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桅杆作为舰船雷达反射的重要源,将直接影响到舰船的整体隐身性能.基于特定的雷达探测条件,采用物理光学法,针对英国45型驱逐舰桅杆RCS的分布情况进行计算,并结合电磁理论对该舰船桅杆的雷达散射机制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分别以威胁区域内RCS的最大值、平均值、雷达检测的平均概率及大于临界RCS值概率的4种已有指标对不同围板倾角桅杆模型的隐身性能进行多重评估,并提出修改方案.结果表明,原桅杆模型各项指标良好,该舰船桅杆设计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2.
随着海军装备技术的发展,舰艇的隐身性在军事侦察等领域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作为水面舰艇的主要雷达信号反射源,舰船全封闭式桅杆系统的结构与动力优化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重视。本文系统介绍舰船全封闭式桅杆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并结合自适应进化策略和有限元分析算法,建立全封闭式桅杆系统的优化模型,对舰船全封闭式桅杆系统的动力与结构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3.
桅杆雷达承载平台隐身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在舰船桅杆设计中存在大量外露的雷达承载平台,在桅杆表面形成突出物,可能产生较强的多重反射。本文基于快速多极子法(FMM)和物理光学法(PO)2种电磁散射计算方法,以某桅杆的雷达承载平台为研究对象,对其电磁散射方式进行分析,研究雷达波参数和外形参数对雷达承载平台RCS的影响。结果表明多重反射是其总体RCS的主要反射源,单次反射是RCS峰值的主要来源。雷达波波长越小,总RCS就越大,极化方向对该模型的电磁反射的影响较小。平台侧面的倾角对雷达承载平台的隐身性能影响较大,端面倾角对隐身性能的影响较为有限,底面倾角的增大会降低平台的隐身性。  相似文献   

4.
隐身桅杆与主船体耦合RCS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身桅杆技术是舰船隐身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影响隐身桅杆RCS的因素很多,其中,隐身桅杆与主船体间的耦合直接影响RCS的考核结果。首次提出了隐身桅杆与主船体耦合RCS相对增加量的概念,并用以表征其与主船体的耦合特性。采用基于矩量法理论分析桅杆与主船体的耦合影响,研究结果可应用于隐身桅杆RCS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5.
刁端信  陈豪 《船舶》2015,(3):97-102
现代舰船电子信息设备的大量使用,需要增设各种天线,给舰船上层建筑设计带来诸多困难。为解决天线布置、电磁兼容和雷达散射截面积(RCS)增加等问题,集成桅杆是现代舰船设计的重要标志。文中介绍分析了美国、英国、德国、荷兰和意大利海军舰船采用集成桅杆的先进技术,提出采用系统集成方法将舰船设计中的隐身性、电磁兼容性和上层建筑设计有机地统一起来,使舰船平台的各项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6.
随着舰船隐身技术逐步发展到指标分配阶段,桅杆作为全舰雷达散射截面的重要焦点已逐渐受到高度重视,研究人员已把桅杆作为独立部件进行研究。通过应用RCS分析软件,全面分析了隐身桅杆RCS测量过程中角度、频率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推导出了隐身桅杆角度间隔、目标电尺寸和RCS平均值相对误差三者间的关系。在理论分析与资料收集的基础上,给出了隐身桅杆RCS测量频率表。  相似文献   

7.
对舰船RCS基本统计量进行归类和分析,以桁架式和封闭式桅杆缩比模型为研究对象,基于快速多极子方法,对其在各种极化组合下的单站RCS进行计算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桅杆的RCS随雷达波入射姿态角有较多的起伏,且幅值较大,RCS序列密度峰值偏向低于平均值方向.封闭式桅杆比桁架式桅杆的整体的隐身效果更好,但在当舰船处于最不利角度时封闭式桅杆的隐身效果并不一定占优.RCS分布在不同极化方式下均存在差异,在进行桅杆隐身设计或分类识别时应不建议考评单个极化方式,但可忽略交叉极化工况.  相似文献   

8.
隐身桅杆强度与振动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舰船筒型结构的全封闭型隐身桅杆为研究对象,利用比利时LMS公司的SCADAUI数据采集器及CADA—X信号分析系统和相关设备对其进行强度与振动试验,用试验获得的数据与有限元计算的结果相比较,从而验证三维有限元法的可靠性。同时获得了一些关于这种复杂结构形式的桅杆在舰船不同纵(横)摇角、周期、及桅杆压载情况下,结构强度的有意义的研究成果,为隐身桅杆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水面舰艇射频电子设备的发展情况和国外水面舰艇射频集成、上层建筑(桅杆)射频综合集成情况。指出射频集成和上层建筑(桅杆)射频综合集成是电子、电磁兼容、舰船设计、结构、材料等各学科交叉的系统工程研制项目,应由舰船设计部门与电子设备研制部门大力协同而有步骤地进行。射频集成工作由电子设备研制机构进行。舰船总体研制单位自始至终负责射频集成和上层建筑(桅杆)射频综合集成工作,必须设计制造上层建筑(桅杆)射频综合集成大型模型,进行上层建筑(桅杆)射频综合集成的陆上试验,验证集成射频电子设备性能以及上层建筑(桅杆)射频综合集成后的隐身性和电磁兼容性能;试验成功后装舰。  相似文献   

10.
封闭式桅杆因其良好的隐身性能在舰船上广泛应用。针对封闭式桅杆的结构设计,提出以典型结构部件试验、全结构缩比模型试验和实船跟踪测试试验为内容的多层次系列试验方法。对基于吸盘弹簧秤加载系统的风力作用下桅杆强度试验方法及用于测试摇摆作用下桅杆强度的倒置模型法等多种新的试验方法进行详细论述。结果表明,提出的试验方法准确性高、经济性好、可操作性强,可成功地对封闭式桅杆刚度、强度、振动等力学性能进行全面评估。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舰船的隐身性能,现代舰船已逐渐开始采用封闭式综合集成桅杆,因此研究典型封闭式综合集成桅杆的风载分布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对典型的正八面体封闭式综合集成桅杆风载分布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风向角为0°、12°及22.5°、雷诺数在2.92×106至1.55×107范围内桅杆的风载分布,分析平均压力系数、脉动压力系数及斯特哈尔数随雷诺数的变化规律,以及平均压力系数和脉动压力系数沿桅杆垂向和周向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平均压力系数和脉动压力系数均随雷诺数的增加而趋于稳定,且其沿桅杆垂向基本呈均匀分布而沿桅杆周向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2.
由于隐身性的需求,复合材料—钢混合结构的封闭式桅杆逐渐在舰船上使用。开展了复合材料—钢混合结构封闭式桅杆的模态试验,通过实验检验了桅杆数值计算模型,并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雷达罩复合材料夹层板板厚对桅杆和顶部雷达罩振动特性的影响规律,通过研究发现复合材料夹层板振动特性良好。此外,根据八边形桅杆的数值计算结果提出了雷达罩总体和局部振动频率的预测方法,通过四边形和六边形桅杆的检验,证明此种预测方法具有普遍意义,为封闭式综合集成桅杆的结构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某三体舰船外形雷达隐身性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舰船外形雷达隐身设计的原理及方法,在分析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参考已有的隐身单体舰艇,对某三体舰船进行外形雷达隐身优化设计,提出某三体舰船外形雷达隐身设计方案;通过分析舰船RCS值计算方法,利用微波仿真软件CST来计算雷达散射截面积,对舰船隐身优化设计的效果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水面舰船声隐身性能对作战效能的影响因素,分析了水面舰船面临的水声威胁和声隐身设计特点,给出了水面舰船水声对抗效能初步估算方法,明确了水面舰船声隐身设计的工作方向,并为声隐身作战效能评估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海战中使用雷达始于二次大战期间,装备了雷达的舰艇向敌舰发动突然袭击并提高命中率,使敌舰艇在做好应战准备前即已中弹沉没。进入80年代后,出现了雷达难以探测的舰船形状和建造材料。此类舰艇通常称作隐身舰艇。由于如何选定舰的结构和建造材料以及如何增强综合隐身性能,仅仅是通过尝试的方法来摸索,因此存在很多局限性。就飞机而言,由于飞机的防御手段和有效载荷不及舰船多,不能据此判断是否损害其机动性能和续航能力,故以隐身性能为中心进行飞机设计。为此,以机体外表面用三维函数表示,加上部件材料的电磁特征,通过计算机对电磁波反射进行解析和评估。对于舰船,复杂的上层建筑是一大障碍,对其进行整体的数学评估较为困难。与飞机不同,舰船受到二维运动空间、相对于导弹的极低速度、大的雷达反射截面积等限制,承受攻击的脆弱性很大。本刊将从这一期开始,陆续刊载这篇文章,详细说明舰船隐身设计时必需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并结合未来的技术趋势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6.
外形隐身技术是提高舰船生存力的重要手段,为研究对舰船电磁散射特性的影响,以典型舰船为基础,建立了考虑外形隐身前后的舰船电磁模型A,B,提出了RCS算术均值相对增值的概念。采用物理光学法,计算了不同俯仰角、不同入射频率下的RCS曲线,分析了2种舰船模型RCS曲线分布特点、俯仰角和频率变化关系,研究了外形隐身改进的电磁散射特性影响。结果表明,RCS曲线分布形式决定于舰船外形结构特点,俯仰角变化将导致散射波峰幅值和位置发生变化,频率增加时曲线震荡性增加且幅值减小;外形隐身改进主要影响前向角域,频率增加时相对增值增加,俯仰角变化相对增值呈震荡趋势。研究结果对舰船外形隐身设计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晓侠  刘见华 《船舶》2013,24(1):36-39
水面舰船的声隐身性能是衡量舰船作战能力的一项重要战技指标。控制舰船水下辐射噪声水平、降低舰船的水下辐射噪声,不仅能提高水面舰船的隐身性,还能提高舰船的生命力和战斗力。介绍了国内外的水下辐射噪声控制情况,针对我国水面舰船水下辐射噪声的控制,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舰船隐身性是表征舰船总体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在现代各国海军新造舰船中颇受重视,红外隐身是舰船隐身技术的重要方面,介绍我国及其它发达国家海军舰船用燃气机排气红外抑制技术的发展情况,以及红外抑制技术要求,方法及其原理。  相似文献   

19.
舰船隐身技术及舰船等离子体隐身技术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惠祖 《船艇》2006,(8):22-25
舰船隐身性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大问题。本文在各种舰船隐身技术和等离子体隐身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舰船等离子体隐身的新设想。并对它们的优缺点和改进方法作简要介绍。等离子体隐身技术是一种新概念、新原理的隐身技术。是一种反雷达探测的新技术。其核心是电磁波与等离子体的相互作用。在军事和空间技术领域上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本文还对等离子体隐身技术作简要介绍来说明等离子舰船隐身的可行性。[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舰船声隐身技术和材料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声隐身是隐身舰船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本文概述了舰船声隐身技术和材料的发展现状,重点从材料角度阐述了舰船声隐身的发展方向,同时介绍了几种在舰船声隐身工程中具有应用前景的新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