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一代水面舰艇作战系统在增强单艘舰艇作战效能的同时,更强调根据使命任务灵活配置,突出其在体系作战中的节点作用。以美海军全舰计算环境(TSCE)、综合海上网络和企业服务(CANES)项目为例,分析国外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可借鉴美海军舰艇研制的先进设计理念与实现方式,以推进全舰计算环境建设作为作战系统的发展途径,重点是遵循开放式体系结构、构建面向服务的公共计算环境、采用商用成熟技术等。作战系统通过体系规划、顶层设计和跨平台系统集成,使各类水面舰艇有机融合,有利于发挥出海军体系作战的整体效能。  相似文献   

2.
面向服务的舰艇作战系统集成框架研究与原理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未来海上战争需求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满足舰艇作战系统集成优化的设计要求,提出采用面向服务架构(SOA)的思想对作战系统进行集成,以提高系统灵活性和互操作能力,实现系统灵活定制部署,促进作战系统系列化发展。介绍面向服务的舰艇作战系统集成的总体框架和技术特征,重点分析面向服务的舰艇作战系统集成的关键技术,并开展集成框架的原理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面向服务的作战系统集成技术路线合理可行,在功能层面上能够满足作战系统集成的要求,为作战系统的研制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数据集成在作战系统体系结构的设计中处于核心位置,在系统集成堆栈中具承上启下的作用。接口设计是作战系统集成设计的重点,应尽量减少两两之间的成对接口和专用数据格式,以实现数据集成方式从点对点向总线的转变。首先开展基于XML的作战系统数据建模,开发辅助设计软件,建立元数据注册库;然后采用模型驱动的方法,以数据模型为中心进行数据集成设计和体系结构度量。选取了分系统数量、节点数量、接口数量、信息单元数量和作战流程环复杂度等5个定量指标,并通过衍生指标评估作战系统体系结构的特征。数据模型驱动的开发能够支持快速生成仿真系统,可为下一步基于仿真的效能评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构建合理的水面舰艇作战系统全系统模型,将为作战系统的标准化设计提供技术支持,并为后续的水面舰艇作战系统的优化提供技术基础.通过分析未来水面舰艇作战系统在全生命周期内的设计成果,提取系统设计的关键要素,利用树型结构的功能分解方法和多视图的可视化建模方法,提出了水面舰艇的作战系统模型集(包括功能模型、信息模型、物理模型)的主要组成、相互关系等.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舰艇防空作战能力,根据有效的防空作战基本原则,分析了舰艇编队防空作战构想,并采用统一建模语言(UML),以C4ISR系统体系结构框架为背景,对舰艇编队的防空作战部分视图进行描述,为水面舰艇有效防空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随着武器装备技术的不断发展,水面舰艇作战系统各类子系统之间信息交互频繁,交互流程直接影响水面舰艇作战效能。以水面舰艇典型作战任务为牵引,分析水面舰艇作战系统子系统内部信息交互流程,设计了一套水面舰艇作战信息交换仿真模拟系统,能够对水面舰艇主要作战系统的信息交互过程进行模拟和展示,对于优化舰艇作战系统信息交互流程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该文根据水下防御作战需求,介绍了国外水下防御装备发展趋势,提出水面舰艇水下防御任务系统的功能模块和体系结构,并以水面舰艇编队为例,进行水下防御作战想定。最后指出了后续工作的重点方向。该文对我国海军水面舰艇水下防御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舰艇自防御系统(SSDS)作为美国海军水面舰艇作战系统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20余年先后发展出多个版本,在承担两栖舰、航母等大型水面舰的防空反导任务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提高了舰艇在现代海战中的生存能力。最新版本系统采用开放式体系结构,具备多层次自防御能力,能够较好地配置利用武器资源,大幅缩短了目标从发现到摧毁所需的时间。本文介绍舰艇自防御系统的发展历程,分析SSDS MK2的系统组成、软硬件体系架构、系统的技术特点,并对新一代舰艇自防御系统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水面舰艇使命任务多元化需求,减少舰艇作战系统规模扩大与载舰总体资源有限的矛盾,提出一种基于功能软件包的作战系统集成优化设计方法,以提升基础资源集成共用和信息开放共享的程度,提高可靠性和生命力,支持根据作战任务灵活使用。介绍功能软件集成架构,描述功能软件包设计和系统集成管理技术,并开展原理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功能软件包的作战系统集成优化设计技术可行,满足作战系统功能层面要求,为作战系统电子武器装备集成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水面舰艇鱼雷防御系统近期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当前水面舰艇防御鱼雷的作战过程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水面舰艇反鱼雷作战的新特点;对水面舰艇鱼雷防御系统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依据水面舰艇反鱼雷作战的特点,从作战使用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现役水面舰艇鱼雷防御系统在设计上存在的不足,以及上述不足给作战带来的不利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下一步水面舰艇鱼雷防御系统的设计思路提出了改进建议,并结合当前的科技与工业水平,对水面舰艇鱼雷防御系统近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预测。  相似文献   

11.
重点叙述了以系统工程思想进行水面舰艇及其作战系统的研究设计,从而达到全舰综合性能兼优.对舰载作战系统的体系结构、引进创新、射频集成和上层建筑射频综合集成、自动化、网络化、舰艇动力装置的抉择和电力推进等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12.
毛毅 《舰船电子工程》2010,30(1):24-26,82
水面舰艇电子战系统改进项目是美海军对作战舰艇上的舰载AN/SLQ-32(V)电子战系统进行螺旋式开发升级和替代的项目。通过分析水面舰艇电子战系统面临的新威胁,以及改进项目四个具体阶段采用的技术,得出改进后美海军水面舰艇电子战系统应对威胁的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针对构建面向服务的舰艇编队一体化作战研讨厅式综合集成作战系统缺乏统一服务模型与成熟开发方法的问题,对一体化指挥决策服务提取技术展开了研究。给出了一体化指挥决策服务的相关概念,分析了面向服务的领域分析与UML的特点,提出了UML与FODA相结合面向服务的领域工程思路,给出了领域分析过程的UML描述模型,建立了基于UML领域分析的舰艇编队一体化指挥决策决策服务提取方法与过程模型,为舰艇编队一体化作战研讨厅式综合集成作战指挥系统的构建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水面舰艇反潜作战效能的FAHP评估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水面舰艇反潜作战效能的因素有很多,通过对其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水面舰艇反潜作战效能的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AHP法)法建立了反潜作战效能的评估模型,采用专家组决策法(Delphi法)与模糊综合评判法相结合的方法评价了各指标权重,得出了符合反潜作战理论的结论,是一种对水面舰艇反潜作战效能评估方便、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同频干扰严重影响了主动声呐的作战使用,大大降低了水面舰艇的反潜作战效能.从技术角度出发,以理论分析为基础,结合水面舰艇编队反潜战术的特点,提出了基于信号幅度判决和基于信号编码判决的2种水面舰艇主动声呐抗同频干扰的方法,分析了相应的实现途径,并对这2种方法的抗干扰能力及技术实现的可行性进行了评估.研究结论对声呐装备的研制与改进、水面舰艇反潜作战战术应用及声呐装备作战使用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21世纪初叶水面舰艇扁平化编队作战系统的需求,描述了水面舰艇扁平化编队防空、反潜、反舰作战系统技术发展思路、方案构想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针对舰艇演习训练时,作战系统过程数据不能实时记录与处理分析,导致大量目标数据和操作数据丢失,整个训练过程不能重演回放,难于评估作战系统效能的问题,文章讨论利用新型舰艇作战系统网络,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及数据库管理技术,对舰艇作战系统网络信息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单独外场试验无法满足水面舰艇作战系统试验需求的问题,提出水面舰艇作战系统试验与评估系统的建设设想,将内场仿真试验条件作为外场试验的补充和完善,为更好地完成水面舰艇作战系统试验服务。文章主要从系统建设需求分析人手,深入阐述了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重点解决的问题,研究提出该系统的使命任务,重点讨论了系统组成及功能、系统内外部关系、系统运行模式以及部分关键技术等方面内容,最后就该系统发挥的作用做了初步预期。  相似文献   

19.
水面舰艇作战能力综合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水面舰艇作战能力是水面舰艇战斗使用、设计论证和发展规划的主要性能指标。介绍了水面舰艇作战能力的传统分析方法,提出了将专家评估和作战模拟相结合的水面舰艇作战能力综合分析模型和方法,在STAGE平台上进行了仿真实现,对三种型号的水面舰艇进行作战能力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是可靠的,对水面舰艇战斗使用和装备应用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基于GAHP的水面舰艇编队防空作战效能评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综合考虑影响水面舰艇编队防空作战效能的多方面因素,建立了其作战效能的评估指标体系,并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结合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基于灰色层次分析法(GAHP)的水面舰艇编队作战效能的评估模型,最后通过实例计算,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灰色层次分析法在评估水面舰艇编队防空作战效能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