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从恢复性司法为视角,探析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在以恢复被加害人所破坏的社会关系、弥补被害人所受到的伤害、恢复加害人与被害者之间的和睦关系,并使加害人改过自新、复归社会的作用,以期在我国未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改革中能够有正确的价值指引.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的刑事审判监督程序深受传统文化和司法理念的影响,在价值理念和基本制度架构上,均存在着背离现代刑事诉讼理念之处,如价值理念错位、人权保障理念缺位、程序结构异化,等等。与我国现行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同步,刑事审判监督程序也面临着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艰巨使命。当前,《刑事诉讼法》修改在即,刑事审判监督程序改革成败与否的关节点就在于能否通过现代型刑事诉讼理念的引入,实现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3.
多元化司法需求与司法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使得"案多人少"的司法困境日益凸显。民商事案件繁简分流机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司法压力,其外在表现为运用司法裁量取代当事人的部分程序权利,牺牲部分"司法公正"以获取其他程序利益,但是这一做法却引发了对其本身必要性以及合理性的质疑。从繁简分流的理念价值和工具价值两个方面出发,在对法官与当事人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比例原则对其正当性问题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4.
民事再审程序作为具体民事诉讼程序制度,体现和承载着民事诉讼程序自由、公正、安定和效益四种基本价值,因此,民事再审程序制度须以维护人的尊严为最高理念,融程序主体性原则于其具体程序规则之中,取消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职权发动再审,尊重当事人民事再审程序主导权,以体载民事诉讼制度现代化精神.  相似文献   

5.
源起于法释义学的细腻操作、以"阶层秩序理论"为分析框架的比例原则,正遭受越来越多的批判,引发重构比例原则的强音.从阶层秩序论的种属之争看,可以有效回应传统"三分论"基于结构和功能层面的质疑,并肯定适当性审查的正面价值;从阶层秩序论的位阶之争看,传统"三阶论"确实存在位阶秩序僵硬、均衡性审查流于形式的弊病.用修正后的"新阶层秩序论"来验证我国政府针对疯牛病源国牛肉制品发布的进销禁令,有助于深化比例原则的司法适用,使之有效应对政府规制措施变迁的审查需求.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道路交通的"行人优先"通行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行人优先"从通行权利的分配上充分保护了行人的生命安全,是<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人为本精神的体现.但作为行人必须明确,只有按照规定在道路的过街人行横道上穿行,这种优先通行权才被确认.同时,"行人优先"在我国道路交通中的真正落实,仍需从各方面进行努力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刑事推定是一种证明方法,即在刑事诉讼之中,裁判者以法律的规定为依据,在反驳不成立的情况下,由基础事实认定推定事实的一种事实认定方式.目前我国解决刑事司法实践中的一些问题时,在使用刑事推定的过程中往往存在标准不一,容易出现错误认定,造成错案,不利于准确打击犯罪和保护社会法益,给社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因此,刑事推定的立法规范极其必要,并且应该尽快研究确立刑事推定所遵循的原则和适用规则.  相似文献   

8.
正对于上海自贸区的改革试验,决策者的定位很清楚,即并非创设一个政策洼地,而是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全局性改革方案和路径。这必然会引发中国法律体系新一轮的"变法"。回顾过往三十余年,我国法律体系大致经历了三次较大的变革。第一次是改革开放初期;第二次是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的地位被确认之后;第三次大的法律制度变革发生在21世纪初期,由中国入世引发。我们可以期待自贸区试验将引领我国法律体系的第四次大规模变革。然而,我国立法体制却存在着一个非常核心、难以解决的矛盾。自贸区试验其实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制度改革探索即先在平方公里的局部进行试点若能见效则再推广开来但中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证了“两便原则“所蕴含的价值理念与现代通行的司法理念之间具有某种契合,通过分析司法改革所面临的困境,指出“两便原则“对于现代民事司法改革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刑诉法对简易程序修改给公诉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和冲击.如何应对新刑诉法,构建简易程序案件新的公诉模式,需了解简易程序发展演变历程,结合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以刑事司法的基本原则为指导,建立认罪答辩协商机制、采用集中办案制度、科学简化程序公诉模式,依法行使公诉职能及履行法律监督职责.  相似文献   

11.
我国当前关于民事诉讼目的的理论、立法和实践存在着很大程度的背离,这种背离既影响着民事诉讼目的的实现,也在民事诉讼实务中产生了一些认识上的混乱,因此民事诉讼的目的在理论、立法和实践上必须从背离走向统一。修改民事诉讼法、司法体制改革等,应当关注如何实现民事诉讼目的在理论、立法和实践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的质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我国检察机关针对所谓的公益案件提起民事诉讼已有若干尝试,改革试图以西方检察机关为参照系,将我国检察机关的民事审判监督延伸至提起或参与公益诉讼的体系和逻辑之中。然而,我国检察机关身兼法律监督与公益代表两种角色在民事诉讼这一特定领域呈现出矛盾状态,在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的尝试中,其多重角色之间的矛盾、模糊和结构失衡是其自身难以修复的缺陷,因此,由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的试验应当缓行。  相似文献   

13.
宪法应增设几项公民的刑事程序权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尊重和保障人权。通过宪法确认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是法治国家的标志。而公民基本权利中最重要的是涉及保障公民人身自由和安全的权利,即公民在刑事司法程序中的权利。参考国际人权公约和各国宪法的规定,我国宪法第二章应当增设无罪推定、不被强迫自证其罪等几项重要的刑事程序权利。  相似文献   

14.
在目前我国的刑事政策体系中,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基本刑事政策,‘‘严打”刑事政策和。两少一宽”民族刑事政策则为具体刑事政策。甘肃、青海和西藏都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刑事政策的适用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既要廓清三种刑事政策的契合之处,更须认知其殊异之别,应参酌犯罪态势、社会情势、民族心理、民间习惯法等因素,创新刑事政策在民族地区的战行理路。  相似文献   

15.
土工格栅在软土路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土工格栅的基本原理,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土工格栅在软土路基的应用,从工程造价、延长公路使用寿命以及环保等方面论述了土工格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人民检察院的刑事审判监督权遭受学界部分学者的质疑.但是,从检察制度生成的历史来看,检察官角色产生的主要目的之一便是监督、制约法官;从比较法的角度看,由检察官行使审判监督权,对法官的程序违法行为实施监督,也符合大陆法系国家检察官角色的基本定位;从现实的角度来看,检察官行使审判监督权包括庭审监督权并不会破坏审判的独立性、中立性以及控辩双方的平等性,因此,检察机关行使审判监督权具有法理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刑事政策自身功能和结构的考量,刑事政策的政策性与法律性的内在紧张始终存在。刑事政策游走于政策和法律之间,对其法治边界的扩张或紧缩,应关注对犯罪反应的有效性和正当性。以和谐法治为统领,架构权力(权利)的法治化博弈机制,在冲突中寻求平衡,于平衡处保持和谐。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应通过法治要素的不断提升,根据宪法和"良法之刑法",在立法和司法两个场域实现刑事法治和善治。  相似文献   

18.
犯罪污损了刑法所保护的法益,导致某种社会关系的断裂。欲修复有序和谐的社会关系,须架构良性运行的治理模式。犯罪综合治理是我国的基本模式,但对甘青藏等民族地区的犯罪治理,在制度安排上应高度考量当地实情,遵从刑事法律谦抑原则,秉持法律多元主义立场,彰显刑事法的实质理性,改造和调适诸如刑事习惯法、乡约村规等具有"地方性知识"的解纷资源,通过适度变通刑事法律、分区治理、积极展开犯罪预防、制定并实施公平详备的社会政策以及有效整合社会资本等途径,均衡各方主体利益,形塑符合本土需求和民众认同的压力疏导型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民事优先权的种类是构建民事优先权制度的核心问题.本文从厘清民事优先权的含义着手,分析了我国民事优先权的立法现状,最后结合国外的立法例及我国学者提出的相关建议稿,对我国《物权法》上民事优先权种类的设置提出若干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