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分析了沥青路面水损害的主要病害存在形式和特征,并总结了造成沥青路面水损害的主要机理和影响因素,说明:降雨是水损害的直接原因,沥青混合料材料本身特性是内在因素,而车辆荷载作用是病害形成的直接诱因。为了进一步降低沥青路面水损害的发生,提高沥青路面结构的长期使用性能和行车安全性能,可以从优化路面排水设计和改善沥青混合料材料选择两个方面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2.
沥青路面水损害病害类型主要包括松散、坑洞和唧浆等,沥青与石料的粘附性不足和混合料空隙率过大是造成沥青路面水损害的主要原因.试验表明,集料泥土污染对沥青混合料水稳性影响显著,沥青混合料的渗水临界空隙率为7.5 %.根据试验结果,对现行规范中的某些规定和技术要求提出一些看法与意见.  相似文献   

3.
沥青路面水损害的病害特征与机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沥青路面水损害病害类型主要包括松散、坑洞和唧浆等,沥青与石料的粘附性不足和混合料空隙率过大是造成沥青路面水损害的主要原因。试验表明,集料泥土污染对沥青混合料水稳性影响显著,沥青混合料的渗水临界空隙率为7.5%。根据试验结果,对现行规范中的某些规定和技术要求提出一些看法与意见。  相似文献   

4.
为了深入研究乳化沥青水中浸出性能于沥青混合料性能相关性,通过IR分析表明,阳离子乳化沥青浸出前后组分组成并未变化,但组分比例却有一定改变;阳离子乳化沥青三大指标试验结果表明阳离子乳化沥青浸出前后针入度、延度和软化点都有所变化,其中针入度和延度随浸泡时间的延长而呈减小变化,软化点则随浸泡时间的延长而呈增加变化趋势;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劈裂强度、低温弯曲及高温车辙试验结果表明浸泡对乳化沥青冷再生试件有一定影响,随浸泡时间的延长混合料的劈裂强度、低温性能和高温性能都会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5.
刘向杰  李文凯 《中外公路》2019,39(4):247-250
随着交通事业快速发展,对高等级公路的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由传统的高温车辙、低温开裂、水损害等病害类型向耐久破坏形式转换。该文在确保薄表层沥青混合料使用耐久性能前提下,改善沥青路面的高温抗车辙、低温抗开裂、水损害等技术指标。通过级配类型和外加剂掺量的不同对AC-10C、AC-13C、UTL-10、UTL-13共4种细粒式薄表层沥青混合料性能展开研究,结果表明:相比AC型沥青混合料,UTL型沥青混合料具有较好的高温稳定性,但其抗低温开裂性能较AC型沥青混合料差;公称粒径较小的混合料,水稳定性更好;当外加剂掺量为0.4%时,UTL-13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6.
行车荷载产生的动水压力作用是沥青路面水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深入剖析沥青路面动水压力的作用机理,该文分析了动水压力研究方法,总结了动水压力的影响因素,对中国国内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评价方法和动水压力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并对动水压力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彩色沥青路面兼具功能性和景观性,是将来新型路面材料发展的一大趋势。以解决目前彩色沥青路面造价高、推广难的问题为出发点,提出将聚合物彩色沥青进一步乳化,开发出新型乳化彩色沥青的思路,并对其性能、形成机理进行分析,同时对其开发的经济性、可行性、必要性及其技术指标要求进行阐述。旨在为彩色沥青路面的普及与推广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也为新型乳化彩色沥青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沥青路面低温季节施工难题,适应节能、环保的要求,高性能中温沥青混合料研究成为沥青路面发展的趋势。该文分析乳化型中温沥青作用机理,确定中温沥青混合料强度形成机理,提出高固含量乳化型中温沥青技术要求,设计出中温沥青混合料的合成级配。通过制备不同温度、不同击实工艺的马歇尔试件,确定最佳击实温度和室内击实工艺;采用中温沥青混合料油石比计算公式,得到中温沥青混合料初始油石比,运用马歇尔试验方法最终确定最佳油石比。针对中温沥青混合料的水稳性、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以及渗水性能进行了试验验证,达到了热拌沥青路面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9.
沥青路面水损害机理与防治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沥青路面混合料三相结构的静水作用机理和动水作用机理以及沥青—集料的机械粘附理论、化学反应理论、表面能理论、极性理论、表面构造理论的粘附—剥落机理研究,介绍了沥青路面水损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沥青路面的病害大多与水损害有关,进行沥青路面水损害原因及防治对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现场调查和理论分析,从沥青面层进水、结构层内部排水不畅、沥青混凝土沥青的剥落和不合理的施工及管理养护等四个方面分析了沥青路面的水损害原因,并从设计、施工和养护管理三个环节提出了沥青路面水损害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张贺亮 《中外公路》2021,41(5):296-302
为克服普通乳化型冷补沥青混合料修补坑槽存在的黏结性差、初始强度低和强度成型慢的问题,提高沥青路面坑槽修补质量,该文采用水性环氧树脂对乳化型冷补料进行改性的技术.首先分析水性环氧乳化型冷补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形成机理,其次通过经验公式、改进马歇尔试验法、析漏试验及飞散损失试验确定乳化型冷补料的油石比,最后研究了水性环氧树脂类型、掺量对乳化型冷补料路用性能及黏结性能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①乳化型冷补沥青混合料油石比为4.65%;②水性环氧树脂对乳化型冷补料的强度、高温性能、水稳性能及界面黏结性能具有明显提升作用,而对低温抗裂性能改善不足,综合考虑性能改善及成本分析,确定BH-653水性环氧树脂掺量为9%、EP-50水性环氧树脂掺量为6%.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室内试验对不同RAP回收沥青路面材料掺量、不同混合料类型的再生沥青混合料进行了路用性能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使用RAP材料的再生混合料,其高温性能优于新料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稍逊于新料沥青混合料,RAP掺量越高,低温性能下降越快;再生混合料的水损害抵抗能力主要受沥青混合料类型等因素的影响.应变控制疲劳试验结果表明,再...  相似文献   

13.
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通辽段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以SBS改性乳化沥青代替普通沥青作透层、粘层,其防水、粘结、抗剪能力等方面都优于普通沥青,能有效地减少路面损坏,提高路面使用寿命,其推广应用将为公路行业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文章主要阐述了SBS改性乳化沥青在沥青路面透层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三、沥青路面面层类型及施工本规范中沥青路面面层包括有:表面处治、贯入、上拌下贯、沥青碎石和沥青混凝土等五种类型,其施工仅适于使用道路石油沥青和软煤沥青。对使用其他种液体沥青材料,如渣油、乳化沥青等,其施工仍按照有关施工规范办理。 (一)沥青表面处治表面处治是在具有要求的基层或面层上,用沥青和矿料分层铺筑所形成的薄面层或磨耗层,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基层或面层结构,不致遭受行车的破坏作用和自然因素的不良影响,以延长其使用年限和改善行车条  相似文献   

15.
水损坏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形式之一,并且表现形式很多,如脱皮、松散、坑洞等.国内外研究人员从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角度提出使用改性沥青、抗剥落剂等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预防沥青路面水损害.该文从减少水的渗入量的角度提出一种新型防水涂料--有机硅疏水浸渍乳液.通过对其机理分析和室内试验研究得到有机硅疏水浸渍乳液使沥青混合料吸水率减小、水稳定性提高的结论,并且具有一定的工程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沥青路面的动力响应是基于力学的沥青路面设计方法中的主要控制指标,其变化规律也是路面结构性能的评价依据。文中通过在试验路中埋设沥青应变计,采集在移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对乳化沥青冷再生作基层的沥青路面进行了动力响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对于双联轴车辆,两后轴经过时应变波形会产生相互干涉、叠加。(2)沥青面层底应变随速度增大而降低,随轴重增加而增大。乳化沥青冷再生基层底应变值较小,随速度提高而降低的趋势较缓。(3)乳化沥青冷再生基层底应变均小于沥青面层底应变。这与完全连续状态的弹性层状理论计算结果矛盾,说明两者之间并非完全连续状态。(4)作为底基层的原路面基层的修复状态对乳化沥青冷再生基层底的动力响应有显著影响,使其压应变显著增大,对沥青面层底动力响应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浸水劈裂试验评价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比较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优缺点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高温潮湿地区沥青路面水损害的产生机理,优化设计了浸水劈裂试验,较好地模拟了实际路面的水损害,比较适宜作为高温潮湿地区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8.
沥青路面水损害为影响沥青路面正常使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已建成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损害处治的重点是对病害缺陷进行修复,以满足使用功能,延长其使用寿命。文中根据沥青路面水损害的现象,从水的直接作用,车辆荷载的作用和动水压力的作用3方面分析了水损害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从设计理念,施工方法,材料选用3方面提出了综合治理的方案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以往研究成果基础之上,采用合理假定,对沥青混凝土处于气水联合状态和饱水状态时,在外界压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内部水压力的计算提出模拟计算方法,为进一步研究沥青路面水损害机理提供了新的微观计算途径。  相似文献   

20.
郑灿伟 《公路》2022,(4):82-86
为提高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路用性能,制备70%RAP(废旧沥青路面回收材料)掺量的水性环氧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进行研究。通过击实试验及劈裂试验确定水性环氧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佳乳化沥青用量分别为4.0%、4.3%;采用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及四轮加载磨耗试验评价水性环氧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水性环氧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具有更好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和耐久性;低温抗裂性略有降低,但仍满足规范要求;推荐水性环氧树脂掺量为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