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陈雪明 《城市交通》2009,7(3):48-56
介绍了区域交通模型和次区域交通模型,以及两种对接方法。以美国南加州橙县和尔湾市交通分析模型为例探讨实现交通模型一致性的具体过程。首先通过构建3级交通分析小区系统,运用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数据转换系数,以及遵循同区域交通模型相一致的公路网构建方式确保模型输入数据一致;同时,对次区域交通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适当后处理,使其与实际交通量吻合。结果表明,尔湾市交通分析模型与橙县交通分析模型之间的结果差异为.4.2%,可认为二者之间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城市交通需求预测组合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分析了交通需求预测组合模型的应用,重点研究了适用于城市交通需求预测的两种组合模型。给出了基于熵最大化原理的交通分布与交通分配组合模型的求解算例,并且构造了各种客运交通方式的广义出行费用模型,提出了基于广义出行费用和动脉多路径概率分配的交通方式划分和交通分配组合模型。  相似文献   

3.
交通组合模型在交通需求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组合模型是将传统的四阶段交通需求预测步骤中的两个或多个步骤组合起来,建立新的模型.文中在比较常用的组合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交通分布与交通分配组合模型,将交通分布中的重力模型和分配中的用户平衡模型组合起来建立一个新的熵模型,模型满足UE平衡条件.文中还介绍了该模型在软件TransCAD中的应用,并指出了组合模型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4.
陆锡明 《城市交通》2008,6(1):50-52
1交通模型的演进历程 150多年前,伦敦市在交通机动化启动阶段就出现了交通拥挤问题,于是投资兴建了第一条地铁。此时交通模型还没有出现。  相似文献   

5.
马林 《城市交通》2008,6(1):I0001-I0001
交通模型是城市交通规划和城市交通研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技术分支,是交通分析的手段.是制定交通战略、对策和交通规划方案的基础。在业外人士看来,交通模型是一些枯燥的数字、公式和算法,但对从事交通研究的同仁来讲,交通模型是我们探索把握交通发展客观规律、从感性认识走向理性认识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6.
城市微观交通模型建模及仿真实现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微观交通仿真模型是交通领域的研究热点,城市交通控制是微观交通仿真模型的主要应用领域.文中建立了一个城市微观交通模型,详细说明模型的体系结构,各子模型的建模方法,在SGI的OCTANE工作站上实现城市微观交通仿真,并举例说明其应用.  相似文献   

7.
交通分布-交通分配组合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交通规划实践中,交通分布和交通分配问题作为“四阶段预测模型”各自独立,尽管两个问题紧密相关.因此,有必要建立交通分布-交通分配组合模型,来反映这种反馈.文中介绍了Evans模型,并说明了逐次平均法求解模型的步骤,最后用算例说明了具体算法.这种方法完全可以用Microsoft Excel计算,计算方法简单,可以为组合模型的求解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通过运用决策理论的思想对现有的两类静态多路径交通分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决策系数的概念,将出行者个人行为引入交通分配模型,建立一种新的静态多路径交通分配模型,可使交通需求预测的结果更加精确,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城市建设的发展,车与路的矛盾日渐突出。单向交通及城市交叉口信号绿波控制作为改善措施,对缓解城市交通的拥堵,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对单向交通的行车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给出了相关模型。研究结果可用于单向交通的交通规划。  相似文献   

10.
城市中心区交通容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杨涛  陈建凯  於昊 《城市交通》2003,1(1):13-18
分析了大城市中心区土地利用及城市交通特性,提出并建立了城市中心区道路网容量和停车容量模型,以及中心区土地利用与交通容量的互动优化模型,可用于对城市中心区合理开发强度、交通需求管理(TDM)对策的研究及应用等领域。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TransCAD的功能及特点,以及乌鲁木齐市进行交通影响评价的情况。结合乌鲁木齐市交通影响评价项目,探讨TransCAD在交通影响评价项目的四阶段预测过程中的应用。研究了双约束重力模型在出行分布预测中的应用,同时应用OD反推法对项目背景交通量进行预测。将软件预测结果与人工预测结果及现状流量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软件预测结果基本能够反映现状交通量,其结果整体稳定性较高,预测偏差相对人工预测结果较小。该方法提高了数据预测的客观性和合理性,能够为评价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2.
交通事故预测是交通安全研究的重要内容,是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的基础。为研究乌鲁木齐市道路交通事故发展趋势,在分析交通事故灰色特性的基础上,以乌鲁木齐市道路交通事故统计资料为基础,运用改进的灰色预测模型进行交通事故伤亡人数预测。结果表明,改进的灰色预测模型比传统灰色预测模型精度提高了74.98%。  相似文献   

13.
在收集整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简要地对交通影响评价的相关概念进行介绍,分析了目前交通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指出应在现有交通影响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交通影响后评价。将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关联矩阵法相结合,对交通影响后评价进行研究,重点阐述了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思想和原理、模型及其应用步骤,选择了合理的交通影响后评价指标,建立两层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为基础构造交通影响程度二级模糊评价模型,将此方法应用于乌鲁木齐市某城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后评价工作中,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4.
在交通影响评价和项目后评价理论基础上,完善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后评价定义,同时运用项目后评价的层次分析法和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后评价模型,并以乌鲁木齐已投入使用的时代广场项目为例,进行交通影响后评价。评价结果为"中等",表明交通影响评价时段及交通量增长率等主要指标的交通影响评价的预测结果与时代广场项目实际运行情况基本相符,验证所提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高峰时段内,由于地面道路通行能力有限,城市快速路出口匝道方向的地面交通流处于过饱和状态,甚至造成出口匝道排队溢出,引起更严重的交通拥堵.针对该问题,本研究在出口匝道和地面交叉口设置控制信号,考虑地面道路的通行能力约束,建立双层规划模型优化该区域交叉口的控制信号方案.该模型的下层规划,优化每个独立交叉口的控制信号方案;模型上层规划,优化区域交叉口的控制策略.利用乌鲁木齐外环快速路出口匝道区域作为实例,结合Vissim仿真对该模型进行验证与分析.结果表明,双层规划模型的优化方案可以有效地防止快速路出口排队溢出及主线拥堵,在提升该区域的整体系统性能上比运用常规非线性规划模型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结合乌鲁木齐市独特的地形和气候特点,采用人工观测技术,分析了冰雪条件下中心城区信号控制交叉口机动车交通量、车头时距、运行速度及平均停车延误等交通特性参数,并与正常天气下的交通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受冰雪条件影响,机动车交通特性的各项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一研究结果为我市冬季交通管理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运用随机用户平衡配流的基本思想和交通流理论,提出了道路交通状态的概念,以便讨论交通拥挤情况下的交通量分配问题.将道路交通状态定义为行程时间和道路拥挤度的线性加权和.假定在路网随机变化的情况下,出行者以行程时间和道路拥挤度最低为路径选择准则,建立了基于道路交通状态的随机用户平衡配流模型,并证明了模型的等价性和唯一性,给出了该模型的连续平均求解算法.一个小型网络的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反映出行者在随机路网中的路径选择行为.  相似文献   

18.
凌镭  王昊 《交通标准化》2011,(10):159-162
通过分析由两个相邻的交通检测器观检测得到的实时交通流数据,建立一个可以估计交通事件发生概率的模型。该模型表明,交通事件发生的概率与稳定交通流中上游交通流密度所占的比例和上游、下游交通流的速度差这两个因素具有较大的相关性。该模型只需要利用基本的交通数据便可估算交通事件的发生概率,在高速公路的管理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城市快速路匝道出口及交织区的交通运行特性,以长春市具有代表性的快速路匝道出口作为调查对象,以调查实测的数据为基础建立模型,分析交通冲突特性、交通流流量特性及密度特性,建立研究路段交通冲突数与流量和交通密度的关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快速路出口处车流量的冲突数随着交通流量的增加而增加,而与交通密度的关系中则存在一个临界值(交通密度达到131辆/km,交通流变为强制流)。本文研究成果可以为城市快速路匝道出口控制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0.
以元胞自动机模型为基础,在传统的车辆换道规则上,引入驾驶人行为因素,根据不同区域交通流特点和驾驶行为特点,给出了不同的车辆换道规则,建立了一种适用于城市道路偶发性拥堵交通流行为分析的元胞自动机改进模型。并利用该模型,模拟分析了偶发性拥堵发生时不同车流密度的车辆排队和平均车速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