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无人水面艇是能够自主航行的无人水上航行器,在海洋勘探、海上救援和海上运输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其海上自主航行的关键是自主航行与导航技术。无人水面艇导航技术主要包括单一导航方式和组合导航方式2类。本文以卫星导航、惯性导航及组合导航方式的无人水面艇导航技术为基础,对比不同导航技术的特点,总结无人水面艇导航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杨元戎 《中国船检》2023,(4):97-102
<正>ECDIS(电子海图显示和信息系统)设备作为当前船舶最常用的导航设备,集成了各种有关航行信息的实时航行监控和显示,在船舶导航、定位、避险、信息查询等多方面都具有传统导航设备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在保障船舶航行安全和提高航行工作效率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极大地减轻了船舶驾驶员的负担。但是由于ECDIS集成功能较多,在设备操作上也对船舶驾驶员的技术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实际检查中发现,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对船舶航行过程中对船舶航行状态及外界航行环境进行有效展示,针对当前船舶导航图像质量不佳等问题做出优化。结合信息融合技术对船舶导航界面交互结构实现了优化设计,通过采集船舶航行环境特征,并针对船舶航行姿态信息快速选取导航路线并传输信息。借鉴功能显示器进行船舶航行交互设计,构建相对更加清晰准确的展示船舶航行状态和导航路线。结合OpenGL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图像设计和导航线路的显示控制,并结合Windows CVA平台实现对船舶导航图像的界面展示和导航路线的调整,提高船舶导航界面交互性能。最后通过实验证实,信息融合下船舶导航界面交互性设计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具有更高的实用性,充分满足研究要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对惯性导航系统、平台罗经系统等精神导航设备航行试验精度测量的计算机辅助方法。该方法利用计算机对叠标图象和导航设备计算机发送的中行信息进行组合处理,从而能够实时动态地测量出精度导航设备的航行误差。该方法与以前的人工测量法相比,有着精度高、实时性和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北冰洋特殊的航行环境给天文导航方法的应用带来了特殊困难。本文基于对北冰洋与天文导航相关的特殊航行环境,即气象、海洋、地理、天象和光照环境及其对天文导航影响的分析,探讨北冰洋航行天文观测、天文定位和天文定向存在的具体问题,并从技术、操作和设备等方面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可为我国开展北冰洋航行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船舶离不开罗经导航,既需要指向精度高、使用方便的陀螺罗经,也是学离不开传统的磁罗经。但磁罗经不能用于船舶自动航行。目前,当船上陀螺罗经发生故障不能导航时,只好采用人工操舵航行。本文所讲的是一种能够代替陀螺罗经进行自动导航的磁罗经,即电子磁罗经。  相似文献   

7.
高精度智能导航算法在舰船航行过程中十分重要,当前高精度智能导航算法无法对一些盲区无法进行准确导航,为了解决当前舰船导航算法存在的缺陷,设计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高精度智能导航算法。首先分析了高精度智能导航研究现状,然后引入地理信息系统采集舰船航行的信息,并采用容积卡尔曼滤波构建高精度智能导航算法,实现对舰船航行状态跟踪,最后通过仿真对比实验对舰船智能导航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本文算法不仅可以高精度实现舰船智能导航,适应各种复杂环境的安全航行,而且导航效果要优于当前其他智能导航算法,实际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8.
航标是船舶安全航行的重要助航标志,是保证海上运输通道畅通的重要手段,是航行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航标系统的正常运行和船舶在航行中对航标信息的正确及时掌握,关系到海上主要人命和国家财产安全。针对导航信息管理和导航信息服务的需求,研究了基于电子海图和导航遥测的导航信息管理和导航信息服务的技术实现。  相似文献   

9.
寇连坡 《世界海运》2000,23(4):47-48
组合导航将被越来越多的船舶所采用,本文主要阐述组合导航产生定位误差、航行偏差,以及各种导航误差的原因,应采取的对策,以及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水下航行器的蔽障性能,进行组合导航蔽障控制器优化设计。针对水下航行器导航中容易出现横滚误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横滚小扰动误差补偿的组合导航蔽障控制算法,构建水下航行器组合导航蔽障控制对象模型,进行控制约束参量分析,设计组合导航蔽障的运动方程和控制目标函数,采用小扰动误差补偿方法进行横滚误差抑制,提高控制精度,在纵向运动的弹道模型下实现控制器的优化设计。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控制方法进行水下航行器组合导航蔽障控制的误差较小,收敛性和鲁棒性较好,性能优越。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展示舰船导航路线,应用计算机辅助技术设计舰船导航交互界面。通过对舰船导航界面功能结构进行优化,有效采集海量复杂舰船航行信息和分析感知路线环境,结合人机交互原理构建舰船导航路线的特征映射模型,以此提高舰船导航精度,提高舰船导航界面的可用性。最后通过实验证实,应用计算机辅助技术的舰船导航界面交互设计可以更好地提高舰船航行路线导航精度,保证舰船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12.
随着船舶运输行业的飞速发展,船舶航行安全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因此对船舶通信远程导航监控技术的要求也逐渐增高。但由于当前船舶导航定位雷达存在较多局限性,难以满足精准定位、准确导航的系统设计要求。因此结合软件技术和航空雷达技术对船舶导航监控系统进行优化和设计,以便解决当前船舶通信终端远程导航监控系统中存在的盲区问题。基于以上背景,结合GIS技术对船舶通信终端远程导航监控覆盖系统进行设计,以便对船舶位移雷达配置信息进行提取和配置,从而达到精准及时的显示船舶航行监控信息,保障船舶在航线上准确航行的设计目标。为检测该方法的实用性针对系统动态的管理雷达导航监控功能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构证实该系统可有效达到对船舶航行通信远程导航监控进行精准动态模拟的效果,可为船舶航行航线数据进行稳定的监控,对航行数据误差进行精准分析。由此证实船舶通信终端远程导航监控系统对航运事业远程自动导航监控系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船载AIS和导航雷达在使用中应优势互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此文通过对船载AIS和导航雷达的功能,特点的分析,指出为保障船舶的安全航行,航海人员在实践中应充分利用和发挥船载AIS和导航雷达的优势,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14.
惯性导航计算机系统冗余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航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是航行器正常运行的关键。结合导航计算机系统,文章从冗余分类,冗余数目,级别等方面提出设计原则,给出功能模块级双冗余的系统结构和故障监测、模块切换的方法,实践证明,该方法能实现功能模块平稳切换,对导航精度没影响,提高了导航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极地通信导航能力是船舶实现极区科考及安全航行的基础保障,目前国内对极区通信导航理论层面的研究较多,有关惯性导航坐标系编排、卫星导航极区可用性和多传感器组合导航等方面均有大量资料可供参考,但现阶段国产极地通导及探冰设备在极区高纬度航行工程应用尚存在空白。为从系统层级解决设备在极区的工程应用问题,该文结合理论分析极区环境的特殊性、船基座方式对通导探设备性能的影响,对探冰雷达、惯性导航、卫星导航、电子海图及卫星通信等设备在极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梳理,研究通导探冰设备设计思路,探讨了国内通导及探冰设备后续研发方向。  相似文献   

16.
海上船舶在航经一些海峡、港口时不得不经过一些比较狭窄的航道。狭水道航行难道较大,易受风、流、岸壁效应、浅水效应等因素的影响,航行事故多发,严重影响海上运输业发展和海洋环境保护。文中通过阐述狭水道的含义,分析狭水道的航行特点,联系《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结合研究狭水道船舶碰撞事故,明确船舶在进入狭水道航行前应做的的准备,探讨狭水道航行中的导航、避险、转向方法。  相似文献   

17.
浅谈船舶导航教学改革洪大永(集美航海学院)英文Navigation一词表示导航,又表示航海、航空、航行之意,它是拉丁语Navis演变而来,Navis是船舶之意。由此可见,航海与导航密切相关(在古代,导航手段落后,海上船舶只能利用识别陆地物标沿着近海航...  相似文献   

18.
此文主要介绍高纬度海区航行的导航条件,船位计算,海图应用和天测船位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9.
为掌握船舶航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通过分析和实例解读,发现船舶承租人与船舶所有人关注气象导航的不同价值取向:船舶承租人关心船舶经济效益,船舶所有人关心船舶航行安全.为避免双方因《气象导航报告》发生争议,建议船舶所有人适时聘用气象导航服务.  相似文献   

20.
尽管随着科学发展,导航技术设备品种繁多,陆地有近、中、远程无线电导航系统,空中有导航卫星网,但航海者还是无法离开航海图。海图是海上航行体最基本的也是不可缺少的导航工具,它为航海者拟订航行计划,提供最直观的海洋平面位置图和有关海洋要素。任何人都不可能把偌大的海洋地理要素熟记脑里。无线电导航只提供航行中的船舶座标值,只是数的概念,要想知道船舶在海洋上的具体位置,还是离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