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显现,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建立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制度,以期对缓解和改善城市交通产生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建立建设项目影响评价制度的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以城市综合体项目交通影响评价为例,重点对编制过程中建设项目规模论证、机动车停车位控制、非机动停车设施设计和改善措施落实等方面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剖析,以期为完善交通影响评价编制制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随机动态交通网络可靠度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分析随机动态交通网络中出行者的旅行选择与停车行为,利用网络均衡原理和不动点理论,建立了供需相互作用下的不动点模型,提出了计划可靠度和停车可靠度指标,并对随机动态交通路网的可靠性进行了评价。发现停车设施的位置和步行距离对出行者的计划可靠度和停车可靠度水平影响较大,停车费相当时,出行者将优先选择距离目的地近的停车设施;在早晨上班高峰期,距离目的地较远的停车设施的停车可靠度较高。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可靠度指标能有效地衡量一天中不同时段道路网络和停车设施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3.
在对城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以设施为中心的评价模型。根据城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多模型和评价流程多变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工作流及元模型管理的计算机软件系统框架,较详细地阐述了系统框架实现的核心技术。用某一居住区的数据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模型和软件系统框架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为建立城市道路环境各类因素与城市自行车出行者满意度之间的数量关系,针对通勤交通选取23项指标、设计调查问卷并展开调查,通过预调查数据检验问卷信度与效度并确定问卷内容。正式调查采用视频调查、实验室问卷的方式,结果表明调查结果与实地调查无显著差异。通过模型检验与修正后,最终得到的城市道路自行车出行者满意度模型。模型影响系数表明:道路通畅性与环境舒适性总影响系数分别达到0.632和0.601,道路建设水平影响系数为0.478,交通安全感受影响系数为0.401。电动车对出行者的通畅性和安全性影响是最大的,影响系数分别达到0.894与0.781,隔离设施对安全的影响仅为0.117。上述结果说明:影响自行车出行者满意度最主要的外界因素是通畅性与环境舒适性,道路建设水平对于满意度的影响有很大局限性。电动车对自行车出行者的影响非常大。自行车出行者并不认为隔离设施具有明显的安全保护作用。研究结论可为城市自行车交通运行环境改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反映城市道路网络中出行者的个体微观行为对网络宏观特征的影响,根据出行个体对交通信息的接受情况不同对出行者的类型、及其路径选择规则进行重新设计,结合兼顾考虑交通需求、时间费用和交通流量的交通网络效率评价模型,利用仿真技术,模拟出行者个体行为对交通网络效率的影响。仿真结果显示:交通信息的及时供给和出行者对交通信息的学习能力,整体上会有效提升路网的运行效率;在相同出行规模情形下,具有学习行为的出行者交通网络效率稳定且波动小;在交通信息供给充分的条件下,信息学习出行者的规模受到路网的承载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我国交通问题十分严重,文章分析交通拥堵收费政策影响外外通勤的出行者出行的方式,利用MNL模型,进行敏感度分析和关键因子分析,评价拥堵收费对外外通勤出行者具体出行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提升慢行交通系统建设质量,根据居民慢行出行体验反馈进行慢行交通环境满意度评价。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提取慢行交通环境满意度评价调查问卷数据,确定慢行交通环境满意度的关键因素为非机动车设施便利度、街道环境、安全性感知、舒适度感知与整体满意度,基于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构建慢行交通环境满意度的假设模型,进行适配度检验和假设检验,分析慢行交通环境满意度模型的路径系数并提出相应优化措施。结果表明:城市慢行交通环境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按重要性从大到小依次为非机动车设施便利度、舒适性感知、街道环境、安全性感知;非机动车设施便利度与舒适度感知是影响城市慢行交通环境满意度的主要因素,舒适度感知对城市慢行交通环境满意度的影响比安全性更大,机非/人非隔离状态是影响出行者舒适度感知的最大因素。此结果可为慢行交通环境建设提供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8.
按照我国现行的体制机制,正确的规划决策对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特点,参考在规划阶段的具体工作,提出以客流后评价、车站设施和运营后评价、站点综合交通衔接后评价和规划实施效果后评价构成的轨道交通建设项目规划实施后评价方法体系.该方法体系在武汉市轨交2号线规划实施后评价研究工作中得以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大型商业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依据大型商业建设项目交通影响的基本内容和影响结果,建立了大型商业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大型商业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进行了判定,为充分发挥交通影响分析作为区域交通预警手段的作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及有效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交通影响评价和项目后评价理论基础上,完善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后评价定义,同时运用项目后评价的层次分析法和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后评价模型,并以乌鲁木齐已投入使用的时代广场项目为例,进行交通影响后评价。评价结果为"中等",表明交通影响评价时段及交通量增长率等主要指标的交通影响评价的预测结果与时代广场项目实际运行情况基本相符,验证所提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以机场出发旅客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多种交通方式下旅客进出场出行费用对其交通方式选择影响基础上,应用双层规划模型描述了机场旅客进出场交通方式选择问题,并利用基于灵敏度分析的启发式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模型综合考虑了交通系统的收益和旅客的利益.通过算例可以看出,应用双层规划模型描述机场旅客进出场交通方式选择问题是合理的,所采用的方法是可行有效的,对于制定多模式交通运输价格策略、缓解大型机场地面交通拥挤等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城市混合交通路网中,出行者通常根据自己的出行偏好选择自己的交通方式和出行路径. 考虑城市道路中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相互影响,把出行者按照时间价值划分为多个用户类型,每类出行者可选择自驾车、出租车或公交车方式出行. 为解决这个多交通模式相互影响的混合交通均衡分配问题,从交通需求的角度出发,基于BPR公式构造了城市混合交通网络的路段旅行时间函数,建立了多用户多方式混合交通均衡变分不等式模型,并设计了基于对角化技术与MSA方法的混合求解算法. 算例结果表明,高时间价值类出行者倾向于选择自驾车或出租车出行,低时间价值类出行者倾向于选择公交车出行.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大城市机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交通量持续快速增长,加速了城市道路的拥堵,尤其是城市中心区。在此背景下,大量新建项目和改建项目的实施,又吸引了大量的新增交通量。因此,做好城市建设项目前期的交通规划工作,即交通影响分析,避免项目建成后对区域产生不能承受的交通影响,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4.
为缓解车辆尾气排放对出行者造成的影响,为交通规划与管理部门提供一种新的规划思路,从交通管理者的角度,以出行者为研究对象,集成高斯扩散模型,建立了考虑尾气污染暴露的系统网络优化模型.利用Matlab和MINOS对非线性模型进行求解,并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能够以牺牲系统小部分行驶时间为代价(+10.45%),有效地降低路网中的尾气污染暴露(-41.13%).通过分析比较,系统行驶时间与系统尾气污染暴露之间存在Pareto优化,即决策者可根据规划目的权衡缓解交通拥堵与减少尾气暴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易飞  武红丽 《交通标准化》2008,(19):103-106
随着大城市机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交通量持续快速增长,加速了城市道路的拥堵,尤其是城市中心区。在此背景下,大量新建项目和改建项目的实施,又吸引了大量的新增交通量。因此,做好城市建设项目前期的交通规划工作,即交通影响分析.避免项目建成后对区域产生不能承受的交通影响,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6.
无人驾驶汽车对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无人驾驶汽车对出行者出行选择行为具有重要影响,进而可以影响到城市交通需求、城市空间布局和城市规划. 基于扩展技术接受模型和考虑不同出行者偏好的异质性,建立带潜变量的随机系数Logit模型,研究出行者的出行特征、心理潜变量和个体的社会经济属性对无人驾驶汽车选择行为的影响. 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多项Logit模型相比,带潜变量的随机系数Logit模型拟合度更高;不同的出行者对出行费用的偏好具有异质性,在效用函数中,出行费用服从正态分布;无人驾驶汽车选择行为不仅受到出行特征和社会经济属性的影响,而且还受到感知信任、社会规范和行为意向等心理潜变量的影响;降低无人驾驶汽车的出行费用可以提升出行者选择无人驾驶汽车出行的概率.   相似文献   

17.
交通信息对路网交通的影响是学术界广泛关注的问题,目前在这类研究中,大多是假定向出行者发布流量或旅行速度等详细的信息数值.而在实际交通信息发布中,由于检测精度等限制,只能向用户提供分为若干个级别的定性信息.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对交通信息影响下出行者日常出行决策行为以及对交通信息的感知行为进行了建模,随后使用仿真手段研究了交通信息分级条件下出行者的日常路径选择行为.结果发现,发布分级信息能使交通系统更快地达到随机均衡状态,代价是均衡状态的稳定性有所下降.同时,与发布详细信息相比,发布分级信息时系统性能较少受到信息更新周期的影响,对交通信息系统的实际应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从小汽车到共享单车参与的出行模式转变是解决交通与环境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通过对南京市 308名小汽车出行者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共享单车影响下心理因素对小汽车出行模式转移的影响.通过建立改进后的技术接受模型,研究了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感知健康价值对共享单车的态度,以及对出行方式转移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作用于共享单车的态度,感知健康价值和感知易用性对转移意愿产生积极影响,感知有用性则产生直接的积极影响.共享单车可以在短途出行中替代小汽车,中距离下出行者最有可能受到激励从小汽车用户转变为潜在的共享单车接驳公共交通使用者,而长距离下共享单车较难影响小汽车出行者的出行方式选择.  相似文献   

19.
从小汽车到共享单车参与的出行模式转变是解决交通与环境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通过对南京市 308名小汽车出行者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共享单车影响下心理因素对小汽车出行模式转移的影响.通过建立改进后的技术接受模型,研究了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感知健康价值对共享单车的态度,以及对出行方式转移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作用于共享单车的态度,感知健康价值和感知易用性对转移意愿产生积极影响,感知有用性则产生直接的积极影响.共享单车可以在短途出行中替代小汽车,中距离下出行者最有可能受到激励从小汽车用户转变为潜在的共享单车接驳公共交通使用者,而长距离下共享单车较难影响小汽车出行者的出行方式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