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据悉,京张高铁将于2019年12月底开通,届时智能型"复兴号"动车组将投入运营。京张高铁采用的智能型动车组是以"复兴号"动车组为基础,按照"平赛结合"的理念来设计,即包含标准配置和奥运配置2种。标准配置是在现行"复兴号"的基础上增加了智能模块,以更好适应山区、高寒地区  相似文献   

2.
为了使动车组在出现弓网故障时能尽快驶离故障区域,或在故障区域等待救援时动车组空调能够继续工作,以提高乘客的舒适度,降低乘客的不满意度,提出一种采用动车组蓄电池供电来解决应急牵引或空调应急工作的系统及控制方法。该方法可以实现在任何一个线路区间发生供电故障时,车辆具备应急自走行功能,并且空调还能部分正常工作。试验表明,在同时发生应急牵引和空调应急工作的工况下,动车组最少可应急行驶20 km,能极大提高突发事件的处置效率。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机车车辆研究所副所长张波在国新办举行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透露,京张高铁采用的智能型动车组按照"平赛结合"的理念设计,即:在现行"复兴号"基础上增加了智能模块,以更好适应山区、高寒地区运行;奥运配置则在标准配置基础上增加了部分功能,如设置了能够进行新闻转播的媒体车厢,设计了放置滑雪板的空间等。张波称,京张高铁智能型动车组共有67个智能项目,如:实现了自动驾驶、智能行车;在旅客服务方面,通过智能环境调控技术为旅客  相似文献   

4.
动车组蓄电池充电机是动车组电气化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动车组蓄电池充电机的软开关研究是实现其体积减小、质量降低、性能优化的重要解决方案。提出一种副边采用无源钳位的移相全桥ZVZCS变换器拓扑;重点分析该拓扑的工作原理,研究基于该拓扑的辅助回路参数优化设计方法,并基于此给出系统最优参数。最后基于充电机特殊运行工况,搭建系统电路模型,通过电路模型仿真,验证该拓扑在车载蓄电池充电机应用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某型动车组用充电机将辅助变流器AC 380 V交流电转换为DC 110 V直流电,主要为列车固定直流负载及碱性蓄电池供电,是列车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保障。整车顶层技术指标要求列车可在切除及恢复1台充电机的运营过程中实现列车直流供电的平稳过渡,保持直流负载正常运行。文章通过阐述某型动车组整列直流供电系统架构及负载配置,分析了充电机输出电气原理及碱性蓄电池温度补偿曲线、充放电转换策略;并对充电机输出供电特性进行论证,深入研究了某型动车组切除及恢复1台充电机过程中,充电机供电输出的变化机理,并进行相应实车数据测试,论证碱性蓄电池浮充工况及恒压充工况下,充电机切换及恢复过程中列车充电机动作特性;通过搭建充电机等效工作模型,佐证了充电机输出的特性差异。研究表明,在运用过程中存在充电机输出电流不一致情况为正常现象,且充电机本身具有限功率输出的功能,不会对充电机的使用、寿命等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机车电传动》2021,(4):64-69
为了使牵引系统满足多种供电制式运用和具备蓄电池牵引等功能,研制了基于蓄电池储能的增程式多流制牵引系统。文章阐述了该多流制牵引系统的设计方法,对牵引变流器与双向充电机等关键部件的主电路及工作原理、系统的设计参数和拓扑结构等进行了详细介绍,重点分析和研究了该系统采用的一些关键技术。系统组合试验和装车运行结果表明,该牵引系统在不同供电制式下牵引制动特性和双向充电机的充放电性能等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7.
康瑛  刘春海  徐军  王超 《中国铁路》2013,(Z1):12-14
高速动车组与普通列车相比,拥有系统集成度高、耦合性强、控制精密等技术特点。辅助供电系统作为供电部分的中间环节,负责给动车组中各系统进行供电,保证各系统正常工作。作为高速动车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状况直接影响动车组稳定、安全运行及乘车环境的舒适度等。以CRH3型动车组为对象,分析蓄电池充电机的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提出在单车状态下充电机的智能高效调试方法。  相似文献   

8.
当牵引供电网发生故障,高速列车应急自走行系统受车载储能装置容量限制,特别是在线路条件复杂时,如何操纵列车实现就近停车变得异常困难.为了解决高速列车应急自走行系统的速度曲线规划问题,进行了应急自走行辅助驾驶装置的功能设计和系统结构设计.根据列车应急运行的特点,设计了应急自走行优化算法.以CR400BF复兴号动车组列车运行...  相似文献   

9.
<正>CRH5型动车组充电机(以下简称充电机)为动车组的控制系统及蓄电池组提供电源。经长期运用发现,充电机的故障率偏高,其故障点主要集中在控制电源板上。本文将对控制电源板的常见故障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1基本功能和工作原理充电机将来自辅助逆变器的3AC 400V、50Hz的电源,通过交流滤波、工频整流、高频DC-DC转换、高频变压器隔离降压、高频整流等环节,变换为额定DC 24V输出,其输出最大功率为15kW。充电机具  相似文献   

10.
从高速铁路的发展,新型复兴号动车组投入运营等情况出发,通过对现行高速铁路设计规范对于京张高铁股道有效长650 m的车站出站信号机设置的要求,以及相关研究试验等详细的分析,提出了4个高速铁路的车站出站信号机设置方案,对各方案的适应性进行分析。结合复兴号列车在京沈高铁试验段的试验和新型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的开行情况,对京张高铁出站信号机的设置进行了优化,京张高铁出站信号机的优化设置进一步提高高速铁路的安全性,实现到发线有效长的充分利用,进一步优化司机操纵,减少停车附加时分、提高工程经济性等,为京张高铁未来开行17辆长编组"复兴号"动车组预留了行车条件,并为今后规范的修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工业互联网、5G(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大数据、智能传感等技术,采用神经网络和数学算法,开展数据驱动类、机理类模型研究,并在现车部署和循环迭代,构建以智能行车、智能服务、智能运维为特征的智能技术体系.通过在复兴号智能动车组上推广应用,实现了有人值守的自动驾驶、故障工况下的应急自走行、旅行全程的无干扰服务,以及低成本...  相似文献   

12.
以新加坡牵引蓄电池充电机为分析对象,运用DFMECA设计方法,成功识别出充电机设计中高风险的失效模式及来源,提出预防解决措施,有效规避后期问题的发生,同时对后续DFMECA方法的推广应用提出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和谐号动车组运行速度高,对于制动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和谐号动车组设置了常用制动、紧急制动、备用制动3种模式.介绍分析上述3个制动模式下电制动力和空气制动力的匹配关系,以及各种情况下制动系统的响应.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CRH1A动车组牵引系统的基本结构,根据整车性能的基本指标对牵引系统的参数匹配进行分析和计算;通过对整车进行牵引计算确定牵引电机的轮周牵引功率,进而对牵引变流器、牵引变压器、网侧变流器的参数进行计算。验证了CRH1A型动车组牵引系统满足总体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城际铁路动车组牵引电机常用悬挂方式的结构特点和应用范围,分析了不同悬挂方式的优缺点。针对城际铁路动车组的运用特点,从动力学性能和振动传递两个方面分析不同牵引电机悬挂方式的适用性,以及对车辆运行、构架结构强度的影响。通过系统分析,建议城际铁路动车组牵引电机采用大刚度弹性悬挂方式作为优选方案,同时确定了牵引电机弹性悬挂摇头频率的下限值,并以节点跨距、节点刚度等为参数,推导出了牵引电机弹性悬挂摇头频率的计算公式。分析结果可用于指导城际铁路动车组牵引电机悬挂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6.
围绕400 km/h高速动车组多制式、轻量化及节能降耗的牵引系统设计需求,阐明了牵引系统的设计原则,论述了牵引辅助变流器、永磁电机等关键部件的技术方向和设计特点,介绍了牵引系统及关键部件试验验证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该牵引系统及关键部件性能良好,满足动车组牵引系统各项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7.
CRH1型动车组是中国高速动车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CRH1型动车组牵引系统进行仿真研究,对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介绍了CRH1动车组牵引系统的基本概况,重点介绍了网侧变流器和矢量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利用仿真软件MATLAB/SIMULINK中的电气系统模块,构建了CRH1型动车组牵引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对其牵引特性进行仿真试验。仿真结果基本符合CRH1型动车组真车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8.
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后,高速动车组大量开行,传统的牵引供电事故指挥方式已不能满足当前发展的需要.本文针对牵引供电系统的管理现状,就既有线提速改造后如何增强电气化区段应急指挥能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为验证动车组高速运行时牵引变流器的冷却系统能否满足散热需求,设计并构建了牵引系统热容量测试平台,利用该平台对CRH3型动车组牵引变流器冷却系统进行了地面测试,验证了装置的可靠性,并在武广客运专线进行了CRH3型动车组牵引系统热容量的动态测试研究,测试结果表明该牵引变流器的冷却系统能够满足动车组在高速运行时的冷却性能需求。  相似文献   

20.
智能化是未来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发展趋势,但目前智能牵引供电相关技术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传统牵引供电系统依旧存在数据采集分散凌乱,各系统之间缺乏信息共享等问题。研究智能牵引供电系统和智能牵引变电所的总体架构与特点,分析智能牵引供电相关设施的关键技术与方案。针对智能牵引供电系统在信号采集和传输方式的变革,提出智能牵引供电系统的测试与评估方法,对于智能牵引供电系统的建设和检测验收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