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滑桩作为一种穿过潜在滑动体的水平受力桩,主动支挡滑体推力,适用于中厚层、深层滑坡和对变形有限制要求的边坡,是目前存在重要建(构)筑物边坡的一种主要防护措施。根据某工程电塔高边坡典型地质断面,计算对比分析了边坡处理前后的变形和稳定性,对抗滑桩处理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
以某高速公路缓倾顺层滑坡处治工程为依托,对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变形特征,变形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根据滑坡变形机理和滑坡推力计算,结合工程特点、施工环境等因素提出了双排抗滑桩支挡+锚索框架治理方案和清方减载+抗滑桩支挡治理方案,从技术、造价、施工、安全性等方面综合分析比选,选择清方减载+抗滑桩支挡方案作为滑坡治理方案。并从潜在滑面的选取、参数的取值、裂隙水压力和计算宽度等方面总结了顺层边坡预加固和顺层滑坡治理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隧道斜向(20°~80°)穿越滑坡体时隧道与滑坡体在隧道开挖过程中的相互影响机制,结合隧道施工的洞口段滑坡综合治理方案可行性,依托实际工程——郴州市某隧道洞口段滑坡抢险治理工程,提出针对斜交隧道洞口段滑坡的综合治理方案。采用稳定性分析法、数值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依托工程的工程概况及防治特点。选取滑坡主滑断面,计算分析滑坡在暴雨工况下的稳定性和下滑力。结合实际工程全过程监测数据,以及三维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云图,分析了滑坡段隧道施工中滑坡体和隧道围岩的变形监测数据。分析治理后的滑坡和隧道的稳定性,评价治理方案可行性,同时为此后类似工程提出合理建议。结果表明:(1)针对滑坡-隧道斜交时隧道洞口段滑坡治理,提出的以"工字型"抗滑桩为主体并加强隧道洞门超前管棚加固和初期支护的综合治理方案可行,监测数据显示,滑坡在隧道穿越滑体后处于稳定状态;(2)由隧道开挖前后的模拟结果可知,在隧道穿过滑体后,隧道洞身支护结构与"工字型"抗滑桩形成组合抗滑结构体,进一步提高隧道洞口段坡体稳定性;(3)通过分析隧道拱顶沉降监测数据,可知滑坡段隧道收敛明显,且愈趋近滑带,隧道沉降变形愈大。  相似文献   

4.
路立龙  黄志豪 《公路》2023,(4):58-62
结合四川省某高速公路路基挖方边坡滑坡的工程治理实际,分析深挖方富水边坡形成滑坡的因素,论述了采用旋挖机械成孔双排圆形抗滑桩治理滑坡的方案设计,为今后在类似工程建设中应用圆形抗滑桩治理滑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以云南省文山至麻栗坡高速公路K39+400路段滑坡为典型的工程研究案例,分析坡体物质组成结构及滑带特征,研究复合滑坡的多期次演化机制,开展复杂滑坡的稳定性计算和剩余推力计算;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进行防治效果分析和治理方案优化设计,探讨抗滑桩桩位、桩长对边坡稳定性和多期次复合滑坡变形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抗滑桩+挡土墙组合防治能有效加固K39滑坡,抗滑桩应位于挡土墙后方8~16 m,同时嵌固段桩长应不小于抗滑桩总长的1/3。  相似文献   

6.
通过桥墩镇滑坡工程地质条件及滑坡发育特征的研究,分析滑坡的形成机制,并运用折线滑动法进行滑坡稳定性分析评价,表明该滑坡在天然状态下处于整体暂时稳定~变形状态,在饱水状态下处于整体变形~滑动状态。为了保证边坡下方居民生命财产和道路安全运营,本文结合滑坡地形条件和特点提出了采用抗滑桩及锚索墩为主,辅以地表排水和地下排水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7.
天(津)汕(尾)高速公路新铺互通根据边坡工程地质条件、滑坡变形迹象,对滑坡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坡体结构、大面积地表水、基岩承压水和边坡开挖是导致滑动的主要原因。根据变形程度的不同将滑坡划分为三个区,治理工程分清主次,对这三个区采取针对性的治理措施,综合运用抗滑桩、钢花管注浆、锚杆框架与排水工程措施治理该滑坡,整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观音堂隧道是郑西客运专线的重要工程之一。文内以观音堂隧道右侧抗滑桩监测工程为依托,动态监测抗滑桩在边坡开挖、削方减载、降雨、回填等施工全过程中,边坡岩土体及抗滑桩支护结构的位移、应力、挠度、弯矩的变化,分析与评价高边坡的变形机理、边坡开挖方案的合理性及抗滑桩的工作状况。  相似文献   

9.
洪刚  吴徐华  刘鹏 《公路工程》2013,(1):133-135,142
以湖南境在建郴宁高速公路某大型滑坡作为研究对象,在综合分析已有的工程地质勘探资料的基础上,对滑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同时运用极限平衡法,分析了滑坡变形破坏的模式及滑坡的安全稳定系数。鉴于目前边坡施工完成的情况及整体的边坡破坏程度,通过综合分析,提出了在尽量减少干扰并重新挖除已施工的边坡的情况下,采取适当削坡+抗滑桩强加固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山区高速公路高边坡滑坡治理合理方案选择,以贵州省道新高速公路某高边坡滑塌为据,依据工程地质条件与边坡自身稳定状态,分析边坡滑塌产生的原因,采用不平衡推力法对边坡稳定性进行验算.根据验算结果提出采用抗滑桩配预应力锚索的方式进行边坡加固,并阐述加固施工方法.对抗滑桩桩顶位移进行监测,数据表明加固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治理边坡下滑,保证工程安全.  相似文献   

11.
文中介绍了205国道古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了滑坡的成因,通过分析计算边坡的稳定性,提出了该滑坡的抗滑桩治理方案。结果表明,边坡在采用抗滑桩加固后,效果良好,满足工程建设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简介渝宜高速公路张家坪滑坡体运行期情况,采用深部位移、表面位移、重点部位位移及桥梁上下部偏移对张家坪滑坡运行期进行长期监测,并根据监测数据、坡体巡查、边坡变形发展趋势分析及边坡安全预警标准对滑坡体稳定性进行评价,为边坡安全运营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山区高速公路高边坡滑坡治理合理方案选择,以贵州省道新高速公路某高边坡滑塌为据,依据工程地质条件与边坡自身稳定状态,分析边坡滑塌产生的原因,采用不平衡推力法对边坡稳定性进行验算.根据验算结果提出采用抗滑桩配预应力锚索的方式进行边坡加固,并阐述加固施工方法.对抗滑桩桩顶位移进行监测,数据表明加固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治理边坡下滑,保证工程安全.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凝灰岩边坡失稳机理,依托盐坝高速的凝灰岩高边坡项目,在边坡施工全过程采用机器人对边坡坡面、抗滑桩和挡墙实施自动位移监测,借助采集到的监测数据对凝灰岩高边坡的变形破坏机理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边坡强透水的覆盖层与下伏全风化凝灰岩的特殊不良地质结构是滑坡孕育的基础;滑坡体的位移速率与降雨强度呈现出高度相关性,地下水的作用引起凝灰岩崩解裂化,因此降雨是滑坡的主要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5.
李楚根  徐骏 《路基工程》2011,(3):243-246
国道317线K9滑坡为大型牵引式滑坡,经2003年、2004年多次整治后,2005年又发生变形,再次进行勘察设计和综合整治。通过滑坡成因的分析,设计中充分利用既有抗滑桩工程,并采用滑坡上部埋式抗滑桩、中部锚索框架梁或锚索板、前缘抗滑桩及深层排水等综合工程治理,有效地保证了滑坡的稳定,并经受了"5.12"汶川大地震的考验。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地质钻探、深层侧向位移监测等地质勘察手段,查明了晴兴高速公路扒山田滑坡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确定出滑动带的位置,对滑坡进行了稳定性计算分析。滑坡治理采用了h型组合抗滑桩和抗滑桩承台挡墙组合对滑坡体进行了分级支挡,对支挡结构进行了结构受力分析,采用三维数值模拟和对深层侧向位移监测数据滑坡治理效果进行了评价,滑坡治理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7.
受偏压隧道影响边坡加固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隧道工程建设中切坡引起边坡及隧道的变形,其稳定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采用三维有限差分计算程序FLAC30分析挖方边坡和坡顶隧道联合稳定性.通过对未开挖、未加固边坡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得到水平位移和最大、最小主应力分布特征,分析其潜在滑动面和隧道围岩受拉影响区,确定其加固范围.根据抗滑桩受力特点,经比选,采用单排抗滑桩加固隧道边坡.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有限差分法能获得单排抗滑桩的合理设计和边坡坡脚及坡面受力情况,同时还能得到隧道围岩拉压应力的分布及优化覆盖层厚度,数值计算与工程监测数据吻合.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抗滑桩不同施工参数对土质稳定性的影响,针对某人工加固土质边坡工程,采用FLAC^3D建立数值模型,对抗滑桩不同截面尺寸、锚固深度和桩间距对边坡位移、安全系数、最大弯矩和剪力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增大抗滑桩截面尺寸可降低边坡变形,减小边坡受力,提高边坡的稳定性;适宜的抗滑桩锚固深度和间距可使边坡变形最小、受力最合理、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19.
张忠平 《路基工程》2006,(6):144-145
K47 400~ 500滑坡为顺层岩石滑坡,具浅、中两层滑面。在线路施工图设计中对中层滑坡采用抗滑桩进行预加固,边坡开挖成形后发生了浅层滑动。本文对滑坡变形原因进行分析,并对顺层岩石滑坡的变形特征及加固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李沿宗  邹翀  李达 《隧道建设》2015,35(9):873-877
为了减小施工期工程场区滑坡地质灾害对施工生产和人员的威胁,以某隧道洞口滑坡地质灾害为例,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初步分析并确定了某隧道洞口滑坡地质灾害的预警判据,得出了滑坡地质灾害主要通过地表变形、抗滑桩顶水平位移、抗滑桩体横向应力以及降雨量来进行综合预警的方法,可为类似工程滑坡地质灾害的预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