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讨论了形位误差的图形生成问题,建立了圆度、径向圆跳支轴轴度的图形生成数学酣 早期圆度仪上输出的误差图形产生的畸变问题进行了分析,地畸变的消除和三维误差图形的消隐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用光电测距仪进行三角高程测量的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晖 《湖南交通科技》2000,26(2):19-20,34
针对用光电测距仪作三角高程测量能否代替四等水准测量的问题,通过对三角高程测量中测边误差、测角误差、对中误差等的影响分析,提出了用光电测距仪三角高程代替四等水准测量的具体条件。  相似文献   

3.
章对调查中的答复误差作成因分析。受调查回答调查计划中的问题时,受社会因素、习惯因素、知识因素、感情因素、记忆因素等的影响,造成答复误差。  相似文献   

4.
大误差参数模型的分步修正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有的模型修正方法要求参数的误差不能太大。本文提出一种分步修正方法,将特征值或特征矢量的误差分解为适当数量小误差,依次求出对应每一小误差的参数的修正量,最终得出正确的参数修正量。理论上,本方法适用于误差参数任意大的模型修正问题。  相似文献   

5.
自适应有限元中误差度量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误差估计的研究是自适应有限元法的核心问题之一,但应选择怎样的误差度量,是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为此,在这篇文章里,作者证明了能量收敛与位移和应力收敛的一致性,以及用不同范数度量时精度的差异和关系。这为确定解的误差时,应选择怎样的度量,提供了一个理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直线度误差的评定过程中,需对读数方向,测量首点和简化计算等问题加以正确地分析和处理,否则便会影响结果的正确性。本文通过测量实例,对上术这问题进行了分析,从而明确了误差读取方向不变原则以及作图、计算时简化读数和起始点的选取问题。文中还对计算机处理的设计思路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针对气动比例系统中存在死区的情况,采用神经网络自学习的方法,解决由于死区的存在引起的系统定位精度问题。选定一死区补偿初值,以定位精度为目标,根据系统动态响应过程中的误差及误差变化,通过在线修正神经网络权值来调整死区补偿值。  相似文献   

8.
为改善现代无轨列车车体横摆稳定性和路径跟踪性能较差的问题,基于拉格朗日方程建立车辆动力学模型,分析了液压杆刚度对车辆转向性能的影响;为解决方程中含有未知约束力,导致其定量关系无法求解的问题,以横摆角速度误差和轨迹跟踪误差为优化目标,采用遗传算法离线优化了刚度参数,并利用函数插值方法在线预测,得到了不同车速、不同前轮转角下的最优液压杆刚度;为提高车辆轨迹跟踪性能,将横摆角速度跟踪误差与轨迹跟踪误差作为评价车辆横摆稳定性的标准,定义了车辆行驶过程中各个轴的侧向误差与航向角误差,基于滑模控制(SMC)算法设计了车辆横摆运动控制器,计算了期望横摆角速度,并进行了稳定性证明和稳态误差分析;由比例积分(PI)控制器计算分配到各个驱动轴的车体横摆力矩,并在U型弯路径上进行了仿真与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车辆稳态转向时,液压杆刚度与车速、前轮转角直接相关,且在任何情况下,连接模块前部液压杆刚度一定大于后部液压杆刚度,车速在22 km·h-1左右时最优液压杆刚度最小;车速大于22 km·h-1时,速度越大,最优液压杆刚度越大,且前部液压杆刚度变化率明显大于后部;车...  相似文献   

9.
在对结构尤其是非离散结构进行动力分析时,可以采用集中质量矩阵,但是,这将对特征值的计算造成一定的误差,本利用矩阵摄动理论对这一误差进行了估计和修正,这一方法可以避免计算一致致质量矩阵的特征值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几何学的角度对互通式立交平交口的坡度合成问题进行了理论计算,为平交口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方法,解决了以往平交口设计中误差大、数据混乱问题,并且对平交口的排水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沈一昌 《交通标准化》2013,(17):105-107
对工程实践中运输车辆搭载的定位控制以及相关系统的设计问题进行简单的讨论,并利用PLC自动化控制系统以及相关的模糊控制算法对翻斗汽车以及运输车进行控制以实现定位。通过函数系统中的误差分析法对定位中所产生的误差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最终结论是该定位与控制方法能够完全满足相关误差要求。  相似文献   

12.
针对熔解活动边界问题利用误差函数、级数、重积分给出了它的一类解析解,解决了长期以来只局限数值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路基施工中,深挖路堑的施工测量技术难度较大,误差也较大,而且劳动强度大。全站仪在施工中的普及应用,解决了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4.
用单片机来设计数字钟,软件实现各种功能比较方便,但因软件的执行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就会出现误差,对比实际的时钟,查找出误差的来源,并作出调整误差的方法,使得误差尽可能地小,使得系统可以达到实际数字钟的允许误差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视觉系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计算机视觉系统的基本体系结构出发,指出了计算机视觉系统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理论上探讨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考虑的新思路,并且进一步提出了视觉计算方法中的误差估计问题及视觉系统在硬件实现层次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高分辨率的排放因子是进行交通能耗排放测算的重要参数,然而,由于数据采集与质量控 制问题,排放因子速度修正曲线常存在异常波动。为提高排放因子速度修正结果的准确性,本文 分别从比功率分布和排放率两个角度分析排放因子敏感性和区间容许误差,建立机动车工况数 据和PEMS排放数据需求量计算模型。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个别比功率区间分布误差是造成 排放因子速度修正曲线产生异常波动的重要原因;排放率误差会导致排放因子速度修正结果出 现整体性误差。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95%的置信水平下,平均速度在20~120 km·h-1内,控 制快速路CO2排放因子速度修正误差不超过1%:需采集40 min的排放数据,细化至1 kW·t-1 粒度 下各比功率区间数据需求量差异显著;各平均速度下需采集710 min工况数据,相同误差下,80~ 120 km·h-1 内工况数据需求量更低;为进一步消除曲线的异常波动,需大量增加平均速度为64~ 80 km·h-1 范围内的工况数据量。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工况和排放数据的采集工作有实际指导意 义,可有效克服曲线异常波动问题,提高排放因子结果可靠性,为节能减排工作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移动交通流检测技术中无法合理确定出探测车样本比例的问题,提出了既满足交通流参数估计需求又达到一定路网覆盖率的探测车样本比例综合模型,该模型包括定位误差、探测车数据上传间隔、数据分析时长、路段交通流特性、路段长度、道路类型等多个影响因子,论证了在探测车数据无误差情况下路段平均速度估计时探测车占交通流的比例与其他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VISSIM仿真数据表明利用该模型确定的探测车样本数据可有效实现路段平均速度估计。  相似文献   

18.
在研究自适应数字延迟锁定辨识器(ADDLD)的基础上,针对其固有的最大为半个采样周期的时延估计误差,提出了判定系统进入自循环的方法和退出自循环,消除固有误差的方法。分析和计算机模拟表明,这种方法对于解决ADDLD的自循环问题,消除误差,提高时延估计的精度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针对学生实验后对实验结果判断和分析较难的问题,结合电工实验,通过电工仪表测量误差的分析与计算,使学生掌握实验测量过程中误差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带延迟过境O-D流估计问题建立了概率分布约束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设计了求解算法,利用这个模型分别估计出驶入车流量、过境车流量占路段车流量的百分比和流出车流量的大小,并且对模型进行了样本数据有误差时的抗差分析。结果发现当路段交通量数据有不超过3%的误差以及路段上不同去向交通流量的比例有较小摆动时,该模型总体结果能达到8%的相对误差精度,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