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设计了一套铁路信息化科技型企业的合同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总体架构划分为数据层、支持层、业务层、访问层4个层次,明确了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实现了系统的关键设计,分析了合同起草/变更、财务管理、执行管理、系统管理等各项功能。该套管理系统上线后,满足了铁路信息化科技型企业的管理要求,使企业运行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  相似文献   

2.
针对铁路站、段环保管理部门信息处理手段落后的现状,开发了铁路站、段环境保护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促进了环保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有序化,加大了管理力度,将环保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重点阐述了该系统的功能、结构、流程、关键技术点以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十一五”期间,中国铁路进入了全面高速发展时期。以青藏铁路、高速铁路为代表的一大批高科技含量建设项目相继投入建设和运营,安全、稳定、高速的运输效能充分展示了我国铁路的综合技术实力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在此期间,一院承担了青藏铁路的勘察设计和科研攻关,同时承担了郑西客运专线、哈大客运专线、西宝客运专线、宝兰客运专线等高速铁路的勘察设计和科研攻关。  相似文献   

4.
3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瞬间。但对于《铁路采购与物流》杂志,却走过了极不平凡的道路。我是1983年到杂志编辑部工作的,陪伴着杂志走过了近30年的历程,见证了杂志创业、拼搏、发展、辉煌的经历。同时,杂志也培养、造就了我。30年风雨,30年耕耘,30年探索,30年收获。我们流过汗水,我们付出了艰辛,我们有过喜悦,我们得到了更多的成就。我们共同走过了令人难以忘怀的日子。  相似文献   

5.
迟宝璋 《中国铁路》2006,(12):20-24
烟大铁路轮渡项目是一个集铁路、港口、渡船、栈桥、海上安监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建设单位强化管理,全面实现了质量、工期、投资、安全、环保“五控制”的目标。项目建设坚持技术创新,在客货滚装渡船上第一次采用了第三代电力推进系统,铁路栈桥采用了技术成熟的“一对五”滑动道岔技术,主要技术装备跨入世界先进行列。选用适用的施工工艺,解决了因海况复杂可能对工期造成的影响,保证了工程质量;制定了确保渡船安全运行的14条措施;强化“以人为本”理念,为旅客提供人性化的服务设施。  相似文献   

6.
正1950年5月,铁一局前身——原西北铁路干线工程局在甘肃天水诞生。局机关先后从天水搬迁兰州、乌鲁木齐和西安。铁一局以开路先锋独有的吃苦奉献、攻坚战难的精神,修复了宝天铁路,建成了天兰铁路,此后,又修通了兰新、兰银、阳安、西延铁路。  相似文献   

7.
呼局于1993年全局开通了预确报网络系统,实现了预确报传输的自动化、电算化、网络化。作者介绍了呼局的预确报系统的功能、系统硬件构成、软件构成,并把系统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说明,最后概述了系统使用以来所产生的效益。  相似文献   

8.
2012年7月11日,铁道部运输局客管处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列车客运服务管理信息系统—需求研讨会"。铁道部运输局客管处,沈阳、北京、呼和浩特、武汉、济南、上海、南宁、成都、昆明、兰州铁路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参加了研讨会。各路局客运处及客运段的代表介绍了本局当前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9.
鲅鱼圈站于2008年应用平面调车调速系统,在调车线B1道至B5道安装了单向锁闭减速顶,有效地提高了机车牵出速度,提高了车辆编解效率。同时由于取消了手闸制动,减少了选闸、试闸、磨闸、显示试闸信号、调节速度等工作过程,极大地缩短了作业时间,因此提高了调车作业效率,减轻了调车人员的劳动强度,改善了作业条件,也有利于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北京房山线地铁车辆转向架的主要技术参数、主要零部件结构和性能。对构架、车轴、车轮、轴箱体、牵引装置等重要部件进行了结构强度计算分析,对整车进行了动力学仿真,此外,还对构架进行了静强度、疲劳强度试验,对整车进行了动力学试验,各项结果表明转向架均满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1.
西成客运专线铁路桥隧工程BIM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成客运专线十岔沟中桥、清凉山隧道作为BIM研究实际工程背景,结合铁路桥隧BIM模型具有规模大、接口复杂、数据量大等特点,以BIM技术在铁路桥隧工程中的应用为主要目的,对铁路桥隧工程勘察设计全过程进行研究,包括外业勘察阶段的水文数据分析,设计阶段的模型创建、设计方案汇报展示、碰撞检查、协同设计、施工图绘制、工程数量计算、施工过程模拟等应用研究。研究认为,现有BIM软件平台基本能满足铁路桥隧工程BIM设计要求,但须按桥隧工程的设计特点进一步修改、完善。桥、隧BIM模型手工创建耗时、费力,专业化率较低,操作复杂,有针对地进行二次开发,将是桥隧BIM技术推广运用的突破口。虽然桥隧BIM出图率低,图纸不规范,但对各种数量信息的传递和汇总相对比较容易,用动画来表述施工过程,使复杂的工法变得清晰明了,这些都体现了BIM技术的优点,且技术也比较成熟,值得在铁路桥隧实际生产中的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2.
机器视觉在钢轨磨耗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铁路运输的快速发展,钢轨磨耗测量对保障铁路运输安全越来越重要,机器视觉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式的测量手段,可以对钢轨状态进行快速、精确、连续测量,大大提高了钢轨磨耗检测的效率。介绍机器视觉的概念、主要组成部分、工作原理以及工作特点,对其在钢轨磨耗测量中的国内外应用状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对其检测方式做出了分类和比较,得出机器视觉技术相对于传统钢轨磨耗测量方式的优越性。机器视觉以其快速获取大量信息、易于自动处理、检测结果可靠等一系列优点,越来越受到国内铁路科研单位的重视。可以预见,随着机器视觉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发展,其在包括钢轨磨耗测量在内的轨道状态检测领域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13.
为确定长江阶地粉质黏土相似材料配比方案,本文研究原材料间配比关系。基于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滑石粉、膨润土、石英砂和水为原料,配置基坑模型试验粉质黏土相似材料,通过剪切试验获取九组配比方案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两个物理力学指标,采用极差法和方差法分析各因素的敏感性与显著性,研究滑石粉、膨润土、石英砂以及水含量对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极差法与方差法分析结果具有一致性,两种方法能合理判断各因素对考察指标的敏感性与显著性;膨润土掺量虽少,但对粉质黏土的黏聚力有很大程度的影响,其次为滑石粉含量,当滑石粉含量增多时,相似材料黏聚力逐渐增大;滑石粉含量为相似材料内摩擦角的主要控制因素。试验方法和结果可为其他模型试验中土质相似材料的配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既有郁山隧道进口平导为有轨运输小断面,考虑增建二线后用于防灾救援及排水,需扩挖以增大断面。通过理论分析、现场验证和最优化等方法,并结合工程地质特征进行测试和分析,提出新郁山隧道平导扩挖控制爆破方案。运用已有爆破临空面优势条件,利用高段位毫秒雷管点火延时分散性、减少单响爆破炸药用量,以充分发挥精确延时错峰减振技术。实践表明,按所制定的隧道扩挖控制爆破方案进行施工,在净距仅5.69 m的条件下Ⅲ级围岩实现了全断面扩挖,爆破振动对围岩和隧道结构产生的影响可控,既有铁路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15.
青岛地铁近距交叠隧道施工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研究近距交叠隧道施工稳定性,以青岛地铁2号线枣山路—李村站区间隧道下穿3号线万年泉—李村站区间隧道为背景,通过数值模拟结合实测数据,分析交叠区地表变形、危险截面应力、变形规律及塑性区分布特点,由此可知:下穿施工后,地表变形从3.10 mm增至6.345 mm,由3号线沿线向交叠区中心延伸;当距交叠区中心超过40m时,地表变形影响可以忽略。交叠区截面受扰动影响最大,左右拱脚应力变化最明显,变化量为60、120k Pa,最大拉压应力分别为20 k Pa、2.1 MPa,小于衬砌所用混凝土抗拉抗压强度。另外,3号线最大变形位于交叠区隧道拱顶,2号线最大变形位于中夹岩拱顶,分别为11.77、9.85 mm;3号线拱底、2号线拱顶在交叠区产生变形突变,分别为5.67、8.64 mm,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并结合实测数据验证了数据分析的可靠性;2号线塑性区分布较大,上下隧道间岩柱基本处于完全塑性状态,拱脚及拱顶处塑性区分布最广,但左右线开挖塑性区并未贯通,塑性区半径控制在2.0 m之内,保证了施工的稳定。  相似文献   

16.
铁路站场平面辅助设计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现有的铁路站场平面辅助设计系统存在的道岔与线路、道岔与道岔间配列操作复杂等问题以及相关计算、统计和输出等需要,使用Visual Studio 2008(C++)、Object ARX 2010和Access 2010组合,开发铁路站场平面辅助设计系统。系统充分利用AutoCAD现有的命令和交互方式,实现了线路、各类道岔自动配列连接,警冲标、信号机的自动插入,设备坐标、线路有效长的计算、统计、输出,图幅、标题栏的自动生成,主要实体属性右键菜单更改等功能。介绍系统的功能模块组织,分析铁路站场平面基本设备图元以及实体抽象,详细阐述系统关键功能的设计。系统已经在《铁路站场及枢纽》课程的车站设计综合实验中得以应用。  相似文献   

17.
虎跳峡地区的玄武岩经历了复杂的地质作用,岩石的矿物、结构发生了改变,表现出特有的微观地质特征和工程特性。在野外调查、室内及现场原位试验基础上,结合丽江至香格里拉铁路的工程实践,对岩石的矿物组成及化学成分、物理力学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绿泥石化片理状玄武岩是热液蚀变及区域变质作用的产物,岩石呈鳞片变晶结构,原生矿物为绿泥石、绿帘石、绢云母等矿物取代,具有软化系数低,饱水系数高,抗风化能力弱等特点。在构造、风化及卸荷作用下,易出现软岩大变形、边坡失稳等地质问题。研究成果为工程方案的选择和措施的设置提供科学依据,对滇西北玄武岩区铁路及公路工程的勘察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地铁线路纵断面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铁线路尤其是地下线路的纵断面设计不同于常规铁路的线路纵断面设计,针对其自身特点,结合天津地铁1、3、6号线等具体工程设计实践,论述车站和区间线路埋置深度、车站站坪及站端节能型坡度设计、竖曲线与最小坡段长度的配合、区间线路纵坡设计,论述最大坡度的设置条件及注意事项,并着重就现行《地铁设计规范》对相邻坡度差最大限值尚无明确规定的问题,从行车平稳性和乘客舒适度、方便设计、有利施工、减少轨道养护维修等方面进行较深入研讨,并提出建议性意见:坡度差限值30‰,困难时35‰。  相似文献   

19.
传感器、摄像扫描、温度感知、电压电流模块等技术发展已日臻成熟,后续若运用至信号系统中,可全面、准确地采集信号状态感知层数据;云储存、大数据的高速发展,已具备针对每天数万亿数据元的信息传输及存储处理能力。信号系统日志能详细记录设备运行中硬件、软件等信息,结合系统日志的时间维度、密度和种类特征、空间维度和时序特征及设备报警等级,论证信号系统智能化分析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阐述信号智能化维护系统模型及后续模型搭建的要点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0.
介绍全自动运行系统项目的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提出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新技术研发、应用思路,形成产学研用、科研攻关、工程推广相结合的技术路线;详细说明自主化全自动运行系统的研究思路,阐述场景和运营规则的研究主线,注重科研与工程相互支撑的理念;在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采用国内调研、国外调研、联合攻关、专家咨询的工作思路,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阐述全自动运行系统的架构、创新点及解决的关键问题,论述FAO系统在减少工作重复性、降低损失成本、降低维护成本等方面所起的关键作用;描述系统的测试手段、测试过程及测试方法,测试中按照地铁实际运营线路中的几个场景分别验证,包括室内测试、停车场测试、样板段测试、全线测试;通过完善的系统测试验证,证明系统设计的合理性、技术的先进性及项目管理的科学性,为全自动运行系统的推广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