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5 毫秒
1.
研究了城市快速路交通状态转变时刻的确定方法。在分析快速路拥挤状态和不拥挤状态交通流参数特性的基础上,根据Dganzo等提出的交通流参数调整累计曲线,设计了一种用于确定交通状态转变时刻的方法:利用流量和时间占有率两个参数的调整累计曲线来判定快速路交通状态转变时刻。论文利用北京快速路系统的调查数据检验了该方法,得出的交通状态转变时刻与实际情况相符,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交通拥挤转变时刻的确定可以应用于道路交通状态判别、交通波理论研究以及现有交通事件检测方法的技术评价。  相似文献   

2.
《公路》2018,(12)
高速公路临界交通状态参数是进行交通管控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对交通流速度和时间占有率参数的特性分析,提出了采用高斯混合模型对交通流状态参数进行建模,采用最大似然估计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最小概率假设的临界状态参数计算方法与实现流程。采用美国PeMS系统4个地点1个月的实际数据对模型进行测试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在临界速度和时间占有率估计方面具有很好的鲁棒性,计算得到的自由流速度和通行能力也较为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3.
拥挤收费是城市交通管理的有效措施之一,它可以引导和调节交通流量,达到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的目的。分析了上海的交通拥挤现状及其症结,通过路网服务水平模型,使用占有率与饱和度2项指标对在上海实行拥挤收费的可行性进行了仿真分析评价,分析结果显示拥挤收费实施后,路网的占有率与饱和度明显降低,说明上海采取拥挤收费措施能够有效地控制交通出行的需求和调节车流的时空分布,从而缓解城市交通拥挤。  相似文献   

4.
高速公路交通拥挤与智能交通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速公路交通拥挤问题将伴随着高速公路交通量的增长而日趋严重 ,文中着重分析了高速公路上交通拥挤的种类、形成原因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分析了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功能和以智能交通系统技术解决高速公路上交通拥挤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道路交通拥挤事件判别准则与检测算法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针对中国城市道路中存在的交通拥挤现象,通过对城市道路路段上环形线圈采集到的交通流流量和占有率数据进行对比性分析和统计推导,从理论上论证了交通拥挤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交通拥挤现象出现与消散过程的相对增量判别准则,并利用给出的判别准则构造出相应的拥挤检测指标,给出了城市道路路段上交通拥挤的平均占有率自动检测算法;最后结合实际调查的数据,对算法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高速公路交通拥挤尚无统一的识别标准的状况,基于河南省高速公路全车牌识别数据研究,提出在路网实际混合交通流状态下高速公路交通拥挤识别标准,并给出了不同设计速度高速公路交通非常畅通、畅通、轻度拥挤、中度拥挤、严重拥挤对应的平均行程速度阈值,用于快速识别交通拥挤地点、拥挤类型、拥挤持续时间等信息,为高速公路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交叉口交通拥挤度评价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属性决策的交叉口交通拥挤度评价方法。该方法以延误、饱和度、排队长度、停车次数、占有率等为评价指标,以多属性决策算法为评价算法。经过验证,评价结果比较准确、客观,适合一般交叉口交通拥挤度的评价要求。  相似文献   

8.
世界最长的环城高速公路——全长 2 0 0 km的北京环城高速公路二环公路正由首都公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加紧建设。这条二环公路将沟通环状分布的通州、顺义、昌平、海淀、门头沟、房山、大兴等区县 ,连接多个卫星城 ,建成后将疏导过境交通 ,缓解市内交通压力 ;连通卫星城镇后可吸  相似文献   

9.
高速公路入口匝道的ALINEA控制是一种典型和有效的感应控制。文中就ALINEA控制对高速公路匝道及其主线上交通流的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采用TSIS交通仿真软件,在固定期望占有率、改变匝道调节率更新时间和调节率参数的情形下,获得交通流的实时数据。仿真结果表明,这两个参数的变化对匝道上车辆排队消散所需时间和车辆累积延误时间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乔建刚  李硕  刘怡美 《公路》2023,(12):221-226
为了提高京雄高速公路通行效率,以小客车为研究对象,以交通经济学、博弈等理论为基础构建了有关其费率、交通量的函数模型,采用SP和RP相结合方法,对北京、雄安周边区域路网的交通量、出行成本、出行时间等进行调研,借助非集计模型,构建了有关京雄高速公路路径选择模型并对其精度进行了验证,结合实际调研数据,分析京雄高速公路在动态费率下不同时段经济效益,得到京雄高速公路收益时域图,在考虑社会效益以及出行者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基础上,确定了京雄高速公路各时段的最佳费率值。高速公路费率会通过影响人的出行路径选择进而影响道路交通状况及其效益,动态费率调控可以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11.
高速公路是交通大动脉,高速公路旅行时间可靠性研究日益得到重视。旅行时间可靠性可以为出行者提供出行参考,同时为道路管理者疏导和管理交通提供决策支持。中国高速公路采用封闭式收费系统,蕴舍丰富的信息,文中利用高速公路历史数据,提出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同时利用处理后的数据,选择标准差、缓冲指数、拥挤频率作为可靠性评价指标,对某高速公路的旅行时间可靠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2.
裴玉龙  代磊磊 《公路》2007,(8):144-149
在道路的养护维修期间,高速公路作业区由于经常需要关闭车道而形成道路通行的瓶颈,影响着高速公路运行的平稳性和安全性。为降低车道关闭带来的影响,结合ITS技术设计了高速公路作业区的智能车道汇合控制系统的流程,并建立了信息采集子系统、信息处理及决策子系统和信息发布子系统。该系统通过分析交通检测器采集到的实时数据对交通状态进行判别,根据道路的拥挤状况动态选择车道汇合控制方案。最后,通过模拟的方法对系统的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智能汇合控制相比于静态汇合控制、动态提前汇合控制和动态延迟汇合控制,性能更为优越,特别是在改善高速公路作业区的安全性和通行能力方面。  相似文献   

13.
以重庆市主城周边射线高速公路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速公路运营收费数据,分析主城周边交通现状及拥挤成因,研究交通流量高速增长下提高高速公路网络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内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的风险,对国内典型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拥挤踩踏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并运用事故树理论对事故致因进行定性分析和研究。结合事故树分析结果建立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拥挤踩踏事故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法(DEA )建立拥挤踩踏事故的风险评价模型。以北京海淀黄庄地铁站为例进行风险评价模型的应用与分析。结果表明,有75%的评价单元达到了DEA有效的标准,且非DEA有效评价单元的相对安全效率指数均在0.9以上。评价结果与车站实际情况基本相符,验证了评价模型的准确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出行时间的交通拥挤指数及其评价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内外交通拥挤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提出了北京交通拥挤指数的概念、计算方法和评价标准.通过对北京地区的交通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表明定义的交通拥挤指数是合理的,可以用于评价单条道路或特定区域的交通拥挤程度.为交通拥挤管理、道路交通规划和居民出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动态可变车道优化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交通量具有方向不对称性且道路通行能力不足时,可变车道可以使道路双向通行能力动态适应交通需求,以减小交通拥挤.通过把剩余车道安排到通行能力相对受限制的行驶方向,可变车道应用在全世界的很多拥挤干道、桥梁和隧道上.研究可变车道的交通效率问题,并开发了车道最优分配原则使道路系统适应一天内交通需求的不对称性.通过建立一个最优化模型,确立了设计动态可变车道的步骤,以提高交通网络的总体通行能力,并降低系统总体行程时间.  相似文献   

17.
为判别高速公路交通流状态参数对交通事故的影响,提取了美国I-10号州际高速公路的实时交通流数据和交通事故数据,建立了实时交通流状态下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泊松分布预测模型,并对模型中显著变量进行了弹性分析。结果表明:泊松分布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平均交通量、平均占有率、大车比例和速度标准差4个参数显著影响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并且与之呈正相关关系;交通量是诱导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发生最突出的因素,交通量增长1%,可导致交通事故增长7.96%。  相似文献   

18.
报刊文摘     
《公路》1989,(12)
当前我国城市出入口公路及一些郊区公路交通拥挤现象日趋严重,已严重影响到汽车的运输效率。由于交通拥挤的原因很复杂,通过大量调查,选择了全国9个省市,49个不同路段作为研究对象,这些路段分别位于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的近郊。在调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造成交通拥挤的主要原因及对策。导致交通拥挤的主要原因有8点,①路段设计通行能力不足;②路段设计不协调或不合理;③汽车与慢速车混杂交通;④横向干扰;⑤交叉口设计通行能力不足;⑥交通管理落后;⑦路政管理不适应;⑧人们法制观念不强。  相似文献   

19.
高速公路交通事件检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章主要分析交通事件对交通流的影响、交通拥挤的判别、交通事件检测算法及其在高速公路交通事件检测系统中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针对城市快速路出口减速车道设置不合理,高峰期间引起交通冲突增加影响交通安全的问题,通过交通流波动理论对城市快速路分流区减速车道交通冲突产生机理展开研究。分析交通集结波的产生对交通冲突的影响及减速车道长度的关系,通过公式推导计算出交通流波集散时间及集结波长度。为了避免集结波发生的概率及排队长度,应该由高峰时段车流流量、车流速度和密度来确定。以西安市南二环城市快速路为例,使用VIP/T视频交通检测模块对减速车道交通流平峰和高峰时段车道的车流量、车流密度、车头间距和车道占有率进行数据统计及分析,通过研究发现高峰时段城市快速路交通冲突的发生与车流量、车流速度和密度有正相关关系,减速车道的长度可由高峰时段车流量、集结波波速和车流密度确定,同时兼顾排队长度。通过计算,南二环的减速车道长度为188m比目前的实际长40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