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阐述了螺旋桨静平衡试验方法,着重分析了试验装置的内摩擦阻力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提出了内摩擦阻力的测定方法和减小内摩擦阻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适应推船与驳船间的二销联接方式,江海驳具有凹槽尾型.船组的阻力与常规船舶有较大的差异.文中在船模试验的基础上,回归出两种常用凹槽长度区间的江海驳剩余阻力计算式,提出了江海驳的阻力预报方法;得到阻力性能较优的江海驳尾型——隧道尾.采用编队系数的方法.得到船组的剩余阻力,进而预报出船组的总阻力.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循环水槽中进行不同条件下的船模微气泡减阻试验,及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必要的处理,得到了试验平均摩擦阻力系数图;同时通过理论计算得出了理论平均摩擦阻力系数图,对以上两组数据图的比较定出试验过程中的模型设计及采用的试验方法是可行的,从而提出了一种船模摩擦阻力的试验模型结构及测试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船模兴波阻力和形状阻力对所测数据的影响很小,在船舶试验模型底部喷射微气泡对摩擦阻力减少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汽车底盘测功试验台进行动力学分析,提出了在试验台上进行滑行试验,来确定系统的摩擦及风阻损耗,从而得到电涡流测功机的控制模型及实现汽车行驶阻力模拟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根据静载荷试验原理,通过在桩身中埋置测量元器件来测定应力应变值经过计算确定桩侧极限摩阻力(qsik)和桩端极限阻力(qpk),并结合工程实例,对照工勘报告中提供的qsik、qpk,分析了两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进而提出静载荷试验测定桩侧摩阻力及端阻力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自平衡法的桩侧土摩阻力测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传统桩基础静荷载试验的缺点,介绍了一种可测得桩端阻力与桩侧土摩阻力的静荷载试验新方法——自平衡法。介绍了该方法的测试原理、加载设备、测试数据分析等关键点。结合工程实例叙述了和用此方法结合其它测试元件确定桩侧土体摩阻力的全部过程,探讨了测试的试验装置、工作流程、试验注意事项、数据处理方法等。证明了这种方法可以用于大直径、大吨位桩基础静荷载试验。  相似文献   

7.
为了减少武钢进口矿石的中转环节,一种新的江海直达推驳运输方式被应用于北仑至武钢的矿石运输.在营运实践过程中,提出了两个与推驳船队减阻相关的问题.通过驳船的模型试验与推驳船队的实船试验,得到优化的江海直达驳船尾部线型以及混编船队的编队方式.部分研究成果已被长航集团成功地应用于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大湖口大桥基桩承载力试验与完整性检测成果的综合分析,探讨地层实测摩阻力与工程地质勘测推荐的极限摩阻力的相差较大的原因,提出了试验桩完整性对地层实测摩阻力值的准确性有重要影响的观点,并对各地层极限摩阻力的取值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转鼓试验台模拟道路行驶阻力的原理和方法。并以捷达车为例,先由道路试验求得目标函数,再求得控制转鼓试验台直流电阻阻力的模拟函数,最后在模拟函数的作用下,测定汽车在转鼓上所能达到的最高车速以及加速所需的时间。将其与道路试验对比显示:模拟函数误差小于3%、阻力模拟误差小于5%。  相似文献   

10.
内河重载甲板驳船船体极限强度的试验与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800t级内河重载甲板驳船体梁为对象,进行了总纵极限强度试验与理论分析.介绍了模型设计的相似分析及极限强度试验,得出了相应的载荷-应变和载荷-挠度关系,确定了该甲板驳相似模型的极限强度的实验值.应用逐步崩溃法进行了船体梁总纵极限强度的理论分析,并开发了相应的计算程序.通过程序计算,得出了与试验值较为一致的结果,验证了理论与程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对水翼游艇设计作了一些探讨,提出了首翼和尾翼的设计方法,并估算了首翼和尾翼的阻力以及艇的总阻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原铁路货车溜放风阻力试验的第一手资料,采用理论研究与计算机辅助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给出了能适于驼峰设计与溜放控制精度的函数关系,精确、高效地计算车辆溜放风阻力,为驼峰设计与控制理论提供基本参数。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在大凌河特大桥工程中探索性应用"扁担梁"式锚桩法试桩静载试验,采用小直径径试桩,实测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以及桩周各土层的分段摩阻力与端阻力,为设计单位对桩参数进行优化提供了有利的试验数据。同时,也为本地区试桩的试验、评价提出了一种准确、可靠、经济可行、工期短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 3363—2019)中第6.3.3条推荐的桩侧土质极限摩阻力qik标准值,仅仅与土的类型和状态有关,对同一类土层的不同高程处桩周土质侧摩阻力的变化无明确说明。基于某百米级桩基础竖向承载力自平衡静载试验分析,详细介绍了桩身侧摩阻力试验原理和分析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同一土层的桩身侧摩阻力随着桩身轴力和土压力的变化而变化。以往规范中按土体类型和状态进行简易划分,不能反映桩身土体侧摩阻力的真实变化规律,应通过试验结果进行修正,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多急流滩卡口段出现最大流速V和最大水面坡降I的水位不一致而难于确定最汹水位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以反映船舶航行阻力的综合指标V^2I确定最汹水位的方法,并用乌江羊角碛滩群的实测和试验资料进行了实例计算,结果均能反映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基桩极限承载力、侧阻力及端阻力试计比(试验值和计算值的比)的分布特征,讨论了侧阻力和端阻力对总承载力的影响情况,并建立了相应的基桩承载力功能函数。以灌注桩和打入桩为例,分析表明:钻孔灌注桩的极限承载力试计比集中分布在0.75~1.45,且大都在1.0以上;打入桩的极限承载力试计比大都分布在0.8~1.5,并大于钻孔灌注桩的极限承载力试计比。另外,对于钻孔灌注桩,端阻力的可靠性水平比侧阻力高;对于打入桩,侧阻力的可靠性水平比端阻力高。提出的方法可为桩基设计规范修订和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模型探讨了不同角度的尾压浪板对较大尺度的中低速船舶阻力及推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压浪板不公对阻力有影响,而且对船舶的推进也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采用现行规范规定的对桩身承载力和地基土对桩的支承阻力两项的计算,确定嵌岩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的试验荷载.通过对电厂嵌岩桩的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结果系统的分析,提出了为了能更合理充分利用地基的支承阻力,而在理论计算的基础上提高试验荷载的几点建议,可供工程设计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9.
川藏铁路有砟道床断面尺寸受限,所处环境地震多发、日温差大且变化剧烈,这些情况容易导致横向阻力不足,对无缝线路稳定性和震区轨道韧性提出挑战. 为合理设计轨枕底部设有箭头型凹槽的摩擦型轨枕,并量化其提升无缝线路稳定性与韧性,采用道床横向阻力试验,测量摩擦型轨枕对道床横向阻力增幅情况;合理设计并优化了轨枕底部凹槽,制作了3种不同箭头型凹槽,除去凹槽排列方式不同外,箭头型凹槽面积、尺寸完全一致;并且验证砟肩宽度减小情况下摩擦型轨枕提供的横向阻力是否可以满足川藏铁路运维要求. 结果表明:各型摩擦型轨枕均可增大道床横向阻力,可最少提升横向阻力7%,最高提升21%;单向箭头型双向阻力存在较大阻力值差异,相比于普通轨枕顺向可增大7%,逆向可增大24%,因此在曲线地段铺设时候,应严格注意铺设方向;砟肩宽度由50 cm降低到30 cm,采用单向箭头型轨枕逆向仍然可达到Ⅲ型轨枕砟肩宽度50 cm横向阻力值.   相似文献   

20.
由于某工程试桩直径大,试验场地有限,承载力确定困难,在比较常用桩基承载力检测方法后,确定采用自平衡法。阐述了自平衡试桩法试验原理和试验过程,通过试验得到了桩基竖向承载力、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可为同类地形、地质条件下大直径桩基的设计施工和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