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对某自卸车进行道路试验,采集不同速度及路况下的振动信号并进行分析,建立了驾驶室悬置系统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针对3种典型工况,以前、后悬置弹簧刚度与减振器阻尼为因子,运用ADAMS优化模块对驾驶室悬置参数进行优化,得出3组适合该车型的参数匹配值,并在此基础上应用正交试验技术对这3组值进行再优化,最终确定1组适合3种典型工况的驾驶室悬置最佳匹配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中针对某商用车定置工况发动机怠速转速附近驾驶室轰鸣问题进行了仿真和实验研究。首先通过主观评价初步判定问题工况,而发动机等部位的振动和驾驶室内轰鸣噪声信号测量结果发现,怠速转速附近(810-950r/min)驾驶室存在明显的轰鸣噪声。接着利用阶次分析法和模态分析法分析可知,发动机振动经悬置传递到驾驶室引起共振,进而引发轰鸣噪声。最后通过对比优化方案,采用遗传算法对悬置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悬置振动传递率降低了46.25%,驾驶室轰鸣噪声降低了8.79d B。  相似文献   

3.
基于拓扑优化的重型货车驾驶室轻量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扭转与弯曲2种典型工况,对某重型货车驾驶室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到了其应力、应变的分布情况及模态.在此基础上应用拓扑优化方法对其结构布局及孔洞分布进行了优化设计.优化前、后的结果对比表明,在不改变其静态力学特性及模态的前提下,应用拓扑优化技术能够减轻驾驶室质量.  相似文献   

4.
由于载货汽车使用工况比较复杂,针对其驾驶室的静态分析方法已不能满足疲劳耐久性能要求,因此将基于真实路面谱的疲劳仿真方法引入驾驶室设计分析过程中。结合某载货汽车驾驶室局部疲劳开裂案例,对路谱采集、信号处理、橡胶衬套特性分析、多体仿真、虚拟载荷迭代和疲劳寿命分析等各关键技术点进行了介绍。通过疲劳仿真与结构优化改进,使该载货汽车驾驶室局部开裂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5.
驾驶室后悬置系统是固定驾驶室与车架,实现支撑驾驶室和衰减震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悬支架总成是驾驶室后悬置的重要连接部件,其结构强度关乎车辆安全运行问题。文章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Hyperworks对某重型卡车驾驶室后悬支架总成进行了多工况分析,验证了其结构强度要求;采用高强度钢减薄的优化方法,在满足结构强度要求的同时实现了结构的轻量化。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商用车安全性,对某型商用车正面碰撞安全性进行分析。首先建立商用车驾驶室的有限元模型,然后对约束条件和加载工况进行了分析。通过对驾驶室的耐撞性的仿真计算,根据ECE R29法规对该驾驶室的碰撞安全性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7.
为得到驾驶室的固有频率和振型,需经常对其进行自由模态分析,此类分析步骤简单,但会涉及有限元建模、设置载荷工况、赋予材料属性等繁琐且重复进行的工作。文章以某款驾驶室为例,运用TCL/Tk语言,对驾驶室自由模态分析工况的前处理工作流程进行二次开发。结果表明,二次开发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使仿真模型的命名和管理也更加规范。  相似文献   

8.
对某轻型载货汽车驾驶室进行模态试验,并在ANSA中建立有限元模型,在hypermesh中进行模态仿真,同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建立了整车有限元模型,在4种工况下对驾驶室地板开裂处进行强度分析,得出与可靠性试验相同的结论,并提出改进措施。再次进行仿真计算,通过比较结构改进前、后的计算结果可知,地板开裂处的强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利用仿真软件对商用车驾驶室白车身电泳成膜情况进行计算分析的流程。以某商用车为例,分析了在样车试制阶段对驾驶室白车身的电泳情况进行拆解后发现的问题,利用E-coatmaster仿真软件进行分析的主要内容和计算结果,并将优化前、后的计算结果与拆解实车的电泳情况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仿真手段具有高效性和可靠性,能够确认车身电泳有效的优化方案,在涂装同步工程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根据已有钣金结构驾驶室模型建立了同尺寸驾驶室拓扑优化的基结构,以质量为约束,以加权柔顺度最小为目标,对其进行多工况拓扑优化.根据拓扑优化结果,采用矩形截面杆件构建框架式驾驶室,并应用正交试验方法合理选取矩形截面杆件的截面尺寸,为货车驾驶室的开发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针对重型货车全浮式驾驶室在路况较差时振动剧烈的情况,利用UG软件对全浮式驾驶室悬置进行建模,将模型导入ADAMS中作仿真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在此基础上根据生产厂家实际情况选择半浮式驾驶室悬置为改进方案,进行建模、运动仿真分析,主要比较全浮式、半浮式驾驶室悬置的仿真输出曲线.仿真结果表明,改进方案满足了厂家要求.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某新开发车型驾驶室为研究对象,通过仿真对比分析,探讨影响驾驶室顶部结构强度承载力的关键因素。在仿真验证结构加强方案基础上,研究不同侧面撞击方式和撞击点位置,对驾驶室顶压承载力的影响,使基于仿真结果确定的驾驶室加强方案,一次性通过了法规碰撞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3.
文中针对某型轻卡驾驶室前横梁处出现开裂,以全新的五十铃700P驾驶室为标杆车,建立轻卡样车驾驶室的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态仿真分析。同时采用试验分析法识别出结构的固有频率与振型及驾驶室的模态性能,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利用验证后的模型对驾驶室的结构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能够有效快速地解决驾驶室开裂的问题,在提高性能的同时减轻了驾驶室的质量,降低了汽车生产厂家改造的成本,此方法也可以为结构优化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某重型越野车驾驶室的有限元模型,并参照ECE R29法规的要求,对其进行非线性仿真,分析汽车翻车时驾驶室的变形.针对驾驶室顶部强度存在一定裕度的情况,进行了驾驶室质量和顶盖内饰板变形对板件厚度的灵敏度分析,并据此修改顶盖内饰板、翼子板和后围及其加强板的厚度.验证结果表明,修改后的驾驶室顶部强度满足法规要求,且减轻了质量.  相似文献   

15.
轻卡怠速时驾驶室抖动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款轻卡在开发过程中出现怠速驾驶室抖动问题,抖动较为严重,主观感觉明显,通过对悬置系统隔振率、转向系统模态、整车驾驶室模态等可能引起驾驶室抖动原因的分析,最后确定怠速驾驶室抖动为动力总成悬置隔振性能差、整车驾驶室模态和发动机二阶阶激励耦合引起。通过对悬置系统隔振性能进行优化,以及降低怠速工况发动机转速,解决了驾驶室抖动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为了优化某宽体自卸车驾驶室的设计,对不同载荷工况下的白车身强度、刚度及一阶自由 模态进行了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有限元仿真分析,确定了各种工况下的应力分布。着重分析了应 力集中的位置及其最大应力,并与该位置材料的屈服强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白车身刚度远 超目标值,完全满足设计要求;白车身的一阶自由模态频率偏离发动机怠速频率区间3Hz以上,可有效避免共振发生。分析结果可为宽体自卸车驾驶室白车身的结构设计及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提升某满足GB 26512—2011实车试验要求的商用车驾驶室的安全性,使其达到GB 26512—2021的要求,针对该驾驶室在仿真中出现的正面撞击试验纵梁峰值力过大、A柱撞击试验吸能不足、侧面20°撞击试验压溃严重等问题,进行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序列二次优化(SQP)算法改进,并通过设置弯梁、填充发泡聚丙烯(EPP)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纵梁峰值力由92.3 kN降至72.4 kN,结构吸能提高36.9%,驾驶员生存空间充足,满足新标准要求,驾驶室安全性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8.
驾驶室前悬连接支架是连接驾驶室与驾驶室悬置的重要部件,其结构强度关乎车辆运行及翻转过程的安全问题。文章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Hyperworks对某重型卡车驾驶室前悬连接支架进行了多工况分析,验证其结构强度要求;同时采用拓扑优化方法,以重量最轻为目标函数,以结构的静强度性能为约束条件,进行了优化迭代计算,实现了结构的轻量化同时满足结构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19.
商用车驾驶室白车身焊点缩减拓扑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某一商用车驾驶室白车身建立了以固有频率为约束条件,焊点体积最小化为目标的优化模型.利用有限元法进行结构拓扑优化,根据灵敏度分析得到的每个单元对结构性能的贡献来决定有限元单元的保留或删除.通过拓扑优化,驾驶室白车身焊点数目大幅度减少,获得了满足设计要求的焊点的重新分布.对比优化前后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文中所建模型及分析方法是合理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以某轻型载货汽车驾驶室悬置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道路试验,并建立了3自由度驾驶室悬置系统的ADAMS模型。对比仿真与试验结果发现,该驾驶室前、后悬置共振频率吻合,第3阶固有频率处于共振频率范围内,为此提出了将后悬置垂向刚度降低20%的优化方案。道路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车速下,优化后的驾驶员座椅处加速度均方根值均降低,驾驶室舒适性得到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