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利用简化的轮对振动模型进行了轮对在周期性轨缝冲击作用下的响应计算,由计算结果可以看出,轮轨冲击力随着车辆运行速度的提高在迅速增长,但是阻尼对冲击力能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对于速度达到140~160km/h的提速列车,甚至达到200km/h的高速列车,当选取相对阻尼系数ζ=0.07左右时能得到比较理想的动力性能。  相似文献   

2.
道岔竖向刚度沿线路纵向分布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了固定辙叉单开道岔和可运心轨单开岔中每股钢轨支点弹性系数的计算模型及计算方法,编制了实用计算程序,并对60kg/m轨12号固定辙叉式提速道岔和可动心轨式提速道岔进行分析,给出了竖向刚度沿线路纵向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将旅客列车速度提高到140 ̄160km/h是铁路改善旅客运输质量、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是铁路面临的新课题。本文对既有双线自动闭塞区段提高旅客列车速度并相应提高货物列车速度后旅客列车起停附加时分及货物列车起停附加时分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进而对旅客列车提高速度后的列车追踪间隔时间I追、列车到达间隔时间I到、列车出发间隔时间I发和列车不停车通过车站间隔时间I通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得出  相似文献   

4.
高速列车充分利用粘着制动距离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高速列车充分利用粘着制动距离的计算方法。用本文提供的方法,我国250km/h高速客车的制动距离可定为2500m。  相似文献   

5.
电动车组模糊多层次故障综合评估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200km/h电动车组的主要部件可能发生的故障现象,确定其主要件的故障等级。建立了一个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估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实现了列车故障等级的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我国准高速及提列车转向架抗侧滚扭杆的设计与构造工艺;对其柔性系数以及列车以200km/h通过半径1500m和300m曲线时有无抗侧滚扭杆工作情况下对车体有的影响进行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固定辙叉结构不平顺对列车过岔动力特性的影响,基于岔区轮轨系统动力学及轮轨接触关系理论,以12号提速道岔固定辙叉为例,分别建立了翼轨不同加高设计方案下的辙叉模型以及CRH2型车车辆模型,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翼轨加高设计对列车过岔动力特性、过岔速度以及行车平稳性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列车过岔时,随着翼轨向外弯折,其轮轨接触区域开始外移,并由此造成辙叉区轮对质心垂向位置的降低;通过设置合理的翼轨加高值,可有效降低辙叉区轨道的竖向结构不平顺,进而抑制轮对质心垂向位置的降低,提高列车过岔的平稳性及旅客乘车舒适度;固定辙叉翼轨加高设计,可有效改善列车直向过岔动力特性,但对侧向过岔效果有限;当加高值设置为3 mm时,翼轨加高优化的效果最佳,与无加高设计相比,加高后列车直向过岔第一轮对横向和垂向轮轨力最大幅值分别降低了45.8%和30.3%,车体横向及垂向加速度则分别降低了42.2%和26.1%;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过岔时的轮轨动力响应也开始逐渐加剧,合理的翼轨加高设计将有利于提高列车的过岔速度. 研究成果可为我国铁路线路道岔固定辙叉的结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广义变分原理的铁路无缝道岔计算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继承现有试验成果的基础上,将广义变分原理应用于铁路无缝道岔结构体系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铁路无缝道岔计算理论,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计算模型,在假设钢轨纵向位移函数的基础上,计算了无缝道岔结构体系各部分的能量,通过广义变分法建立了结构体系的平衡方程,编制了计算程序,分析了固定辙叉无缝道岔钢轨温度力与位移。  相似文献   

9.
60kg/m钢轨12号固定辙叉无缝道岔铺设的理论计算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当量阻力计算理论,分析计算了目前使用的60kg/m钢轨、12号固定辙叉无缝道岔在不同铺设条件下的里轨伸缩位移、基本轨附加温度力、尖轨尖端位移、限位器螺栓剪力等,为该类型提速道岔在跨区间无缝线路的铺设和养护维修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高速车辆与道岔空间耦合振动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给高速道岔结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运用高速列车-道岔空间耦合振动理论,以道岔结构不平顺为激励,分析了高速列车通过道岔时的轮轨作用力、车辆和道岔的振动特性.结果表明:辙叉处轮轨冲击比转辙器处剧烈,轮轨力和车辆系统的加速度存在4个峰值;尖轨和心轨的振动加速度比基本轨大,而衰减比基本轨慢;间隔铁传递的垂向力大于枕上压力.  相似文献   

11.
轨道参数对无缝道岔组合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有限单元法,建立了组合无缝道岔钢轨纵向力及位移的力学计算模型,编制了计算软件,并以12号固定辙叉无缝道岔为例,分析了不同轨道参数对组合无缝道岔钢轨附加力及位移的影响,并与其对单组无缝道岔的影响作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道床纵向阻力对组合无缝道岔钢轨附加力及位移的影响要明显大于单组无缝道岔,扣件阻力和限位器间隔对组合道岔和单组道岔的影响差不多,扣件阻力对组合道岔的影响略大于单组道岔,而限位器间隔对组合道岔的影响略小于单组道岔,相比单组无缝道岔,保持组合道岔道床质量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线路爬行对无缝道岔受力与变形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无缝道岔辙叉及辙跟结构不同,则纵向力的传递机理不同,致使不同结构的无缝道岔受力与变形规律不同。分析比较了固定辙叉、长翼轨可动心轨、短翼轨可动心轨三种辙叉型式、限位器及间隔铁两种辙跟型式的无缝道岔纵向力传递机理及无缝道岔各部件受力及变形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提高线路阻力,控制无缝道岔前后线路的爬行量,有利于提高无缝道岔的铺设轨温范围。  相似文献   

13.
不同结构无缝道岔的纵向力传递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比较了固定辙叉、长翼轨可动心轨和短翼轨可动心轨3种辙叉型式、限位器及间隔铁2种辙跟型式的无缝道岔纵向力传递机理及其对无缝道岔各部件受力和变形的影响.研究表明,辙叉采用长翼轨可动心轨、辙跟采用限位器是一种较合理的无缝道岔结构.  相似文献   

14.
铁道车辆通过辙叉时的垂向动力模拟计算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在车辆-轨道垂向系统统一模型的基础上,提出铁道车辆-辙叉相互模型。对道岔结构作一定的简化处理,针对道岔垂向几何不平顺,运用轮轨系统耦合动力学理论,模拟计算得到车辆通过道岔辙叉时的轮轨冲击力以及车体、辙叉、岔枕和道床等振动响应。模拟结果显示:辙叉叉心处的不平顺空间,是直接影响轮轨冲击力的部位,它可以引起较大的轮轨冲击力,并引起车辆与轨下基础结构振动。  相似文献   

15.
为确定合理的岔桥相对位置,建立了列车-道岔-桥梁耦合系统的振动分析模型,用数值模拟法,分析了350 km/h、18号渡线道岔布置于6×32 m的连续梁上,岔桥相对位置对列车、道岔及桥梁的各项动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岔桥相对位置对最大动轮载、轮缘力、尖轨及心轨开口量、车体运行平稳性的影响不显著,对最大减载率、脱轨系数、钢轨动应力及桥梁振动加速度的影响较大;最优的岔桥相对位置是道岔辙叉部分布置在列车运行方向上距离第3跨桥墩1/8~1/4跨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讨论了京沪高速铁路的速度目标值对工程造价及运营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对难以改建的固定设施的技术标准,应采用较高的速度目标值(300km/h);对以后易于改造的设备,建议采用较低的目标值(200km/h)为宜。  相似文献   

17.
本文建立了无缝道岔有限元分析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各种阻力的非线性特性,以12#固定辙叉式无缝道岔为例,经过编程计算,得到了在不同轨温时,道岔上各钢轨的位移和纵向力;并讨论了扣件阻力、间隔铁阻力和道床阻力对钢轨位移的影响,计算发现三者对无缝道岔稳定性影响较大,并且均应取较大值对钢轨稳定性更为有利.通过与相关文献的对比,证实了本文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道岔区轮轨系统空间耦合振动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基于道岔结构主要特点,并将其理想化,建立了道岔区内轮轨相互作用的空间耦合振动模型,以我国12号提速道岔为例,分析了可动心轨式道岔与固定辙叉式道岔动力性能的差别,探讨了客货车对可动心轨道岔的适应性以及尖轨冲击角对轮轨间横向动力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地指导无缝道岔的设计、施工和维护,探讨了不同线路间存在铺设锁定轨温差时,铺设锁定轨温差对无缝道岔受力和变形的影响以及与道岔联结型式、道岔号码、辙叉型式和道床纵向阻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当无缝道岔与相邻线路或相邻道岔间存在铺设锁定轨温差时,传递至无缝道岔上的纵向力增大,导致无缝道岔受力与变形增大.  相似文献   

20.
混编或空载货车通过中等跨度桥梁横向振动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现场实测桥梁(中等跨度上承式及半穿式钢桁梁)振动波形的分析,探讨了混编列车通过桥梁发展脱轨事故的原因。提出当车速为60~70km/h时,带有磨耗型踏面的空载货车横向蛇行振动频率为1.5~2.9Hz,与桥梁带截横向自振频率相符,引起共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