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随着我国交通领域持续健康发展,高速公路与既有管线交叉情况日益普遍,如何采取合理的保护方案解决二者交叉问题尤为重要.结合津石高速公路石家庄段类似工程保护方案和自身设计体会,以暗盖板涵防护、桥梁跨越、预制盖板防护、预留套管及迁改保护等4种方案为依托,对高速公路与既有石油、燃气、水管等管线交叉工程保护方案进行设计探讨.同时,...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桥梁越来越重要,正因为它们的特殊作用.施工时就必须做到保质保量。本文就对桥梁孔桩施工的关键工序与技术控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铁路桥梁.是铁路跨越湖泊、河流、山谷、海峡或者其他的障碍物.以及为了实现道路与铁路路线或是铁路路线与铁路路线的立体交叉结构而修建形成的构筑物。主要由桥墩、桥跨,桥梁、基础和桥台防护构筑物等等组成。  相似文献   

3.
津石高速公路工程与南水北调保沧干渠共有15次交叉,介绍了津石高速公路在不同位置跨越保沧干渠时设计采用的跨越方案及防护措施设计,为类似跨越沟渠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路线方案的布设受地形、水文、地质、互通枢纽、特长隧道、特大桥等控制性工程、公路、铁路、水库、城市规划等多种因素制约,线位的优劣是影响经济合理、可行的重要因素。黎城至霍州高速公路是山西省高速公路网调整规划"三纵十二横十二环"中第九横的重要组成部分,路线全长约153.815 km。结合该项目选线及咨询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不同线位平纵及其他因素的综合比较,最终确定较为合理、经济的线位,对类似的高速公路项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家高速铁路网日益密集,公路与高速铁路交叉不可避免,如何选择合理的交叉方案,减少对铁路运营的影响,是需要研究的重点课题。结合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公路工程实际,对公路与高速铁路交叉的多种设计方案进行比选,从交叉方案的可实施性、施工工期、工程造价等方面进行论证,确定可靠合理的设计方案,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6.
严华 《北方交通》2020,(10):55-58,62
随着高速公路与南水北调的交叉越来越多,经过多个项目的实践,以京德高速项目为基础,通过对跨越必要性、交叉角度及相互位置关系进行论证,总结了交叉方案的设计要点,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项目概况哈尔滨绕城高速公路规划全长91 km,其中东南段(东风至瓦盆窑)和西段(瓦盆窑至秦家)已分别于2001年和2004年建成竣工通车,本项目秦家至东风为其东北段,路线起于秦家接绕城公路西段,跨越黑大公路、滨洲滨北连接线铁路、哈肇公路后建特大桥跨越松花江,跨越江南中环路  相似文献   

8.
结合新建项目辽宁中部环线高速公路铁岭至本溪段的工程实例,介绍了在设计中从路线方案、桥梁耐久性、互通立交方案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工程设计在安全、耐久及造价等方面得到了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9.
通过高速公路桥梁跨越铁路隧道的工程实例,运用MIDAS有限元通用软件分析桥梁施工及运营对运营中铁路隧道安全性的影响,为相似工程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1):F0002-F0002
项目概况 哈尔滨绕城高速公路规划全长91km,其中东南段(东风至瓦盆窑)和西段(瓦盆窑至秦家)已分别于2001年和2004年建成竣工通车,本项目秦家至东风为其东北段,路线起于秦家接绕城公路西段,跨越黑大公路、滨洲滨北连接线铁路、哈肇公路后建特大桥跨越松花江,跨越江南中环路、东巨路后设隧道穿越天恒山,至东风镇恒星村接绕城公路东南段而终,路线全长25.83km。  相似文献   

11.
客运专线高速车辆轻量化,使其抗强风能力减弱。为保证客运专线安全运输,从线路、路基、桥梁、隧道、站场及电气化设施等方面提出抗台风的设计原则,可采用的运输安全监控预警及运营安全措施。以上研究成果可确保沿海铁路的运营安全,进一步提高沿海铁路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铁路的快速发展,市政道路与铁路立交工程逐渐增多。高规格的市政道路使铁路地道越做越大,同时,新建高速铁路严格的沉降控制对工程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确保市政设施及铁路的安全,必须对越做越大的基坑工程进行有效的防护。以典型的高水位、软弱土层、大面积的基坑工程为例,采用钻孔灌注桩为防护结构主体,用冠梁、桩间腰梁、水平内撑、水平斜撑等方式对基坑工程进行了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受力与变形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经现场实际实施,支护系统稳定安全。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以及运输系统要求的提高,大量高速铁路在我国广泛修建。然而,在软土区域修建高速铁路,路基施工过程中的整体稳定性一直备受关注。结合工程实例,借助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建立三维模型,对路基施工过程整体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及结论能为类似工程设计及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铁路边坡崩塌评判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在宝成、黔桂铁路建成的边坡崩塌微机评判系统的主要功能。该系统应用 了力学分析、模糊综合评判、随机模拟等方法进行边坡崩塌分析;先对原始数据作稳 定性分析,再对其结果作评价、验证,通过后再添加数据库作永久保存。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大数据挖掘的方法估算了铁路车站间OD客流,调查分析了铁路乘客对高铁和普铁的选择偏好,确定了高铁开通后普铁线路客运的供需关系与均衡,把普铁线路上的客流转换成相应的旅客列车列数,以此计量客运占用的普铁的通过能力;评估了各普铁路段的总通过能力,基于扣除系数法计算普铁各路段剩余的货运能力,并进一步在普铁线网上根据集装箱进港量确定集装箱班列枢纽站的候选集;将候选枢纽站的班列发车频率作为离散的内生变量,基于现实中的干线公路网络和普铁网络构建枢纽站选址和发班频率优化模型,求解模型,确定集装箱铁路集港服务网络的经济技术指标;以上海港和宁波港及其腹地为案例进行数值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案例的空间范围内的普铁运输线上,日均通过能力最小为79列,最大为137列;基于普铁各路段剩余的货运能力,计算得出各集装箱班列枢纽站的日均发班频率最小为6列,最大为19列;由计算得到的普铁路段上的流量可以看出,铁路运送到上海港和宁波港的日均集装箱量分别为13 677、12 094 TEU,分别占2个港口日均到达总量的25%和33%,相比目前占比5%~7%有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16.
为保障高速铁路桥墩沉降区域的列车运行安全平稳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列车-轨道-桥梁动力相互作用理论的高速铁路桥墩沉降控制阈值研究方法;探讨了既有标准中的桥墩沉降限值,并确定了影响桥墩沉降控制阈值的关键因素;基于列车-轨道-桥梁动力相互作用理论,考虑轨道随机不平顺、轮轨非线性接触关系等非线性因素,建立了考虑桥墩沉降和多影响因素的高速列车-轨道-桥梁耦合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多因素条件下桥墩沉降对列车-轨道-桥梁系统的影响,并从保证列车安全平稳运营的角度提出了适用于中国高速铁路桥墩沉降的控制阈值。研究结果表明:研究高速铁路桥墩沉降控制阈值时不能忽略轨道随机不平顺、温度作用、混凝土收缩徐变等因素的影响;随着桥梁跨度的增大,混凝土收缩徐变和温度作用导致车体垂向加速度和轮重减载率增大,桥墩沉降则导致上述指标减小;考虑多因素后,车体垂向加速度和轮重减载率与不考虑这些影响因素相比明显增大;随着桥墩沉降的增大,列车通过不同不平顺样本时车体垂向加速度和轮重减载率均超标;为保证列车运行安全性与乘坐舒适性,高速铁路桥墩沉降控制阈值建议为10 mm;在本文得到的控制阈值基础上进一步考虑施工误差等其他因素即可得到准确的标准限值,研究结果可为桥墩沉降限值的最终确定提供研究方法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7.
采用基于描述统计学的社会经济统计学方法对我国建成及在建26条城际铁路沿线地区的多项社会经济指标进行归纳统计,进而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其综合分析,探索能够反映城际铁路建设条件的参考指标,为我国城际铁路的建设规划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隧道地震破坏的主要形式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飞速发展,大量的铁路、公路隧道以及城市地铁相继修建。然而,国内外现有抗震规范中关于地下洞室等地下结构的条文都十分简略,难以适应高烈度地震区地下洞室的建设发展。在对以往隧道震害调查的基础上,分析隧道震害破坏的主要形式,并总结影响隧道震害的主要因素,对当前隧道抗减震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青藏铁路作为川藏铁路规划与建设的重要参照标准,从空间布局,运输效率和经济社会正外部性等方面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价尤为必要.本文根据铁路规划,建设与运营的稳定性内涵来设计指标,利用 AHP-FCE方法赋予指标权重,依托三角图论构建模型对青藏铁路进行综合评价,借助 Grapher10来描述其演进路径.结果表明,2007—2014年间青藏铁路布局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总体演进路径呈现由强稳定转变为一般稳定,再转变为弱稳定的阶段性特征,其中,2010年青藏铁路所呈现出的稳定性最高.  相似文献   

20.
《轨道交通》2006,(4):4-5
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于7月1日全线开通运营。白1825年铁路问世以来的180多年历史中,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哪条铁路的竣工,能像青藏铁路一样在世界上引起如此强烈反响。这条吉祥天路,得到了众多境外知名新闻媒体的高度赞扬,纷纷撰文称青藏铁路是世界铁路史上的一大奇迹,是中国“敢为”精神的最佳例证,在世界屋脊上修筑这样一条高质量的铁路,是铁路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壮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