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解决特长公路隧道斜井、竖井设计中方案比选多、工作繁琐及技术要求高的难题,结合龙潭隧道、大坪山隧道、乌池坝隧道斜井和竖井设计实践,总结和研究斜井、竖井的布置,斜井、竖井方案的比选,斜井倾角与提升方案的选择,斜井与联络风道相交设计及竖井施工方案等关键技术。主要得出如下结论:1)斜井、竖井的布置应利用地形、地质条件,灵活设计;2)斜井、竖井方案比选需改变"竖井通风阻力小,优于斜井"的惯性思维;3)不应仅考虑施工便利而选择缓坡斜井,增加建设成本和运营通风费用;4)斜井与联络风道相交宜采用分岔布置式,虽结构复杂,但风流顺畅;5)反井法具有降低劳动强度和施工成本,提高机械化施工水平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网络通风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特长公路隧道通风技术研究一直是公路隧道界关注的焦点,由于特长公路隧道风流进出口(竖井或斜井)多,联络通道多,风道多,风机多等特点,因此,其运营通风技术复杂,本文结合秦岭终南山18km特长隧道的实际情况,将网络通风理论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和榆高速公路左权至和顺段云山隧道#3斜井与联络风道交叉结构为工程背景,基于三维有限元方法,设置3个计算工况来模拟斜井与联络风道交叉结构不同开挖支护顺序,研究了斜井与联络风道交叉结构施工力学行为。计算结果表明:先施工斜井再施工联络风道,对联络风道衬砌结构受力有利;交叉处锐角侧联络风道拱肩、拱腰初期支护受力大,施工中可以考虑交叉段联络风道1.5倍洞径范围内采取加固措施;先施工斜井再施工联络风道(工况1)是最优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4.
刘锁 《隧道建设》2014,34(10):959-966
鄂赣特长公路隧道1#通风斜井原设计井身坡度、排风联络通道、排烟联络通道陡,施工难度及安全风险均较大,难以在20个月合同总工期内实现如期竣工目标。从安全风险、施工难度、多种施工方案功效测算或结构分析、工期目标等方面阐述原设计方案的困难,并在满足原设计通风功能前提下,结合地形、地质条件,通过采用"减缓斜井井身坡度+变更联络通道与正洞连接方式"对鄂赣隧道1#通风斜井设计方案进行优化,有效降低了施工风险、提高了施工功效,实现了工期目标。  相似文献   

5.
结合湖南雪峰山特长公路隧道联络风道设计方案,采用了CFD(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轴流风机与联络风道的连接形式以及联络风道渐变段局部通风压力损失进行分析,以确定出较佳的连接结构形式,并计算出联络风道渐变段局部通风压力损失系数。  相似文献   

6.
结合湖南雪峰山特长公路隧道联络风道设计方案,采用了CFD(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轴流风机与联络风道的连接形式以及联络风道渐变段局部通风压力损失进行分析,以确定出较佳的连接结构形式并计算出联络风道渐变段局部通风压力损失系数。结论可供实际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7.
特长隧道通风井设计与施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康成  杨荣尚  李高旺  陈旭 《公路》2007,(4):211-217
特长公路隧道的通风系统设计合理与否,对整个隧道的工程造价及后期运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针对目前一些特长隧道通风井设计与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介绍了选择竖井与斜井时的影响因素,以及若干典型施工方法;结合隧道通风斜井可采用自下而上的反井法施工的特点,提出了注意应用倾角为32°~45°的陡斜井的建议,并简要探讨了其实施方案;通过某特长隧道通风井设计方案的比较,分析了各种通风井的施工难点及可行的应对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8.
特长隧道的运营通风问题已成为制约特长公路隧道设计和建设的控制性技术之一.对浙江省4座高速公路特长隧道的营运通风土建结构的设计做了介绍,包括总体设计、地下风机房、联络风道、运输通道、逃生通道、竖井、风塔的结构.并根据建成隧道的运营情况,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王静华  陈强  田万良 《公路》2024,(1):416-424
隧道施工通风是隧道全过程施工中的重要环节,通过项目前期策划,现设计为无轨施工斜井,计算斜井加隧道主线施工需风量,对风机选型,分阶段施工通风设计,从而对大巴山隧道中间段进行通风设计,保障隧道正常施工。结合特长隧道施工计划,划分为多个阶段,利用不同的通风方式,完善隧道施工通风设备,将隧道施工通风效果最优化,为隧道施工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保障作业人员职业健康,加快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10.
山岭隧道施工通风方式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永生 《隧道建设》2010,30(5):569-572,581
对山岭隧道基本施工通风方式进行介绍,重点讨论为适应长大隧道斜井多工作面施工而开发的新型通风方式,即单斜井双正洞射流巷道式通风和中隔板风道式通风,对这2种通风方式的使用条件和注意事项进行阐述,并对隧道施工通风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豆小天  陈庆怀 《隧道建设》2011,31(1):104-109
为提高隧道施工通风效果,改善隧道施工环境,实现快速施工的目的,以西秦岭特长隧道斜井进双正洞无轨运输施工通风为例,从方案比选、通风设计、效果监测等方面系统阐述了罗家理斜井施工通风技术,并对大风室接力通风在罗家理斜井的成功应用进行详细说明。所采用的通风技术工艺简单、可靠、经济、高效,通风效果较好,有效地控制了空气中的尘毒污染,保证了施工的顺利、快速进行。  相似文献   

12.
沈碧辉  杨其新 《隧道建设》2008,28(2):170-172
施工通风是特长隧道施工组织设计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对特长隧道能否顺利建成具有关键性作用,以吕梁山特长铁路隧道5号斜井工区为例,根据长大斜井与正洞多工作面施工的特点,提出设计方案,并据此推算出施工风量布置风机,以选择合理通风方案,并针对该工区施工通风特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公路》2018,(12)
以四川汶马高速公路C15合同段狮子坪隧道为背景,依据项目施工进度安排,介绍特长隧道通过单斜井、双斜井进洞施工的通风设计以及施工通风风机选型,为隧道施工通风及风机选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风系统是维持特长公路隧道正常运营所必需的,包括机电系统及土建结构两大部分,其中土建结构包括通风斜井或竖井、地下风机房、联络风道、送排风口、运输通道、逃生通道等。以河北张涿高速公路分水岭隧道为背景,介绍了通风系统土建结构的设计原则和关键因素,并提出了采用分布式的送排风口布置方式来避免大送排风量所带来的送排风口结构处理问题以及采用并联式的排烟口布置方式以缩短相邻隧道火灾时的排烟路径长度。  相似文献   

15.
特长隧道竖斜井方案设计的优劣对于高速公路建设方案的可行性、工程耐久性及全寿命周期成本都有很大影响。竖斜井方案设计需综合考虑通风换气、火灾工况及土建费用等因素,是一项综合性较强、复杂程度较高的设计工作。依托粤东地区某高速公路特长隧道工程,介绍竖斜井方案的设计过程,可供同类特长隧道的规划与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确保某特长隧道通风系统的经济性及合理性,通过确定隧道的通风计算参数,结合工程特点,提出不同的通风系统设计方案,并从安全性、施工便利性、工期、总工程造价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比选,提出了单向坡特长公路隧道通风的关键要点,探讨了竖井及斜井组合型式的适用性,利用右线隧道辅助排烟道实现了通风方案最优化。  相似文献   

17.
翁振华 《路基工程》2011,(2):169-171
中天山隧道为双单线隧道,是国内少数几座特长大隧道之一,进口采用TBM掘进,出口为钻爆法施工。在出口五千多米的位置设置了一条2547m长的单车道斜井,坡度为11.3%。着重介绍斜井通风方案的比选及相应措施的施工技术。通过实践表明,采用大功率风扇通风接力排烟方案简便、可行,效果良好,为类似特长大隧道斜井的通风排烟积累了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18.
为了降低米仓山竖井联络风道的施工难度,加快施工速度,从通风风阻的角度对联络风道取消二衬的可行性进行研究,通过采用FLAC3D软件对右线送风通道风机与隧道间变截面段建模,对在有二衬和无二衬(壁面平滑处理)2种情况下的风道中心面压力和速度大小随入洞距离的变化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取消联络风道二次衬砌会增大风道横截面积、减小风速,有助于减小通风摩擦阻力,减少压力损失,最终降低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19.
为了降低米仓山竖井联络风道施工难度、加快施工速度,从通风风阻的角度对联络风道取消二衬的可行性进行研究,通过采用FLAC3D软件对右线送风通道风机与隧道间变截面段建模,对有二衬和无二衬(壁面平滑处理)两种情况下的风道中心面压力和速度大小随入洞距离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取消联络风道二次衬砌会增大风道横截面积,减小风速,有助于减小通风摩擦阻力,减少压力损失,最终降低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20.
龙潭特长公路隧道的设计与技术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璋  陈光明 《公路》2007,(3):182-187
龙潭隧道长约2×8.7 km,设置了2斜井 2竖井,作为我国为数不多的特长公路隧道,其建设规模大,难点多,技术要求高。在勘察设计过程中,充分借鉴了国内外长大公路隧道建设的成功经验,对隧道的关键技术,如隧道平纵面设计、斜井与竖井的选型与布置、岩溶区长大隧道修筑技术、长大斜井与竖井的施工、隧道通风与防灾救援设计方案等都进行了大量的方案比选和技术创新,并将其列入交通部西部科研项目,进行分析研究,以指导本项目的设计和施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