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兰州西客站工程项目管理中精益建造理论体系的应用,将精益建造理论与兰州西客站工程相结合,总结出"精益策划、精益设计、精益施工"在建筑工程项目的精益建造管理思路,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实现项目综合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在"智能制造"的国家战略号召下,铁路行业正经历着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浪潮,信息化、智能化技术与高速铁路建造技术的融合,将全面提升铁路建设的效率与管理水平,促进铁路建设向"智能建造"转变。本文介绍了目前我国铁路路基工程信息化技术成果,详细阐述了铁路路基施工过程、质量检测的信息化系统功能、技术方案及其在铁路工程建设项目中的应用情况。铁路路基信息化建设将有助于全面提升铁路路基工程建造技术水平,为高速铁路"智能建造"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3.
隧道建造工艺工法主要包含依靠人工的早期建造方法、钻爆法和隧道掘进机工法。近年来,得益于机械化、现代传感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深度融合,隧道智能建造理念已经得到世界工程界的重视。隧道智能建造技术作为我国"智能铁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未来隧道修建技术的发展方向。在系统梳理隧道建造方法沿革的基础上,阐述隧道智能建造的概念与核心,提出总体框架与技术体系框架,论述关键技术难题与实现方法,并对我国铁路隧道智能建造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隧道建造工作者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大空间钢结构住宅体系与传统的住房结构体系相比,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从钢结构住宅结构型式,与之配套"三板"、防火、装配式建造及建筑设计等方面进行阐述,指出了这些方面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隧道智能建造技术作为中国"智能铁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未来隧道修建技术的发展方向。着眼于隧道智能建造,结合近年来隧道智能化建造技术发展及应用,阐述了基于轻量化BIM的隧道工程基础建设平台与智慧隧道建设解决方案,提出了可实现采集实时化、传输自主化、存储数据化、判读智能化的隧道智能检测监测系统解决方案,构建了高速铁路隧道智能建造信息化协同管理平台开发技术方案,阐明了隧道智能建造技术的发展方向,为智能建造技术在高速铁路隧道工程中的深化应用,推进隧道建造过程向精益、智慧、高效、绿色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建造百年不朽精品客站"要从规划、设计、施工、设备、器材、维护、管理等每个环节落实.文章结合合蚌客运专线站房照明专项设计实例,对重点空间的照明设计思路、方法和心得体会做了总结.  相似文献   

7.
随着铁路建造技术与建造管理趋向信息化、协同化和智能化,铁路造价管理模式需进行优化和创新以契合铁路智能建造的发展需求.基于智能建造发展背景,探讨铁路智能建造技术、建造管理与造价管理的辩证关系,利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SEM),对假设关系模型进行验证.基于验证结果,从管理理念、方法、手段和内容等方面,剖析铁路智能建造对造价计价、造价控制和造价管理绩效评价的影响,进而提出创新铁路智能建造造价管理模式的新需求,为构建适用于智能建造的铁路造价管理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年初,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中国中铁大桥局集团牵头、国内七家单位共同完成的"三索面三主桁公铁两用斜拉桥建造技术",荣获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索面三主桁公铁两用斜拉桥建造技术"依托天兴洲长江大桥建造研究并成功运用。该桥是继武汉、南京、九江和芜湖四座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后,我国桥梁建设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京雄城际铁路箱梁预制场建造水平,体现"智能化、信息化、标准化"管理理念,打造资源节约、智能创新、绿色环保的智能化梁场,通过京雄城际铁路固安制梁场实践,研究出一套铁路智能梁场建设标准.智能梁场建设应遵循"安全科学,经济实用,功能明确,资源便捷,绿色环保,智能创新,标准统一"的基本原则,通过吸取国内外梁场建设先进理念和成熟经验,以管理为主线,以专业化、标准化、智能化、精细化为支撑,提出了梁场分区域智能化总体要求,研制出箱梁预制成套智能化设备,形成智能化安全管理模式,为梁场智能建造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0引言根据国家"一带一路"的顶层战略,多种跨越大江(河)、海峡(湾)的大型桥梁需要建设,推进我国桥梁建设信息化、智能化达到"智慧建造"的建设理念。智慧建造[1-2],要求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兼顾对环境的保护实现"绿色施工",即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技术的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有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建设项目在"智慧建造"[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