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液压支承在传统的橡胶支承的基础上,增加了内部液压阻尼系统,克服了橡胶支承低频阻尼偏小、高频动刚度偏大的缺陷。本对发动机液压支承进行了传递动特性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液压支承具有较大的低频阻尼和较小的高频动刚度,能够改善发动机支承的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2.
弹性阻尼耦合轮对铁路客车系统横向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将弹性阻尼耦合轮对应用到客车系统中 ,并采用特征值法对该系统横向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指出将弹性阻尼耦合轮对模型的扭转刚度和扭转阻尼分别取不同的值 ,可与阻尼耦合轮对、扭转弹性轮对以及独立轮对模型统一。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弹性阻尼耦合轮对模型 ,选取适当的扭转阻尼和扭转刚度 ,可以提高车辆蛇行临界速度。  相似文献   

3.
针对城市交通网络的动态控制系统进行分析,介绍了动态控制系统特点。此后介绍了系统总体设计,硬件设计和实现。结合这些内容,分析了系统实现和测试结果,最后结合相应实例,分析动态控制系统的应用情况。对这些内容进行分析,以期提升城市交通网络的动态控制系统的应用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轨道客车结构随机振动精细分析计算方法和工程应用系统.将求解随机振动的虚拟激励法与分体耦合式振型分解法相结合,大幅提高了结构随机振动分析计算的效率,使车辆动力学计算模型与静强度分析模型的规模有相同量级;有效地处理了比例阻尼和非比例阻尼共存同一模型的复杂阻尼体系,保证数值计算精度.可采用有限元法建立车辆整体结构动力学精细模型,以轨道不平顺谱作为输入激励载荷,进行随机振动仿真计算,除了将车辆运行平稳性的评价精度从"体"提高到"点"外,可以直接进行结构随机应力计算和疲劳寿命评估,从而形成车辆结构全生命周期的完整仿真体系.开发了工程应用系统,并通过工程实例证明方法和应用系统的有效性.实例给出25T型客车详细的结构随机振动响应分布,表明利用该系统可以揭示轨道客车结构任意部位的动态行为和减振效果,扩展了现行车辆系统动力学功能.  相似文献   

5.
通过建立振子的力学模型及拓的动力学微分方程,介绍了确定最佳外接电阻的试验方法。该方法保证了振子的最佳阻尼,提高了振子的动态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6.
从多方面,如:eFIDIC平台,公路工程计量支付系统,公路工程eFIDIC报价系统,施工平面图制作系统,公路工程概预算系统,路基土石方计算系统,质量控制系统,合同管理与动态控制系统,详细介绍了eFIDIC网络化管理系统在公路工程建设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7.
交通信息对外发布系统的建立,有利于交通静态及动态信息在最大范围内、最大限度地被出行、驾驶员、交通管理所共享和利用,从而实现整个交通系统的动态优化运行。本从系统实现角度论述了北京市交通信息对外发布系统平台的总体设计、系统功能设计。由于该系统平台与公安网、Internet网均有信息交换,考虑到系统的安全性和应用的特殊性,本着重论述了系统网络设计、网络系统的安全设计。对外信息发布涉及到信息的组织,对外信息发布平台系统信息来源于交通流实时动态信息采集系统,为了技术上的简单化及网络上的安伞性,对外信息发布平台系统应有自己的数据存储、处理中心。  相似文献   

8.
地铁先锋扣件地段钢轨波磨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先锋扣件地段钢轨波磨的成因并给出应对措施,基于摩擦自激振动引起钢轨波磨的理论,建立了包括导向轮对、轨道系统的自激振动有限元模型,使用复特征值法研究了轮对-轨道系统的动态稳定性;通过参数敏感性分析寻找影响钢轨波磨的主导因素,提出抑制乃至消除钢轨波磨的措施. 研究结果表明:轮轨间饱和的蠕滑力引起的轮对-轨道系统频率为319 Hz的自激振动是导致内侧钢轨严重的波磨的主要原因,模型预测的波磨波长为51.4 mm,与实测数据非常接近;参数敏感性分析表明,先锋扣件中的橡胶支承块的弹性模量和阻尼系数越大,钢轨波磨发生的可能性越低;采用弹性模量和阻尼系数有利于抑制乃至消除钢轨波磨,将阻尼系数提高到0.000 1可显著抑制钢轨波磨.   相似文献   

9.
针对非恒定流水力模型流量检测控制系统中被控对象的纯滞后性质,介绍了如何应用Smith预估控制算法,来有效克服纯滞后对控制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提高系统控制的静态和动态品质。  相似文献   

10.
虚拟局域网(VLAN)技术的出现提高了网络管理的效率,增强了对动态网络的集中式管理能力。通过采用VLAN技术,网络管理员可从逻辑上对网络资源和用户进行分配,而无需考虑物理连接方式。在网络构建与应用中,VLAN技术已成为网络灵活分段和提高网络安全的方法,在网络的规划和管理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电液伺服系统变增益PI控制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液伺服系统由于其系统频宽较高,液压阻尼系数小,而具有较高的响应速度。其时间响应常常出现振荡。本文提出了一种简单的变增益PI控制器,并应用于液压伺服位置系统的控制。仿真表明,该控制策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减振器阻尼特性对车辆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通过对一种双缸式减振器液力系统进行分析,应用液压流体力学理论建立了其数学模型,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了减振器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其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在此基础上利用该减振器仿真系统分析了减振器几个结构参数对减振器阻尼特性的影响,以指导减振器的设计从而较快地获得最合适的结构参数和最优的阻尼特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内燃机轴系扭振理论分析中阻尼系数难以选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轴系角振动模态阻尼比识别轴系各主要部件扭振阻尼系数的方法.该方法将轴系多质量系统简化成当量扭摆系统,利用扭振能量理论推导了轴系角振动模态阻尼比与轴系各部件扭振阻尼系数的关系式.如果已知轴系角振动模态阻尼比,通过分析轴系扭振阻尼特性,并选择合适的轴系角振动模态,即可识别出对轴系扭振起主要作用的阻尼系数.对某6缸和4缸柴油机的仿真和试验研究表明,所识别的轴系部件扭振阻尼系数的最大误差为4.89%,也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以某跨海大桥为例,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建立三维空间有限元模型,考虑桩-土效应,研究在地震荷载作用下,阻尼器的阻尼比与阻尼指数之间的关系。根据能量等效原理,推导出非 线性阻尼器最优阻尼系数,提出一种阻尼器参数优化的新方法。研究发现:当桥梁设置线性黏滞阻尼器时,体系的最优阻尼比近似等于0.5,与不设置黏滞阻尼器且阻尼比为0.05 时的耗能能力近似相等;当阻尼器为非线性时,随着阻尼指数的增大,最优阻尼系数逐渐减小,结构位移逐渐增大;非线性阻尼器的减震效果优于线性阻尼器。这种阻尼器参数优化的新方法不仅可以大大减少计算时间,而且可以直接得到最优阻尼系数和最优阻尼比。  相似文献   

15.
索网-阻尼器-接地辅助索系统的振动特性研究对于拉索减振问题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建立了由2根水平拉索和1根锚固于桥面的辅助索组成的简化索网系统,将辅助索简化为线性弹簧单元,基于弦理论,由拉索锚固端的位移边界条件和阻尼器、辅助索安装位置处位移及力的连续条件,推导得索网系统的复特征值方程,并由此求得阻尼和频率的数值解.以3、4阶振动模态为例,讨论了弹簧刚度、安装位置对最大模态阻尼比、阻尼器的最优阻尼系数和相应振动频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索网系统的各阶模态存在奇数阶和偶数阶两种模态,两种振动模态具有不同的振动特性.随着辅助索与桥面连接段刚度的增加,最大模态阻尼比可能的取值上限将增加至单索-阻尼器系统的最大模态阻尼比值的2.0~2.4倍,但辅助索可选择的优化安装区间则变得更为狭窄和分散.   相似文献   

16.
基于液压节流耗能原理,提出一种并联结构的液压冲击波形发生器,其设计思想是采用缝隙和小孔节流产生的阻尼来吸收消耗高速运动负载的动能,并对其紧急制动以获得设定的加速度波形;通过对波形发生器各部件的运动和内部流体动态特性的分析,建立了波形器工作机理的数学模型,其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发生器的设计在原理上是可行的,可方便地通过调节节流口的等效直径来改变制动过程中冲击波形的脉宽和幅值,从而满足不同的冲击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永磁同步液压电机泵模型,即把永磁同步电机转子作为液压泵缸体,以进一步提高液压传动的整机效率.通过控制电机转速直接调节泵的输出流量,使电机泵提供的功率与负载匹配,从根本上提高液压调速系统的效率.同时建立了该液压电机泵变速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针对永磁同步电机非线性、多变量、强耦合的特点,将模糊和滑模控制理论运用到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中,以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和快速性.对转速阶跃变化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快速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转辙机可靠性试验对加载装置的要求,认为液压式加载比机械式加载更适合转辙机的可靠性试验,对液压加载装置的每个元件都采取为保证其有较高的可靠性,以提高整个液压加载装置的可靠性,试验结果表明液压加载系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液压系统原理图是设计中选用液压元件的主要依据,是液压设备的安装、调试、使用维修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文件。文中以ZL50装载机液压系统原理图为例向大家介绍了如何去阅读和分析液压系统原理图。  相似文献   

20.
将某型号手动操纵的轮式工程车辆改为遥控操纵。系统地分析了轮式工程车辆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手控操纵特点。介绍了遥控操纵电液比例控制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出了控制部分的液压油路。实践证明,该系统满足了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