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的印象中,汽车是美国的“主宰”。 到过美国的人,谈得最多的是汽车。生活在美国的人,总爱说:“离开了汽车就无法生活。”所以,在人们的概念中,汽车是美国“现代化”情结中的象征,也是最具美国文化特质的典型。因为在美国社会文化“多元化”特征中,迄今还没有一种文化比汽车文化更活跃,更普及,更能渗透到美国人的“血液”里—生活。  相似文献   

2.
哲学的超越     
潘建新 《汽车知识》2010,(10):112-112
纵现历史,德国人本茨用奥托发明的四冲程汽油发动机技术,在1885年造出了全世界第一辆“汽车”,所以,全世界人都认可德国人发明了汽车。1908年,美国人福特实现了流水式生产汽车,从而让汽车真正走入了人们的生活,因此,全世界人也认可美国人发展了汽车。1980年时,日本人第一次超越了美国人,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而一举成名的丰田精益生产管理模式,也让全世界人认可了-日本人创造了汽车市场。  相似文献   

3.
到过美国的人,亲眼看一看汽车在美国人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美国被称为汽车轮子上的国家了.  相似文献   

4.
轿车外罩     
无论谁都希望拥有一部美丽的汽车,但是假如你将漂亮的轿车随意停在野外,很容易被人弄脏或损伤,令你心痛不止。那么你想过为心爱的汽车披上一件外套吗?图中这种护罩便是美国加州一工厂的新产品,它由  相似文献   

5.
张乃超 《车时代》2014,(7):15-15
在美国的汽车文化中,最代表美国人个性的车型莫过于肌肉车和皮卡,他们见证了美式汽车文化的发展和辉煌。相比肌肉车而言,皮卡在美国的影响则更深远,它代表着美国人追求自由的民族个性,也代表着美国生活。  相似文献   

6.
大富豪     
这部玩美夸张感觉的汽车。除了令你m董口呆二外 脑海中会呈现美国荷王污巨星出席奥斯卡颁奖典礼或超级畜家盛装赴会时下车一刻的情景。美国人再爱表现自己 看看优皮一族独特的皮衣粉十目就知道其”貌不惊人誓死你一的本色 将这种独特的文化融人汽车设计上。令人 盼”一声叫出来们汽车这种风气不但在美国流行连制造仿古汽车的口本*。。。。h车厂亦感到兴趣 推出一部车身长度达52砒。,。幸财【达3425mr、车身13g度达旧80mm的轿跑车 称为L。-S。yid,。  相似文献   

7.
提起法国,人们的第一联想就是浪漫,法国式的浪漫无一例外地与鲜花、时尚服装、香水、联系在一起。只有你真正到了法国,才会发现其实法国人的这些浪漫表达体现了他们对优雅、精致、舒适生活的追求。另外,说到法国的浪漫与精致生活,我们还能想到法国的汽车工业。和其他汽车生产大国相比,法国汽车依靠自身的特质确立了世界领先的地位。保守的英国人发明了蒸汽机,从此,人们开始习惯了“轮子”上的生活;严谨的德国人发明了汽车,从此,人类的足迹可以踏上了世界上更多的角落;浪漫的法国人给汽车生活注入了更多的浪漫色彩,从此,汽车与浪漫有了一份不解之缘,雷诺汽车作为法国汽车的代表,它的百余年的历史演绎了一场沧桑、辉煌的经典传奇。  相似文献   

8.
美国是汽车的王国。美国人口才2.4亿.但全国登记在用的轿车就达1.3亿辆.平均不到两个人就有一辆车。开车是美国人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相似文献   

9.
《轿车情报》2011,(7):188-191
德国人发明了汽车。而美国人则给生活安上了轮子。确实,在亨利·福特发明T型车之前,汽车一直是上层社会的消费品。高昂的售价和奢华的装饰让汽车远离普通劳动人民。这一切在1905年得到了改变,福特推出了普通人买得起的T型车,汽车得以在世界大行其道。在美国有限的200多年的历史里,有关汽车的历史占了几乎一半。可以说,汽车是改变美国历史的推动力,也是美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在这个崇尚自由民主的国度里,  相似文献   

10.
科德810对你可能是个陌生的名字,但在美国它曾经家喻户晓,名气胜过凯迪莱克和林肯。在美国人心中科德810是最伟大,但最不幸的汽车。它那戏剧化的经历始终蒙着一层神秘而悲怆的色彩,并由此产生出不少误解。例如,绝大多数美国人会告诉你科德810是一种昂贵的汽年,一座黄金打造的轮上  相似文献   

11.
《汽车生活》2009,(3):153-153
一本满载梦想、知识和趣味的精英汽车读本,一本追求新视野的精英爱车族杂志。旨在发掘汽车与人的生活关系,通过讲述汽车所带来的不同生活体验和文化,从生活、文化、艺术、技术的角度欣赏汽车,抛开枯燥的技术数据,用更宽广的视野,从生活的角度体验汽车带来的知识与趣味,体会汽车所带来的更辽阔、更多姿多彩的生活和经历。从追求梦想,到认知层面,《汽车生活》将成为一本有品牌意识和含义的杂志,代表着对汽车有独特见解的精英对生活和知识的追求。参与我们的订阅计划,让这本以梦想驾驭生活的《汽车生活》杂志,伴随你的梦想一齐启程。  相似文献   

12.
车到底给你的生活带来了多少乐趣,生活会因为车发生什么惊人变化?有些缘分你是你不能预计的。车,一个玄妙韵东西,它使一群有着共同汽车审美情趣的人有了交集。车给我们打开一扇门,告诉我们这里发生的故事。这期车主俱乐部,看看3位逍客车主俱乐部成员的逍遥生活。  相似文献   

13.
大众乐园     
人常道:钢筋铁骨做就的汽车不过是冷冰冰器物。然而,在汽车诞生的第二年,即1887年,法国便产生了《汽车》杂志社,并举行了世界上第一场汽车比赛。我们更无须说如今汽车与人们生活的紧密相连。不是所有器物都能够引发出一种文化,但无疑汽车已然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文化。尤其当你置身于位于德国沃尔夫斯堡的大众汽车城时,一种艺术化的汽车文化便扑面而来。  相似文献   

14.
有人说,美国是一个装在汽车轮子上的国家,此话不假。2005年,我在美国访学的半年时间里,在纽约、华盛顿市、费城、大西洋城以及几所大学等,第一感受就是无论在商场、机关、企业、学校、社区、街道、教堂、住宅区、棒球场、篮球馆、海边、游泳池,几乎所有公共场所都会修建和划留大片的柏油路面停车位。你会感到外面的车比人多,街上跑的,路边停的都是一片一片,一排一排世界各国生产的各式各样汽车,公路上很少看到人在步行。比如美国的乔治亚州,注册的汽车数量甚至超过了当地的人口数量。2005-07—29,遭受“卡物尼娜”飓风袭击的新奥尔良,除了人们逃生带走的汽车外,光停在新奥尔良灾区被洪水浸坏的汽车就达35万辆之多(该地还有部分不富的黑人家庭不拥有私家车)。汽车成为美国人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美国人做什么事都离不开汽车,离开汽车寸步难行。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美国是“轮子上的国家”。这句话的意思有两层:一是说美国人生性好动,不惯囿于一地的生活,总是喜欢游走,向生活不断索要新鲜和刺激,因此美国文化也是“在路上”的文化。二是说美国是汽车生产大国,普及率相当高,所以整个国家的日常生活,不管是阔人还是穷人,不管是白领还是蓝领,皆是建立在汽车轮子上的。  相似文献   

16.
肌肉情结     
美国人不单单在身材上崇拜肌肉感,在汽车上也有肌肉之情。克莱斯勒的新旗舰——300C继承着20世纪60年代美国肌肉车的传统,继续在世人面前展示着它的刚毅之美。当然,假如你是一个狂热的汽车改装爱好者,那么不妨也像这辆300C一样,一显另类。  相似文献   

17.
《汽车杂志》2005,(1):178-178
ROAD AND TRACK是为汽车狂热者做的!如果说CAR AND DRMER是比较偏爱美国车的,那么ROAD AND TRACK则是站在美国的立场观察世界的市场!在这里你找不到车厂的策略,却可以找到很多和读者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情。你在里面可以找到很多关于汽车和驾驶的特色故事、休闲娱乐以及赛车报道。  相似文献   

18.
顾英 《汽车运用》2002,(7):27-29
在美国,自从福特T型车问世以来,汽车已经成了美国人工作和娱乐时必不可少的代步工具。人们用自己的薪水去购买汽车,已成为他们工作和生活的重要追求之一。……  相似文献   

19.
《轿车情报》2011,(7):88-91
这是一场文化之旅。在地球的另一端,一个仅史的事件。那里曾经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生活方式,却也难逃令人扼腕叹息的沉沦命运当中国接过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这个接力棒.汽车发展历程无疑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享这个“车轮上的国度”辉煌的文明。有200多年文明史的国家曾经不断诞生着影响汽车历诞生过无数令人血脉喷张的车型,创造了令人羡慕的成为世界第一大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国的时候,美国的本期专题,让我们带你走进美国的汽车世界,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美国是个装在汽车轮子上的国家,此话真的不假。2005年,我在美国访学的半年时间里无论是在伊利诺州、路易斯州、印地安娜州、密西西比州、芝加哥、纽约、华盛顿市、费城、大西洋城以及美国几所著名的大学等,第一感受也是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无论在商场、机关、企业、学校、社区、街道、教堂、体育和游乐场等,几乎所有的公共场所都会修建和划留大片的柏油路面停车位。你只要走出家门,就会感到外面的车比人多,街上跑的,路边停的都是一片一片,一排一排,一溜一溜的世界各地的各式各样的汽车,公路上几乎看不到行人步行。有的城市,比如,美国的乔治亚州,注册的汽车数量甚至超过了当地的人口数量。2005年7月29日,遭受“卡特尼娜”飓风袭击的新奥尔良,除了人们逃生带走的汽车外,光停在新奥尔良灾区被洪水浸坏的汽车就有35万多辆。汽车成为美国人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美国人做什么事情都离不开汽车,离开汽车就寸步难行还真不夸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