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针对某自主车型侧风下出现风噪较大的问题,查找原因发现A柱设计缺陷使其在侧风下成为一个显著的噪声源。基于CFD分析方法发现,通过增加A柱装饰件和修改A柱型面,均能明显减小气流分离区。在风洞中对增加A柱装饰件的优化方案进行了由车外至车内的风噪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案对侧窗表面声压级和语言清晰度有明显的优化效果。总结出A柱的设计要点及风噪的改善措施,指出在车身开发过程中必须对A柱进行侧风稳态分析。  相似文献   

2.
采用CFD方法对某车型的空调系统外循环进气工况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不同入口流量条件下水分离系统内部气流压力损失。结果发现原设计方案空调进风效果差,不能满足空调进气性能评价指标,影响空调整体性能。通过CFD方法提出优化设计方案,模拟与试验测试结果高度贴合。优化方案满足了进气指标,有效提高了空调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侧窗雨水管理中A柱漫流对侧窗视野区的影响,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FD)仿真和环境风洞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前风窗玻璃水流越过A柱后在侧窗表面流动的过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证明了 CFD瞬态分析方法能够预测A柱漫流的位置和侧窗水流在风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通过A柱优化方案的试验结果对比和流场分析,验证了A柱结构优化能够改善...  相似文献   

4.
某轻型客车在开发阶段,风噪主观驾评时,发现在100km/h以上时,车内存在明显的“噗噗”低频风噪声,采集车内噪声数据进行分析,分析出“噗噗”声频率位于170-190Hz之间。经问题诊断,锁定“噗噗”声来自于A柱雨檐密封条的唇边处。为解决A柱雨檐密封条风噪问题,首先研究“噗噗”声产生的机理;然后研究增大前门与A柱面差、增大A柱雨檐密封条唇边密度、减短雨檐密封条唇边长度等方案;紧接着分析上述几种方案的实施情况,确定实施前门与A柱设计面差增大至3mm的方案;最后进行经验总结,制定设计标准,避免后续新车型开发过程中出现A柱雨檐密封条风噪问题。  相似文献   

5.
侧风下汽车外流场中不同前车窗倾角下的气流流动分离规律,对汽车侧风中的稳定性有重要意义。该文建立了前车窗角度分别为20°、25°、30°、35°和40°的车身模型,使用CFD仿真软件--Star-ccm+进行数值计算,模拟了侧风为8 m/s,行驶速度为20 m/s时的车身外流场。结果表明:侧风中前车窗角度变化对汽车侧向力系数影响最大;前车窗角度为35°时,汽车的行驶稳定性最好,且随着前车窗角度的增大,车身底部气流在车尾的分离推迟,尾涡数量减少。对35°车身模型的剪切应力分析指出:对侧风背风侧A柱区及侧风迎风侧C柱区优化分析是进一步提高汽车侧风气动性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风噪开发工作前移并降低风噪开发成本,探讨了建造声学舱对新车型开发的必要性和建造声学舱的技术方法,并通过声学舱风洞试验,验证了某车型A柱饰条、前风挡上部、后视镜镜柄、后视镜底座等部位造型对风噪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利用声学舱提前验证A柱、前风挡、后视镜等部位造型对风噪性能的影响,对提前规避风噪问题、减少开发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车身A柱和后视镜的风噪,建立汽车简化模型。基于气动声学风洞试验,设计了外形配置不同的5种模型。以A计权声压级和语音清晰度为评价指标,对侧窗外表面、远场和车内风噪展开对比分析。结果表明:A柱涡区域内高频风噪衰减较快;方形A柱对后视镜风噪具有明显掩蔽作用;后视镜风噪中存在压力级峰值,对应特征频率随风速升高而增加;随风速升高,各模型车窗、远场和车内风噪均明显增加;偏航时,车窗风噪在全频段内表现出迎风侧降低、背风侧升高的趋势,远场风噪与车内风噪在不同频段展现相同趋势。  相似文献   

8.
CFD技术在汽车车身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汽车空气动力学分析中常见的局部问题着手,探讨了CFD计算对车身设计的辅助作用,描述了发动机舱进气散热性能评估、空调进风效率评估、A柱局部修改、后视镜风噪预估、后扰流板及前保险杠优化分析等.通过这些局部细节来考察车身设计,可以为车身空气动力学分析提供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9.
鉴于随着后视镜、A柱、天窗等部位的气动噪声源得到有效控制,汽车车底高速气流对车内噪声的影响逐渐凸显,本文中对汽车底部高速气流引起的车内噪声进行研究.首先,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和有限元分析(FEA)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实车模型车体高速气流引起的车内气动噪声,结果表明,声压激励的传递效率明显高于湍流压力激励,车内噪声随频...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冷启动THC排放超标问题,对歧管式催化器内部温度场监测发现是由于催化器内气流分布不均匀导致催化转化效率低,运用CFD分析对气流分布进行仿真,计算得到气流分布均匀性系数,接着对歧管式催化转化器方案进行优化改进并进行CFD分析,气流分布均匀性明显改进,最后制作样件进行气流分布和排放测试验证,气流分布与CFD分析结果相吻合,催化转化效率明显提升,THC排放得到明显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