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虞城特大桥跨陇海铁路转体连续梁主墩基础采用了桩径2 m、桩长92或93 m的超深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在桩基施工的重难点分析的基础上,从工艺流程、钻机选型、泥浆制备、钻孔、清孔、钢筋笼及声测管安装、导管选型、混凝土灌注等关键环节进行施工控制和技术分析,并提出了对该桩基础进行质量控制的若干措施和相应的施工建议。桩基施工完成后,检测效果良好,有效地控制了施工质量,实现了施工缺陷的提前预防。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已有震害调查表明,围岩施工塌方引起的局部缺陷段在地震作用下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二衬剥落、错台、整体垮塌等震害,而国内外隧道相关规范多关注洞口和断层的结构抗震问题,对围岩局部缺陷段关注甚少。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围岩局部缺陷条件下隧道结构震害特征及参数敏感性,以期为强震区围岩缺陷段设计及施工处置提供理论参考。研究结论:(1)围岩局部缺陷几何尺寸的增大不会改变动峰值加速度PGA、主应力、内力响应频谱变化规律,但会不同程度增大隧道衬砌主要部位PGA、主应力峰值和内力峰值大小;(2)局部缺陷位置变化(拱顶、拱肩、拱腰)具有显著的"局部区域特性",但无论缺陷位于什么部位,拱肩、拱顶均为薄弱部位,实际工程应对相应位置抗减震措施设置予以重视;(3)围岩状态越差、埋深越浅,越不利于隧道衬砌结构抗震;(4)围岩局部缺陷影响因素(缺陷位置p、围岩级别s、隧道埋深h、环向角度θ、径向长度l、轴向长度b)对隧道衬砌结构动力响应影响敏感性强弱关系为:缺陷位置p围岩级别s轴向长度b环向角度θ径向长度l埋深h。  相似文献   

3.
许旭 《铁道建筑技术》2008,(Z1):215-218
隧道通风竖井采用"中心扩孔"施工方法,用钻机进行天井施工,充分利用了机械配套设施,保证了深竖井施工工期、投资、安全、环保。对天井施工方案、施工机械、施工方法等进行介绍,并探讨了特长隧道深竖井施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锦屏二级水电站为超埋深大洞径长隧洞特大型地下水电工程,引水隧洞开挖施工过程中高地应力造成岩爆是施工的重难点之一。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采取多种措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岩爆的预测、预报及防治。介绍了深孔应力解除爆破施工技术在本工程3号、4号引水隧洞强岩爆段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在进行铁路工程的具体施工过程中,铁路道岔的施工作为铁路工程中的1个重要施工环节,其施工质量也会直接影响到整个铁路工程的后期使用性能。但是在进行铁路道岔的具体施工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施工质量缺陷等问题,这也就要求相关的铁路施工企业能够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并借此取得1个良好的施工结果。本文主要就铁路道岔施工的质量缺陷以及改进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复杂的城市环境下,对超长、超深的地铁车站基坑进行有效的安全管控,对保障基坑施工和周围环境安全至关重要。为保障基坑安全,通常情况下需对基坑的变形进行监测,并通过分析监测数据对基坑变形发展和稳定性进行判别。为克服解析解在复杂环境下过于简化,且难以对长期变形进行有效预测等缺陷,文章拟基于B P神经网络构建地铁车站深大基坑变形预测方法,并结合广州地铁22号线祈福站深大基坑工程,对该预测模型进行训练,通过对比实测数据和预测结果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初步校验。为更全面地评估该模型对长期变形的预测精度,文章还构建精细化的数值模型,对比各施工步序下的模拟结果和BP神经网络预测结果。相关分析表明文章所构建的基于BP神经网络的地铁车站深大基坑变形预测方法具有较强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澳凼三桥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缺陷,对缺陷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针对出现的问题现场所采取的处理措施,为今后同类工程的施工及缺陷处治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结合穗莞深城际轨道交通盾构隧道下穿深中通道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GTS数值模拟,对盾构隧道下穿深中通道施工过程进行分析,研究了深中通道主线敞开段结构及敞开段下桩基的变形规律,提出了相应施工建议和控制标准,为类似下穿工程提供了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广深港客运专线福田站部分采用盖挖逆作法施工,设计采用直径1.6 m 全地下钢管混凝土立柱,需在70 m深的富水软弱地层中进行施工.本文对钢管混凝土立柱施工工艺、钻孔桩施工、定位器制作安装、钢管柱吊装及验算、高强度混凝土灌注、柱与钢套筒间填砂处理等施工要点进行总结.采用了城市中心区超大超深基坑内钢管立柱施工定位技术,将钢套筒作为护壁解决了地下深层狭小空间的施工防护问题,可供同类工程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作为新型工程,由于涉及多专业、多方面知识的综合应用,施工过程中存在技术难度大、专业不协调等诸多困难,加之工程设计分人员、分专业进行。传统的设计模式在设计过程中极易出现设计冲突、设计管理无序、施工图出图效率低等难题。在BIM技术应用逐渐成熟的大数据时代,有必要在工程前期、过程中借助信息化技术施工,及早发现、解决各种缺陷与不足。在吕梁市新安大道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施工过程中,通过利用BIM技术在施工现场布置方案优化的应用、BIM技术与理正软件在深基坑施工中结合应用、BIM技术在综合管廊主体施工中的应用等,解决了狭小空间内场地布置方案优化、深基坑安全及稳定性的探索和综合管廊各专业协调不一致等问题,可快速有效地复核设计工程量,缩短了施工工期、节约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