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传动系游动角度检测的必要性 在传动系的组成部件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和驱动桥中,都有啮合传动件,啮合件间都有严格的配合间隙要求.  相似文献   

2.
<正>摩托车的传动系统包括初级传动、离合器、变速器及驱动轮减速器或末级传动机构。发动机曲轴的转速虽已经经过一次传动装置、变速器减速后,变速器副轴的输出转速仍然很高,须再经二次传动装置减速后,才能将发动机的动力既经济、又合理地传递给驱动轮。摩托车发动机产生的转矩是很小的,用它来直接推动摩托车前进就感到动力不足,特别是当前国内外的摩托车发动机趋向高转速,  相似文献   

3.
现代摩托车广泛采用链条传动(见图1)作为后 传动装置。其作用是接合发动机离合器、变速器的 动力,将发动机发出的功率传递给后轮,驱动摩托车 前进。  相似文献   

4.
由于结构上的限制,踏板车一般采用无级变速传动机构,最常采用的是齿形皮带无级变速器,与干式自动离心蹄块式离合器和二级减速传动装置配合使用。无级变速机构的传动速比随摩托车油门的大小变化而变化,使用便捷。但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特别是摩托车频繁加减速、爬坡、超载运行等,其自动离心变速器、齿形皮带和干式离心离合器极易磨损。因此,本文从以下几个要点,对无级变速传动机构的检修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根据对单个行星排的传动方案分析,设计了一种行星齿轮两档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它主要包括行星齿轮机构、双离合器机构、液压控制机构,主要应用于电动汽车的动力传动装置。该变速器的低速档传动比比较大,从而保证汽车的最大爬坡能力;高速档为直接档,传动效率非常高,从而保证汽车的最高车速。通过换档执行元件双离合器中两个离合器的接合与分离,改变行星齿轮机构之间的约束,得到低速档与高速档,从而使得低速档与高速档之间切换时动力输出基本不中断。  相似文献   

6.
前向式混合动力汽车模型中传动系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童毅  欧阳明高 《汽车工程》2003,25(5):419-423
根据传动系中两个非线性环节——离合器和变速器的状态,在Matlab/Simulink和Matlab/Stateflow平台上建立了包含四种状态的传动系模型,并以加速踏板行程和制动踏板行程为输入量对传动系模型进行了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既可以保持内燃机转速、电机转速和车速的连续变化,又可以模拟出离合器和变速器的动作,可以在前向式混合动力汽车模型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7.
汽车万向传动装置是汽车底盘传动系的主要总成之一,在工作中承受着巨大的转矩和动负荷。经长期使用后,技术状况会发生变化,从而将直接影响发动机动力的传递,降低传动效率,加剧燃料消耗,加速轮胎磨损,同时还会影响变速器和驱动桥的正常工作。GB7258—2002《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对其提出了如下要求:传动轴在运转时不发生振抖和异响,  相似文献   

8.
基于传动系一体化控制的DCT换挡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DCT)传动系一体化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搭建了基于传动系一体化的DCT动力学模型;以传统的DCT换挡规律为基础,采用动态规划理论制定了基于传动系一体化控制的DCT最佳换挡规律。采用EUDC循环工况,分别对传统换挡规律和基于传动系一体化最佳换档规律进行仿真和实车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传动系一体化控制的DCT最佳换挡规律后,在不影响动力性的前提下,能够有效降低换挡频率,改善燃油经济性。  相似文献   

9.
汽车变速器和驱动桥之间,都装有万向传动装置。有些汽车,离合器和变速器、变速器和分动器、分动器和驱动桥之间也使用着万向传动装置。万向传动装置中目前最常用的是普通十字轴刚性万向节,这种十字轴万向节由十字轴、滚针轴承、万向节叉等零件组成。本试验的目的是探讨用钢背—塑料复合材料衬套来取代滚针轴承,从而减少生产工序,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大量节约滚针钢,实现15000公里不润滑。  相似文献   

10.
重型商用汽车的大功率重型机械变速器在起动或换档时,要求既要平稳又要无冲击。在重型同步多档机械变速器前安装一WSK系统,就能满足这一需要。所谓WSK系统是由锁止离合器、液力变矩器、滑行自由轮机构和换档离合器组成的“变矩器——换档离合器系统”的德文缩写。多数情况下是把WSK系统和变速器装在一起作为传动装置使用。带有发动机全功率取力器的WSK系统可与变速器分体安装,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1.
用ADAMS和NASTRAN软件分析计算了飞轮壳、离合器壳、变速器壳之间连接螺栓的受力、动力和传动系总成振动模态以及3壳体的强度。并用试验方法测试了传动系部件在不同不平衡质量、变速器不同挡位和发动机不同转速条件下3壳体的应力变化。根据分析结果对3壳体进行了优化设计,从而有效地解决了这3个壳体部件的破裂问题。  相似文献   

12.
(二)02E直接换挡变速器(DSG)的结构基本原理:直接换挡变速器主要由两个彼此相互独立的传动机构组成。每个传动机构的结构与手动变速器是相同的,每个传动机构配备一个多片式离合器,这两个多片式离合器浸在DSG润滑油中工作,它们根据将要挂入的挡位来进行调节、松开以及接合,多片式离合器K1负责切换到1、3、5和倒挡,  相似文献   

13.
问题1 下面方格图所示为沥青路面摊铺机(履带式)的动力传递系统,判断下面四种传动方案那一种是正确的。 A B C 1)主变速器主离合器副变速器 2)主离合器副变速器主变速器 3)主离合器主变速器副变速器 4)主变速器副变速器主离合器解答: 如图2所示,发动机的动力从主离合器、主变速器,经副变速器分为两个系统,一个传递至行驶装置,另一个传递至输送设备。主离合器,一般采用安装在发动机飞轮上的干式单片离合器。  相似文献   

14.
东风牌EQ140型汽车的离合器是摩擦式单片离合器。它采用了比较先进的以传动片带动压盘的传力机构和摆动式分离杠杆机构,在这种离合器的从动盘上,装用了扭转减振器。由于在从动盘上设置了扭转减振器,汽车传动系各零件的工作条件得到了改善。例如,减轻了从动盘毂花键孔——变速器第一轴花键的磨损。不带扭转减振器时,往往由于振动和冲击使得这对花键产生较大的磨损,有些是比较明显的冲击后的变形;采用扭转减振器后,矛盾就转移到减振器的弹性元件上去,从而使从动盘本身的寿命问题突出了。  相似文献   

15.
1前言 液力自动变速器的基本形式是液力变矩器与动力换档的旋转轴式机械变速器串联.因它具有对外负载良好的自动调节和适应性,使车辆起步平稳,加速均匀,其减振作用降低了传动系的动载和扭振,延长了传动系的使用寿命,提高了乘坐舒适性、行驶安全性、通过性以及车辆的平均速度.自动变速器的效率低于机械变速器一直是困扰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为解决这个问题,液力自动变速器历经采用多元件工作轮液力变矩器、闭锁离合器、增加行星齿轮变速器档位、电子控制等多种方法,使之综合经济性能得到了提高.其中最有效的是最近十年来,在控制方面大量应用电子技术,使液力自动变速器的性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方面的主要工作有:换档点控制,变矩器闭锁离合器控制,换档质量控制等.  相似文献   

16.
对于目前的汽车传动装置而言,急需开展提高燃油经济性、减少废气排放、改善传动效率等方面的研究。阐述了动力传动装置中变速器的多样化发展趋势。着重介绍了手动变速器、自动变速器、无级变速器和混合动力车专业变速器采用的新技术、新结构、新设计理念及其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17.
自动变速器油是一种特殊的高级润滑油,它除具有润滑、冷却作用外,还具有传递转矩和通过液压控制自动变速器的离合器与制动器工作的作用。如果自动变速器油不按规定使用,将影响自动变速器使用寿命。自动变速器油的选用自动变速器油的特性自动变速器油的工作特点决定其在性能上有别于其它油液,主要有以下特性:①较高的粘温性。油液粘度过大或过小,都会使变速器传动效率下降,而油液粘度又随温度而变化。因此要求自动变速器油低温时粘度不要太大,高温时粘度不能太小。②较高的氧化安定性。自动变速器在工作中,其离合器等零件温度高达300℃。在高…  相似文献   

18.
五、传动系统维修 现代轿车大多采用的是前置发动机前轮驱动的传动系布置方式,发动机的动力由曲轴后端法兰盘和飞轮输出,通过离合器、变速器、主传动器、差速器、半轴、传动轴和等角速万向节驱动转向车轮.  相似文献   

19.
一、离合器钢片总成的功用与使用要求在我国,目前多数汽车上使用的离合器,都用干摩擦片式结构。它主要靠主动盘和从动盘之间产生的压紧摩擦力来传递发动机扭矩。离合器的任务在于使发动机飞轮与汽车传动系得以平稳可靠地结合,保证汽车平稳起步和减少换档时的齿轮冲击。另外,离合器传递力矩的能力应是有限的;当汽车紧急制动,传动系受到很大的惯性负荷时,离合器的摩擦片能自动滑转,避免传动系零件因超载而损坏,故又能起到对传动系的保护作用。因此,现代汽车离合器的技术特征应能满足以下要求:1.能在任何行驶情况下,可靠地传递发动机的最大扭矩。为此,离合器的摩擦力  相似文献   

20.
对于某款搭载12挡AMT的重型载货汽车,在AMESim环境下搭建了包括发动机、离合器及其执行机构、变速器及其执行机构和车体与轮胎等部件的传动系动态仿真模型,进行仿真并通过了台架试验和实车试验的验证。然后以搭建的传动系模型为平台,通过AMESim-Simulink联合仿真,设计了车辆起步控制器并进行其参数标定。实车起步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PID起步控制器能够满足实车起步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