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主要介绍了两大问题,即:首先分析了生态城市交通的特征,它是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建立宜人居住的城市,对交通结构体系和布局的要求、生态城市要求节约土地和交通资源,交通建设要为运输服务,要解决交通能源,交通拥堵以及环境污染等,研究生态城市交通时,就一定要选择节约化、生态的城市发展的交通运输系统。发言中介绍了绿色交通,提出使用绿色能源,交通不应对城市生态产生危害,实现以人为本、安全、节省、符合大众出行要求,要有利于城市社会未来健康发展的可持续交通运输系统,要构建生态城市,还必须构建生态城市的交通,要对交通进行顶层设计,发展综合运输体系,在顶层设计中应考虑如何节约运输、减少运输需求如建立坑口电站可节约煤炭运输。 发言中有重点分析了城市交通模式的选择问题,它分析了国际大城市交通发展的五种城市交通模式,即小汽车充分发展的城市;有选择的限制小汽车交通模式;大规模发展轨道交通带动城市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公共电汽车模式以及北京提出的“北京交通要与城市用地匹配的多方式协调的综合交通体系模式”最后强调在城市建设中要考虑城市的可居住性,不一定要搞大的城市,过大的城市不是经济型城市,也不是生态型城市。此外,还回答了来宾提出的交通环境保护和新能源开发问题。  相似文献   

2.
天津市中心城区道路交通问题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城镇化的加快发展,带来了交通需求的快速增长,城市交通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天津市作为中国第三大城市、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其面临的交通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要解决道路交通问题,必须对道路交通需求和交通容量进行预测,把握影响道路交通问题的主要矛盾,按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从交通政策入手。  相似文献   

3.
今天,城市遭遇到各种挑战:人口膨胀、安全隐患和交通拥挤等问题日益凸现,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幸运的是,信息技术的突破让人类有条件创造属于自己的智慧城市。如今,智慧城市已经在世界各地初露曙光。智慧城市涉及范围很广,包含了智能交通、医疗信息化、社保信息化、智能建筑、教育信息化等多个领域。而其中。发展智能交通是重中之重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前世界人口已达65亿,美国、法国、荷兰、加拿大等国的城市人口已超过全国人口70%,德国、丹麦、日本的城市人口已达80%。世界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导致车辆增多,给城市带来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与能源危机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缓和交通拥挤,将是世界大城市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发展大容量、无污染、高效率的轨道交通,已日益成为世界性大城市交通发展的首选模式。  相似文献   

5.
钟秀 《交通标准化》2010,(4):110-112
城市机动化发展过程中的摩托车交通问题日益凸显,按照交通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解决城市中摩托车交通问题的对策,对改善中小城市的摩托车管理具育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杨涛 《城市交通》2006,4(1):28-29
在北京、武汉和南京交通发展战略纲要或交通白皮书中都明确提出了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的战略或政策。在天津、南京、常州等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过程中,交通规划已经占据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回顾20多年城市交通规划研究所走过的历程,我们经历了交通滞后城市发展。到交通适应城市发展,到交通与城市互动发展,再到今天交通引领城市发展,充分说明交通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城市交通规划行业的三大趋向表现为: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北京市成立交通委员会后她作为首任交通委主任感觉到北京市的交通,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堵”.但是“堵”实际上是现代化、城市化、机动化发展到今天各种矛盾的一个表象,到处堵车,“堵”字背后有很多复杂的原因,她分析了造成这些堵点的原因.还介绍了两年来北京市交委己完成了建立新dh京综合运输体系的规划,完成了《北京交通发展纲要》的编制工作.分析了北京交通现在存在着四个方面问题.即;1.北京交通城市规划建设和北京交通发展不协调;2.北京公共交通发展滞后且基础非常薄弱;3.北京交通基拙建设不配套,甚至不街接;4.北京交通存在着管理问题.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后对如何解决北京交通问题她提出了首先是确定解决北京交通发展的两大战略,即对城市空间布局必须进行调整,把北京城市功能进行了定位,即国家首都、国际城市、历史城市、宜居城市;其次是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建立以执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体系,推行五项政策和七大行动,加快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加强交通法制建设.还介绍了当前北京道路建设情况发言后回答了北京交通大学、重庆交通学院代表提出的发展公交、交通一体化以及北京城市和交通发展成功与失误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城市轨道交通的诞生和发展已有100多年历史,但重视和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则是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那时,世界城市人日迅速增长,导致车辆增多,给城市带来交通拥挤、车速下降、事故增多、环境污染与能源危机等一系列问题。为此,世界各国纷纷采用立体化的快速轨道交通来解决日益恶化的城市交通问题。  相似文献   

9.
曾宇轩 《轨道交通》2009,(10):48-49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时期,城市人口快速增长,交通压力日趋加大,一些特大型城市交通拥挤、阻塞的矛盾非常突出,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城市缓解交通问题的首选方案。但近年来全球地铁事故不断发生,我国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地铁也先后发生事故,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轨道交通》2011,(4):47-47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人口的飞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城市病日益凸现,越来越拥堵的交通和愈发紧张的城市空间成为人们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如何完善交通规划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如何科学的开展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如何将地下空间和交通规划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是21世纪中国发展的重大趋势。首先指出中国城镇化呈现规模巨大、高速增长的态势,同时面临城市管理者赶超心理、公共服务发展滞后的挑战。探讨中国行政管理体制下城市发展模式导致的城市面积迅速扩大、城市成本增加、引发地方发展隐性债务危机等问题。重点从交通与区域发展、交通与服务业发展、交通与城市成本、交通与房地产、交通资源配置与市场、交通配置标准与城市发展、交通港站与城市发展七方面论述新型城镇化与交通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前农村县乡公路和小城镇的公路交通都存在不少问题,城乡的发展要求城市内部、城市之间的交流和联系快捷方便,城市规模的扩大,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要求有完善的交通网络,而公路作为现代化交通发展的必然产物,可以其特有的优势带来交通的高速和畅通,促进城乡的经济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13.
城市客运交通结构发展模式的研究是城市战略规划的核心问题之一,不同的客运交通结构的运行效率、能源消耗、道路资源的占有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等都是截然不同的,同时它还影响着城市的布局形态与城市的活力。  相似文献   

14.
交通拥堵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发展成为关乎民生的多学科综合的社会问题,单一层面的交通治理措施逐渐失去作用。以国内主要城市详实的交通数据分析大城市交通的基本特征,提出城市空间综合利用、发展目标导向性交通、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等多层次方法,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相似文献   

15.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使已有的投施发挥最大的效益,使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科学亟待解决的课题。从交通管理方面论述了发展智能交通的必要性,提出了智能交通系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并就如何发展智能交通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交通是城市的血脉,它给城市以活力。交通又是城市的疼痛,在环境和资源的制约下,在能源的压力下,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成为巨大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许多大城市将希望寄托在发展轨道交通上,政府、技术人员、研究者都对此投入了极大的关注。在发展轨道交通的过程中,我们往往需要不断地回到问题的本源来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土地开发强度不断提高,带来的交通问题也日益显著,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以T ransCAD交通规划软件为平台,研究城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中的关键问题,以道路交通特性为重点,将评价结果与传统的人工方法进行对比,探讨T ransCAD在交通影响评价过程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一、交通发展形势和科技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1.交通发展战略和主要特征 (1)上海综合交通发展战略的远期总目标是构筑国际大都市一体化交通。全面建设海空枢纽港,大力发展公铁均衡通道网络,统筹整合城市交通系统,构筑与和谐现代化城市相适应,与全球枢纽城市相匹配,安全、高效、畅达、环保和节约的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通过总结轨道交通在城市发展中的引导作用,分析影响其作用发挥的诸多因素,结合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的城市化、机动化等问题,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城市交通》2005,3(4):77-78
如何构建中国城市“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交通构架,是目前城市建设和交通发展的焦点问题。本期刊出城市交通论坛网友Mikecaln关于城市交通发展模式的讨论,涉及了交通学科的理论基础、交通与能源、交通模式选择、对城市高架道路的认识等问题,希望给读者一些启发和思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