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汽车杂志》2007,(12):40-41
一场轰轰烈烈的“换标”运动,正在国内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中迅速蔓延。多家自主品牌企业突然不约而同地摒弃使用多年的旧车标,换上品牌内涵更丰富、视觉效果更强烈的新标识。近期最为引人注目的“换标”新闻,莫过于吉利汽车360万元全球征集新标的最终揭晓,而不久之前,长城汽车已正式宣布启用新标识,比亚迪也将在年内上市的新车F6上悬挂新车标。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汽车自主品牌换标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阐述了几个主要汽车自主品牌新车标的文化内涵,分析了汽车企业集体换标的诸种原因,并对如何进行汽车自主品牌建设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陈晓凤 《汽车情报》2007,(35):11-12
换标热后的忧虑 2007年是中国汽车自主品牌扬眉吐气的一年,其产销售量突飞猛进,在市场争夺战中几乎与合资品牌打了个平手。然而提升产品内涵的创新能力却不容乐观,诸多自主品牌依然没有走出模仿阴影。  相似文献   

4.
“自主品牌”果然依旧是今年“两会”汽车业代表和委员热论的焦点之一。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我国汽车年产量已达440多万辆,全年销售轿车近200万辆,但其中真正属于中国自主品牌的轿车只占10%左右,其余近是外国品牌的天下,KD风潮近乎漫卷。曾有业内人士就此认为,这表明我国汽车工业经过20年的引进和合资后,以市场换技术、继而培育中国自主品牌的战略设计不仅没有实现,事实上已经失败。  相似文献   

5.
2007年11月6日,历时302天,汇集全球智慧的吉利集团360万元大奖征集车标,在北京吉利大学隆重揭晓。一时间这一新闻成为汽车界的美谈。从2006年年初开始,自主品牌汽车厂商先后有华泰、双环、江淮、海马、长安、长城六大汽车品牌更换车标,只不过此次吉利汽车的换标最为高调。  相似文献   

6.
2005年我国自主品牌轿车市场占有率已达23.5%,成为按国别划分的细分市场中增长最快的;2006年前10个月,自主品牌轿车的国内市场份额已升至26.4%,按国别分首次超过日系、韩系、德系、美系、法系品牌,位居第一。以奇瑞等为代表的一批自主品牌汽车用实力说话,用数字证明中国快速增长的汽车市场绝不仅仅是用来"换技术"的,只要能果断抓住机遇,自主品牌汽车大有可为。2007年,自主品牌轿车国内市场份额这一对中国汽车工业非常关键的数字值得我们继续期待。  相似文献   

7.
自2011年以来,我国汽车市场总体上呈现减速增长态势,伴随着汽车消费的日益升级,乘用车市场呈现两极分化;一方面主流合资乘用车企业凭借产品优势,继续保持较大幅度增长,特别是利润总额;另外一方面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固守低端市场,市场占有率不断下滑,企业经营面临较大挑战。为帮助我国自主品牌竞争力的改善和提升,本文对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和合资品牌乘用车企业进行竞争力对标分析,并针对自主品牌竞争现状提出了我国自主品牌竞争力改善和提升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自2011年以来,我国汽车市场总体上呈现减速增长态势,伴随着汽车消费的日益升级,乘用车市场呈现两极分化;一方面主流合资乘用车企业凭借产品优势,继续保持较大幅度增长,特别是利润总额;另外一方面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固守低端市场,市场占有率不断下滑,企业经营面临较大挑战。因此,非常有必要系统地进行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竞争力对标,从而指导我国自主品牌竞争力的改善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概念实质上包含了四层含义:(1)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竞争力分析是相对于合资品牌企业的竞争力;(2)体现为产品或服务优势;(3)体现为企业持续拥有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国汽车“以市场换技术”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中国汽车要不要发展自主品牌?中国汽车如何发展自主品牌?这些问题在业内近几年可以说争论不休。从理论层面上,这些问题的多角度认识无论怎么看都自有道理,但作为企业来说,如何在认识的矛盾漩涡中把握好前进方向,却是“性命攸关”的。上汽作为国内合资企业最多的汽车大集团,如何处理合资与自主发展的关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川页 《汽车情报》2006,(36):15-15
自强调“自主创新是国策”以来,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春天来了。继一汽奔腾、吉利远景和长安奔奔,金秋10月,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又获丰收,18日,比亚迪F3轿车推出新款;24日,上汽首款中高档自主品牌轿车荣威(Roewe)750正式亮相;第2天,天津一汽威志轿车正式上市;  相似文献   

11.
蒋励 《汽车与配件》2007,(20):34-37
中国汽车工业经过二十年的合资合作,汽车制造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中国汽车工业当初所追求的以市场换技术,从而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汽车产品的愿望不但没有实现,反而导致原有自主开发能力减弱、产业发展面临“空心化”的危险。有介于此,新颁布的《中国汽车产业“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中国将着力增强汽车产业的创新能力,大力引导汽车产业加大自主品牌产品的研发和推向市场的力度,扩大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提高自主品牌的产业竞争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张韵 《轿车情报》2012,(4):154-159
作为第一辆换上“北”字新标的北京汽车,似乎让我们等得实在太久了。北京汽车有着多年合资品牌的经验,之前收够萨博又闹得满城风雨。而合资多年的北京汽车到底会造出怎样的自主品牌家轿呢?我们很期待……  相似文献   

13.
(一)前一阵,在闻名于世的博鳌亚洲论坛会的汽车夜话现场上,龙永图先生再次就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问题发出奇特系列言谈,引发了汽车界广泛重视。他说:“今后能不能不要提自主品牌的汽车?”“在电视里服装行业很少提自主品牌,只有汽车天天喊自主品牌,最后连汽车老板都不知道什么叫自主品牌。”  相似文献   

14.
王莹 《上海汽车》2007,(5):10-12,17
我国汽车市场已全面进入品牌竞争,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显著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问题。文章结合国际国内汽车发展环境要求,针对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特点,分析得出自主品牌提升的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15.
发展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济全球化一个十分重要的特征就是品牌的全球化,全球市场的竞争已越来越表现为品牌的竞争。在汽车工业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汽车工业由于缺少自主品牌,将越来越有成为国际汽车巨头附庸的危险。因此,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打造就成了发展我国汽车工业的关键所在。本文从自主品牌的概念及重要性出发,分析了制约我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的几大关键因素,提出了培育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方法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颜树泉 《汽车情报》2006,(11):27-37
目前,我国共有商用车、乘用车品牌387个,其中自主品牌占69%,国外品牌占31%。从各产品类别来看,在97个载货车品牌中,90%是自主品牌,在158个客车品牌中,76%是自主品牌,也就是说,在商用车领域自主品牌汽车占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在乘用车领域,国外品牌的优势地位十分突出,以轿车为例:在目前国内在产的90个轿车品牌中,自主品牌只有30个,只占有1/3的份额。  相似文献   

17.
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急剧下降 按照自主品牌、美系、日系车、欧系、韩系等进行划分,短短8个月间,自主品牌汽车从市场占有率第二上升到第一,又从第一回到第二。令人惊讶的是,自主品牌汽车在短短3个月内市场占有率下降了近7%。  相似文献   

18.
发展自主汽车品牌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汽车工业是国家的支柱性产业,具备一批强势自主品牌是汽车工业实现“自主发展”的关键。文章分析发展自主品牌的重要性,我国自主汽车品牌发展现状、发展前景,提出一系列支持自主品牌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国际化发展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荣亮  过学迅 《北京汽车》2008,(3):11-13,21
文章分析了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现状,通过对促使自主品牌汽车走向国际化动因的深入剖析,考察了自主品牌汽车国际化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国际化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0.
依据构建供需模型分析了我国汽车市场对合资品牌与自主品牌汽车的需求特点,并结合实际情况,归纳了我国汽车企业创建自主品牌的三种主要模式.在此基础上分别针对每种模式分析了各自的优劣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