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新桩  董鹏 《路基工程》2013,(6):201-203
针对小棕溪隧道整体道床出现的病害问题,利用地质雷达测试和实验室试验结果,对病害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依据运营隧道综合维修“天窗”限制,采用加固型TGRM水泥基特种灌浆料及其注浆工艺对该隧道整体道床病害进行了治理,实践结果证明,达到了治理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2.
崔齐飞 《路基工程》2015,(6):174-177
以襄渝铁路下行线新大成隧道碎石道床沉降病害整治工程为依托,利用物探手段和室内试验对病害进行分析,结合运营铁路隧道维修管理特点,采用注浆技术整治隧道道床沉降,实践结果表明:利用注浆技术在隧道施工封锁天窗内施工,对铁路运输生产影响小,施工较为便捷,整治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黄金光 《隧道建设》2009,29(5):597-600
弹性整体道床在运营中常发生病害,作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对某隧道整体道床病害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采用超细水泥灌浆料进行注浆的整治施工方法,对同类病害的整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条山隧道长距离穿越第三系地层高压富水区域,为满足结构稳定性与运营安全需要,针对基底泥化问题提出了碎石换填+注浆加固的处理方案,采用级配碎石对泥化后的软弱基底进行置换,并通过注浆进行基底整体加固与堵水,提高了重载铁路隧道软弱基底承载力;研究仰拱底部排水泄压技术工艺,在仰拱初期支护表面铺设排水盲管,有效引排仰拱底部积水,降低了线路运营期隧底地下动水压力引发的道床结构损坏风险。  相似文献   

5.
李奎  刘凯 《隧道建设》2018,38(11):1910-1918
为解决GZ隧道洞口段道床隆起引起列车限速运行的问题,采用人工测量及补勘等手段,探索道床隆起病害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整治措施; 采用人工及自动测量方法监测道床隆起整治前后的道床变形,以分析评价道床隆起的整治效果。结果表明: 1)洞口段位处浅埋、偏压和基底承载力不均的组合工况中是道床隆起的主要外因,隧道开挖引起的地层偏压调整不充分,偏压力对隧底结构的挤压造成道床横断面出现不同程度的隆起; 2)针对明洞段地基不均和隧道洞口浅埋且地形偏压等主要因素,提出道床隆起整治采用明洞耳墙底注浆、洞外锚固桩、道床锚杆等加固措施; 3)自动监测成果表明,整治前K1966+310.0~+322.5段测点L6~L8、L10、L11的上拱速率为1.38~3.70 mm/月,整治后2018年2月15日-9月7日测点L6~L8、L10的上拱速率为0.53~0.69 mm/月,上拱速率减小了56.6%~85.1%,2018年5月13日-9月7日测点L11未继续上拱; 4)人工监测成果表明,2018年3月22日-9月7日,除了K1966+320.0测点B2和K1966+325.0测点B2明显隆起外,K1966+300~+340段各测点上拱缓慢,且部分测点有小量值沉降; 5)据目前监测成果,初步分析认为本段道床隆起整治目标未完全实现,道床变形监测仍在继续,应继续进行整治效果监测与分析。  相似文献   

6.
砂土覆盖型岩溶地层盾构隧道施工地面注浆加固实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隧道沿线溶洞的加固处理是岩溶地层中盾构隧道施工的关键。以广州地铁某区间盾构隧道施工为背景,论述砂土覆盖型岩溶地层中盾构隧道施工面临的主要工程地质风险;由溶洞处理流程入手,从溶洞处理判断标准、注浆填充方案、注浆材料选择以及注浆加固效果检验等方面详细介绍盾构隧道施工中通过地面注浆加固进行溶洞处理。同时,对监测区间内溶洞注浆加固效果以及隧道掘进引起的地面、房屋沉降情况进行监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溶洞注浆加固效果良好,隧道掘进造成的地面房屋沉降变化平稳,地面注浆加固处理在砂土覆盖型岩溶地层盾构隧道施工中具备一定的工程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铁路基床翻浆冒泥是一种难以治理的病害。提出采用注浆方法,用高分子材料丙烯酸钙和改性脲醛树脂加固基床,收到了良好效果,介绍浆液配方、施工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砂土地层隧道小导管注浆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河南济源-邵原高速公路王坑隧道工程为依托,针对小导管注浆加固砂土围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小导管注浆模型试验,研究注浆压力、水灰比与注浆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应如何调整注浆压力和浆液配比,才能达到较好的注浆效果。  相似文献   

9.
卓越  焦雷 《隧道建设》2017,37(8):933-938
为探讨高抗渗注浆材料在水下地铁隧道地层加固中的应用,采用普通水泥浆液掺加无碱速凝剂和高效减水剂的形式制备高抗渗注浆材料,通过室内试验分析普通水泥浆液在不同外加剂掺量条件下的浆液性能,以凝结时间、流动度和抗渗性能为主要指标对浆液的配比进行设计。室内试验结果表明,水灰比在0.65~1.0,调整浆液配合比,浆液流动度可达到230~270 mm,初凝时间小于2 h,抗渗等级大于P8,满足施工要求。在厦门地铁3号线五缘湾站—会展中心站区间斜井暗挖隧道现场2个循环注浆试验中,确定了3种注浆配比的应用条件,通过加固体强度和抗渗性2项指标实验分析,验证了高抗渗注浆材料具有良好的抗渗及加固地层效果。  相似文献   

10.
注浆技术是加固地层的重要技术,本文结合六甲洞隧道病因整治注浆加固工程,通过对浆液类型选择,注浆参数的确定和注浆工艺的完善,应用注浆技术加固了大范围松驰围岩,为结构抽换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刘杰  崔国庆 《路基工程》2021,(4):194-198
以某城际铁路路基CRTS Ι型板式无砟轨道翻浆整治为例,对无砟轨道基床表层翻浆病害整治过程中底座下注浆工艺进行细化研究,并通过现场试验,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优化了注浆施工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2.
<正>交下穿管道施工对上跨铁路道床扰动较大,采用常规管道施工技术难以保证既有铁路的运营安全。为研究下穿管道对既有铁路道床变形的影响,探索合理的下穿管道施工方案,文中以潍坊高新区浞钢中水管道工程为背景,采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建立正交下穿既有铁路线的管道三维数值模型,对注浆加固、管棚支护及强化管片3种加固方案进行研究,重点对道床变形、管片内力和管道变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管道施工将导致铁路道床产生较大不均匀沉降,道床沉降以管道轴线为中心线对称分布,管道与道床轴线交点位置沉降最大;既有铁路荷载对下穿管线管片应力和变形的影响显著,道床下方的管片应力和变形最大;地层注浆加固、管棚支护及强化管片都能减小管道施工对道床的扰动,其中地层注浆加固方案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3.
《公路》2017,(10)
喀喇昆仑公路堰塞湖改线段是中巴公路受地质灾害影响较重的一段,该段的隧道多是覆盖大面积松散崩坡积体的浅埋偏压隧道,隧道进洞施工难度大。以公路改线段2号隧道为例,对隧道入口洞顶松散崩坡积体进行注浆加固,结合现场监测,研究隧道加固处治的效果。结果表明,洞口处坡积体松散破碎,土石混杂,级配不良,稳定性差,需加固处理;进行注浆加固区洞顶沉降相比非加固区明显减小,水泥+水玻璃+石膏是最佳固化剂组合,且水灰比越大,注浆管径越大,加固效果越优;注浆加固是通过固化剂水化生成氢氧化钙、水化硅酸钙结散体作用及钙矾石膨胀填孔作用,提高松散崩坡积体整体性和强度,增强其抗变形能力。  相似文献   

14.
宝中线堡子梁隧道施工中,由于古滑坡复活的影响,在隧道完成衬砌后发生了较严重的开裂现象。本文主要介绍了首次在国内隧道施工中应用奥地利迈式钻进注浆锚杆和M400型迈式泵,以及采取深孔注浆加固围岩和衬砌,达到整治隧道衬砌变形开裂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5.
张颖钧 《路基工程》1997,(1):37-43,73
本文介绍了用生石灰粉喷斜桩整治基床病害的机械设备、施工工艺及整治效果。为整治基床病害开辟了一条新路,也可用软土基底处理及边坡加固。  相似文献   

16.
花管注浆技术在加固既有铁路软土路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裕铭 《路基工程》2012,(1):130-134
在不影响行车的情况下,采用花管注浆技术加固既有铁路路基,能有效治理地基软弱沉陷、路堤填方沉降开裂变形、路基基床翻浆冒泥等路基病害。介绍了花管注浆技术、注浆加固路基的机理和钢花管注浆的施工工艺。通过工程实例,说明在铁路提速改造工程中采用钢花管注浆技术加固既有铁路软土路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富水黄土隧道掘进过程中遇到的掌子面渗涌水、洞周土体软弱剥落、初期支护变形坍塌与隧基软弱等技术难题,以银西高铁驿马一号隧道为例,对高铁富水黄土隧道首次采用地表降水开挖与隧底软基注浆加固开展深入研究,并对该措施的降水疏干与软基加固效果进行分析、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在富水黄土隧道地表降水设计时,按经验参数确定的涌水量与实际涌水量常存在较大差异,结合掌子面实际涌水量或参照局部深井疏干试验后的参数进行设计,是确保设计方案与实际吻合的关键。2)实践表明,对穿越深厚富水软塑黄土层隧道开展地表超前降水疏干是可行的,地表降水能提前疏干洞身周边土体,提高围岩稳定性,便于洞内施工作业,较采用单独的洞内排水方式疏干洞身周边土体,更为有效、时间更短。3)在富水软塑黄土隧道中采用钢管桩加固隧基,与隧道掘进交叉作业干扰大,在软塑层中成桩困难,加固、堵水效果差;而采用袖阀管注浆加固隧基,对掘进施工干扰小,堵水和加固软塑土体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8.
路继平  张文新 《公路》2012,(5):335-338
隧道施工中多次发生塌方、掉块、初支变形,经过现场勘察,技术人员分析隧道的工程地质条件,采用了分段加固,完善既有初期支护、局部注浆加固、全断面加固、二衬加强、临时套拱、管棚、拱架施工、预留施工管道、泵送混凝土、吹沙等措施合理整治,成功通过了塌方段.针对塌方整治的难点,总结了处理和预防塌方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湘桂线波寨二号隧道洞内整体道床番浆冒泥及其整治情况,将该隧道整体道床重新改为普通碎石道床,并用塑料排水板和土工布封闭路基面,使病害得以彻底整治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孙键 《路基工程》2007,(5):167-168
京广铁路部分提速地段的道床为Ⅱ级石灰岩道碴,基床病害十分突出,危及行车安全。在既有行车条件下,通过换填整治,以较小的投入取得较好的效果,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