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二五"至"十三五"时期,贵州省国、省干线公路从三、四级改建升等为二级公路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基于贵州大部分地区属于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复杂的山区,生态极其脆弱,建设资金筹措国难,结合凯里至雷山二级公路改扩建工程实例,探讨了贵州山区二级公路线形与路域生态景观协调设计,为山区公路改建升等提供勘察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
山区二级公路受地形影响较大,路侧危险,线形设计指标较低,道路线形设计的协调性相对较差。由于二级公路的交通管制力度弱,当地居民随意在道路主线上搭建接入口,这些接入口严重影响了道路的服务水平和安全状况。从道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及其他要素选取指标分析山区二级公路接入口的安全状况,应用层次分析法对接入口进行风险评价,针对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安全改善对策,并依托云南施孟公路,用层次分析模型对实际接入口进行安全评价。  相似文献   

3.
公路安全性评价是在公路设计与运营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是有效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以重庆山区高速公路-渝宜高速公路为工程依托,针对重庆山区高速公路的设计、运营阶段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安全性评价技术研究,提出适合于重庆山区高速公路的安全性评价准则、方法和步骤等,为高速公路安全性评价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根据郁南县都城至开南大桥二级公路新建工程路线设计中的实践经验,对山区沿江公路选线的设计要点作了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山区公路边坡治理工程实践中,由于设计、施工、养护等方面的原因,常常导致边坡治理工程失效或失败,从而大大增加工程投入。因而对山区公路边坡工程效果评价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从评价内容及步骤、评价标准以及应对措施三个方面探讨了山区公路边坡工程效果评价的方法,并以蛮耗至金平至金水河口岸二级公路某边坡为例,演绎了山区公路边坡工程效果评价的过程,对其他山区公路边坡工程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山区二级公路线形与行车速度关系模型的适用性,优化了其中梯度与曲度的指标取值,使之适用于山区二级公路通行能力的计算;再利用该线形-速度模型确定理论通行能力与公路线形的关系,继而对理论通行能力进行合理修正,探讨了山区二级公路实际通行能力与线形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地质条件变化多变无常,路堑边坡开挖的稳定性对公路的建设和运营安全十分关键,本文研究了永顺至吉首高速高速典型路堑边坡开裂的稳定性,提出了高速公路多种边坡防护型式,从而保证公路的施工和运营安全,为山区不良地质高速公路的设计提供方案参考。  相似文献   

8.
公路隧道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熊世龙 《公路》2001,(11):93-96
公路隧道在提高公路标准,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运营效率中起着重要作用。以山区公路隧道为出发点,就隧道设计范围、洞口设计、纵坡取值及持殊设计等方面阐述个人观点,供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西南复杂山区52座典型在役长大公路隧道运营10余年来逾2 500件安全风险案例的调研,以及西部高烈度地震区、高山峡谷区的国省干线运营隧道震害、崩塌泥石流等灾害的调查分析,结合境内外公路隧道安全风险相关文献,对复杂山区公路隧道运营安全风险的典型风险事件和风险致因进行细致梳理、辨识归类和分析。分析得到:建立了公路隧道安全典型风险辨识框架体系;交通事故是山区公路隧道中发生频率最高的一类风险事件,其时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空间分布上隧道洞口影响段事故高于隧道中间段;交通环境是引发公路隧道火灾的最主要的因素,需特别重视交通事故和易燃易爆品运输两大不利因素的叠加效应;复杂山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地质灾害是导致公路隧道结构性损伤不可避免的因素,但施工过程中的种种不规范行为的人为因素却是运营期隧道各种病害的重要诱因;公路隧道运营安全风险因素贯穿隧道勘察、设计、施工及运营的全过程,加强隧道全寿命周期的风险辨识、防控十分必要,才能全方位、彻底有效地提高隧道运营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山区二级公路交通事故多发,交通安全隐患严重,为了提高山区二级公路交通安全水平,有必要对山区二级公路交通安全工程治理技术及效果进行研究。文中以重庆南涪(南岸一涪陵)二级公路为例,从分类治理和事故多发点治理两个方面论述了不同路段的工程治理措施和对策;提出了基于假设检验的交通安全改善评价方法,以交通事故四指标和交通事故致死率作为评价指标,对南涪公路安保实施路段进行了安保工程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11.
公路勘察设计是公路建设的前期工作,山区公路的选线往往由于其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而受到多方限制,已成为很多地区阻碍基础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勘察设计的质量对公路的建设及今后的运营意义巨大。文章以国道G316线某段改线勘察设计为例.对丘陵山区高速公路勘察给出了明确的思路,对具体的设计方法进行专题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一、概 述 新建八达岭过境公路又名“新建昌平至八达岭公路”,起于昌平县十三陵道口,止于延庆县莲花池妫水河大桥南头,全长38.4公里,为我国第一条山岭区二级公路。笔者曾参加这条公路勘察设计全过程,谨就此来谈谈山区二级公路的测设及经验教训,难免有一定局限性,请读者指正。 1974年交通部、北京市交通局安排委托二院承担本路的勘测设计。要求按两阶段进行设计,路基、路面宽度全部采用平原微丘区的二级公路技术标准(即路基宽度12米,  相似文献   

13.
分析山区普通公路建设对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所产生的影响特征,提出在公路建设前期、勘察设计、施工、运营各阶段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结合河北省张(家口)隆(化)二级公路边坡防护措施、公路景观绿化设计等方面的实践,文章提出张隆公路的养护工作者对公路生态防护的重视,使张隆公路与自然更加完美地结合,在提高公路服务功能的同时,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形成具有山区特色和地域色的生态路、景观路、环保路。  相似文献   

15.
《公路》2021,(4)
针对山区干线公路交叉口繁多的问题,以干线公路接入支路的T形交叉口为重点分析对象。首先,对山区干线公路交叉口的基本特征以及交叉口的主要风险因素,如交通参与者、车辆以及道路交通环境等对交叉口展开分析。其次,从交通参与者以及道路与环境因素对山区干线公路交叉口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山区干线公路的具体运营特征,基于提出的改善设计原则,从标志标线系统、视线诱导以及安全防护的角度提出了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山区干线公路交叉口改善措施,其可以有效提升交叉口的安全行车水平。  相似文献   

16.
山区桥梁柱式墩的验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北某山区高速公路设计中的桥梁柱式桥墩为例,通过对桥墩在运营状态下各类荷载的分析,阐述墩身的受力特点,并求得其承载力强度及稳定性等设计参数,从而为后阶段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山区公路中普遍存在的桥梁柔性墩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山区公路超高填方边坡工程的防护事关公路的安全运营及其周边生态环境稳定。山区公路超高填方边坡治理难度大,应当坚持填治结合、防护与水土保持并重的原则,充分借助工程类比、分段治理、数值模拟等手段对防治方案进行比选、优化。总结了常用边坡治理措施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针对山区公路超高填方边坡的特点,提出了系统的边坡工程的防护设计思路,并介绍了温州地区某公路超高填方边坡工程防护设计的成功案例。提出的设计系统思路是结合自身实践对前人宝贵经验的总结,并在实际工程中进行了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根据公路通行能力研究及河南省二级公路断面型式的调查,对二级公路不同路面宽度的设计通行能力进行了分析。得出二级公路各路面宽度与设计交通量的对应关系。并通过对行车道宽度与路肩宽度的分析,给出二级公路各种标准断面。为二级公路的规划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山岭重丘区二级公路改扩建为高速公路在中国还不算很多,笔者结合刚改扩建完成通车的贵州省都匀至新寨高速公路工程实例,提出山区二级公路改扩建为高速公路的一些总体设计方面的体会.  相似文献   

20.
山区集散二级公路交通组成复杂,沿线开口多,路侧行车干扰大,支路口无序接入极易引发交通事故。对接入口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按照交通特征等将接入口分为3种类型,提出了接入口安全保障对策,并以云南某二级公路为依托工程,对接入口改善措施进行效果评价。采用的接入口安全处置对策,对山区集散二级公路接入口的建设、管养均能适用,对于其他等级公路接入口处置同样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