并桥位建设,新旧桥梁桩基距离近的结构特点,采用岩土数值模拟方法对新建桥梁施工及运营期既有桥梁基础变形及受力的影响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建桥梁建成后,既有桥在运营荷载作用下基础平均沉降值为2.7cm,最大横桥向变形值1.2cm.施工期不均匀沉降值1.4cm,桩...  相似文献   

7.
为了减小新旧桥梁桩基基础沉降差异对桥梁造成的影响,采用桩底后压浆技术对新建桥梁钻孔灌注桩进行处理,通过对加固后的钻孔灌注桩周围的土体进行取样可知,桩底后压浆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钻孔灌注桩周围土体的摩阻力,提高桩的承载力,减小新旧桥梁基础沉降差,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桥梁横向拼接拓宽给既有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箱梁桥面板可能带来的结构病害,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新旧箱梁之间产生的相互作用以及对既有箱梁结构应力状态的影响,研究既有箱梁顶板和翼缘板在拓宽后可能产生的结构病害及其产生的机理。结构分析中考虑的主要参数包括新建混凝土桥梁的收缩及徐变效应、新旧箱梁之间的不均匀沉降差、温度梯度以及车辆活载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拓宽后既有箱梁的部分顶板和靠近新建箱梁的大部分内侧翼缘板顶面普遍处于较大的拉应力状态,其中新建桥梁混凝土收缩和徐变效应、新旧箱梁之间的不均匀沉降差是主要原因,将很可能造成翼缘板上翼缘大部分区域开裂,设计时需采取相应加固措施,并建议了箱梁桥面板横向加固方法;拓宽后新旧箱梁整体结构在梁端截面将发生较大的横向偏移变形,极有可能挤压侧向抗震挡块,造成结构损害,因此有必要限制需拓宽的混凝土连续箱梁桥总长;应重视以往桥梁拓宽设计时忽视的箱梁桥面板横向应力状态变化及其可能带来的结构病害,设计者应充分注意桥梁拓宽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桥梁加宽拼接技术一直以来是一个难点.若拼接方式选取不当,势必会影响新旧桥梁整体受力和稳定性,以至产生过大的差异性沉降,影响行车舒适性和桥梁美观.结合工程结构特点分别提出上、下部结构的多种拼接方案,并进行比选论证,其结果可为同类型桥梁加宽拼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利用地道暗埋段作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箱梁少支架法浇筑主跨合拢段的支架基础时,通过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对是否承受桥梁施工荷载作用的地道结构内力、沉降进行计算,并分析、比较了采取不同设计措施时,地道结构内力、沉降的变化。根据分析结果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的地道暗埋段能够满足结构安全及桥梁施工沉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土工格栅在处治拓宽路基差异沉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适用于计算差异沉降合理的有限元模型,利用MIDAS/Civil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新旧路基结合处差异沉降,通过计算确定铺设土工格栅的层数、长度和间距,可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桥梁工程中,较大的基础沉降不仅改变桥面线形,严重的还将改变结构受力状况,降低结构的安全度。针对桥梁桩基础问题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采用空间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桩土耦合作用的分析模型,并使用并行计算策略提高计算效率,通过实际工程分析了上部荷载、填土高度、桩长、桩径对桩基础沉降的影响,建议对处于软弱土层中的大型桥梁桩基础沉降问题有必要进行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以确保结构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王法雨 《中外公路》2011,31(5):43-45
应用有限元程序建立了拓宽工程路基变形的计算模型,以沉降和水平位移为指标,考察了新旧地基不同固结程度对路基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旧地基的固结程度影响沉降曲线的形状,尤其对差异沉降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针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拓宽罩面结构的受力特征,通过现行设计规范对复合式路面疲劳应力进行了验算,采用有限元对碾压混凝土刚性基层因路基差异沉降引起的板顶横向和竖向应力分布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随着路基差异沉降量的增加板顶最大横向拉应力亦增大,为满足碾压混凝土3.5MPa设计弯拉强度的要求,新旧路基差异沉降量应控制在50mm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空心板梁桥加宽在接缝结构受力局部承载的特性问题,考虑传统力学分析采用的受力图式和假设与实际结构有一定差异的情况,采用有限元建模的方法进行接缝结构设计的研究.接缝类型为铰接和刚接情况时,重点研究了新旧桥梁差异沉降、差异刚度、局部偏载等因素对拓宽桥梁受力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空心板边板翼缘直接刚接的加宽方式,较采用铰缝连接方式能更好地适应下部结构不均匀沉降的影响;(2)新旧主梁的模量差对于刚接缝和铰接缝均有增大横向弯拉应力的影响,采用铰缝连接方式增大幅度较大,采用刚接缝连接方式增大幅度较小;(3)不均匀沉降对横向弯拉应力影响较大,有明显的局部应力分布特性,为预防接缝早期强度破坏,两种接缝处均需要进行钢板加固.  相似文献   

16.
以某双曲拱桥桥台冲刷沉降为例,利用大型有限元计算软件MIDAS/Civil模拟实体工程,对比桥台沉降前后主拱圈内力变化,对桥台冲刷沉降后桥梁上部结构安全性能展开研究,并提出加固修复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桥梁工程中,较大的基础沉降不仅改变桥面线形,更严重的是改变结构受力状况,不同的沉降对于结构内力、位移的影响亦不相同。营口民生路大桥所处场地土为压缩性较大的土质,承载力较低,容易引起过大的沉降。文章以该桥为例对独塔斜拉桥在不同基础沉降模式下的内力变化展开研究,通过建立有限元计算模型,定量分析加以简化的实际结构,比较了该桥在四种不同模式基础沉降作用下结构内力的变化,得到的结果可以为同类桥梁的设计和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高速公路改扩建新旧路基变形沉降问题,采用连续-粒子耦合数值模型,连续、粒子网格区域分别采用有限单元法和粒子法进行模拟,编制计算程序,建立新旧路基断面计算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拓宽路基新填筑路基土材料的竖向沉降较大,而向远离新旧拼接界面方向上路基土的沉降逐渐增大,且沉降深度逐渐加深,采用土工格栅能有效降低拼接路基图沉降。依托工程中采用水平分层、分段填筑、分层压实以及铺填土工格栅施工方法,有效降低新建路基的沉降。  相似文献   

19.
孙宁  高鹏  康健 《中外公路》2019,39(5):111-114
中小跨径空心板梁桥是高速公路改扩建的主要桥型,该文依托济南至青岛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采用结构空间有限元法分析了影响新旧桥主梁及其连接处性能的两个最主要因素,即新旧桥的基础沉降差和新旧桥混凝土收缩徐变差。得到以下结论:空心板桥拼宽容许沉降差应控制为4~6 mm,且尽可能选择在6个月以后进行新旧桥梁的拼接。  相似文献   

20.
特大跨径连续刚构新旧规范设计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贤平  雷波 《公路》2007,(9):70-73
结合金塘大桥东通航孔桥122 m 216 m 122 m连续刚构工程实例,按照交通部颁发的新旧桥涵设计规范进行了对比计算,归纳新旧规范关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不同之处,以及新规范对特大跨径连续刚构桥设计带来的新变化,为类似桥梁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