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利用两相复合材料等效导热系数理论模型,将钢纤维(或碳纤维)混凝土看作由连续相水泥混凝土与分散相钢纤维(或碳纤维)组成,通过正方体分散相并-串联模型,计算得到钢纤维(或碳纤维)不同掺量下混凝土的导热系数。通过SPSS偏相关分析,得到钢纤维(或碳纤维)混凝土显著性影响因素大小排序为:纤维掺量、骨料体积分数、水灰比、砂率,与基于广义灰关联的混凝土导热性能影响程度分析计算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以木质素为固化剂对黄土进行改良的可行性,通过毛细管压力试验和接触角试验,对木质素黄土的毛细特性及润湿性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利用扫描电镜试验和粒度分析试验探讨经木质素改良后黄土的微结构特征,并通过电性试验研究加入木质素后黄土的流动电位。结果表明,加入木质素后,木质素含量与毛细管压力的关系曲线近似于抛物线,与驱水量的关系曲线近似为倒置的抛物线,且均在木质素含量约为2%达到极值点;黄土的接触角在加入木质素后明显提高,润湿性降低,同样在木质素掺量约为2%时达到极值点;木质素的加入可改变黄土的电性,随着木质素含量的增加,流动电位及电荷量的绝对值均增加,电场力增大,渗流阻力增大。 相似文献
4.
5.
6.
掺入石灰改良黄土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黄土中掺入不同比例的生石灰,通过室内试验研究,得出不同掺灰比下的各种指标和参数,分析其对黄土性能的影响,为设计和施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基于兰州市罗九公路的黄土路基填土项目,开展不同低温和应力幅值下的电石渣改良黄土路基动力学试验研究,分析黄土与电石渣改良土的动力响应特征,建立电石渣改良土的累积塑性应变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不同低温条件下,10.00 %电石渣的掺入可将黄土静强度提高7.11 %~43.37 %;不同低温和应力幅值下,电石渣可使黄土的回弹模量提高6.54 %~20.74 %,累积塑性应变减少29.50 % ~65.70 %;电石渣改良土累积塑性应变预测模型精度可达0.96以上。 相似文献
8.
9.
高铁路基基床级配碎石层导热性能,对下部埋入式连续桩板结构的温度荷载效应具有重要影响。为了在路基设计中充分利用级配碎石层较好的隔热效果,针对级配碎石层不同条件下对导热系数的影响,基于一维稳定热传导原理,通过作者设计的竖向试验装置,对铁路路基级配碎石导热系数进行了稳定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用竖向试验装置测试级配碎石导热系数是可行的,并得到了级配碎石导热性能随各种影响因素变化而变化的规律。研究成果具有较明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青海地区水泥改良黄土的特性。结果表明:水泥改良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与冻融循环次数、干湿循环次数呈负相关,与养护龄期、压实度、水泥掺量呈正相关;水泥改良土的水稳定性与水泥掺量、压实度呈正相关,并随养护龄期的增加呈现先变弱后变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应用正交法设计试验,定量地分析了改良黄土抗压强度、抗剪强度指标以及渗透系数的影响因素和影响大小,得到了改良黄土的最优掺量.另外,通过扫描电镜试验探究纳米黏土材料对黄土的改良机理.研究表明:① 影响改良黄土抗压强度因素有纳米黏土掺量、含水率和养护龄期,影响黏聚力、内摩擦角、渗透系数的因素有掺量、干密度、围压;② 在不同影响因素下,纳米蒙脱土比凹凸棒土更能有效提高黄土的抗压强度;③ 当材料掺量小于等于1%时,凹凸棒土改良黄土的抗剪强度指标总体高于纳米蒙脱土抗剪强度指标,渗透系数则相反,而当掺量大于等于2%时,则相反;④ 当凹凸棒土材料掺加量为1%、纳米蒙脱土材料掺量为2%时,改良黄土表面最为致密,孔隙最少.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公路工程》2017,(5)
为了研究改良红粘土路基的长期性能,对素红粘土、机制砂改良红粘土(掺砂比40%)、生石灰改良红粘土(掺灰比4%)3种情况分别进行了0、1、3、5次干湿循环试验研究,得到了试样CBR值与干湿循环次数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素红粘土的长期性能对环境中的湿度变化十分敏感,随着干湿循环次数增加,素红粘土试样CBR值呈现逐渐衰减趋势,5个干湿循环周期后,CBR衰减幅度达到40%;机制砂对红粘土的长期性能略有改善,但机制砂改良红粘土对环境中的湿度变化仍然比较敏感,5个干湿循环周期后,CBR值衰减幅度约为20%;生石灰对红粘土的长期性能稳定改善效果显著,生石灰改良红粘土对环境中的湿度变化不敏感,随着干湿循环次数增加,生石灰改良红粘土试样CBR值呈现不降反升的趋势,5个干湿循环周期后CBR上升幅度高达78%。 相似文献
20.
用常规压实方法制备不同压实功能下的土样,来研究压实黄土的工程性质。试验结果表明:压实黄土的压缩模量、粘聚力及内摩擦角随击实功的增大而增大;不同击实功下土样的强度随龄期基本呈增长趋势,但其增长幅度与试验过程中的压应力大小有关;同一龄期土样的粘聚力随击实功变化幅度较大,而内摩擦角随击实功变化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