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3.
通过测试得到120 km.h-1重载货运机车牵引2万t组合列车时,中部从控机车车钩装置的动应力和纵向车钩力数据,对这些数据采用雨流计数法进行统计分析,获得了机车车钩装置的载荷谱(应力谱)。对车钩装置的载荷谱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确认车钩装置的载荷谱分布特征符合威布尔分布,由此获得车钩装置载荷谱的威布尔分布函数。试验和研究获得的机车车钩装置载荷谱及其分布函数可用于大功率机车车钩装置的结构可靠性设计及相关部件的可靠性评定。 相似文献
4.
5.
6.
本文采用有限元模型,用梁单元模拟曲轴的主轴颈,曲柄销和曲柄臂,通过对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的分析,得到曲轴各轴颈载荷,轴颈弯矩,曲柄臂弯矩及其它们的变化模式,文中着重讨论了平衡重对曲轴载荷的影响,通过对一算例的分析,得出与传统认识不尽一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8.
构架载荷谱分析是对构架进行疲劳可靠性评估的基础,现以某一车型的跟踪实验为背景,运用测力弹簧方法记录动力转向架轴箱弹簧的垂向载荷时间历程。选取某一运行区间的载荷数据作为样本,并将样本按速度等级划分,再次选取若干天相同线路相同区段的数据对样本进行扩充。联合不等组距及随机平均滑动直方图法,利用雨流计数得出载荷谱。根据载荷谱用极大似然法估计随机载荷在对数正态分布下的参数。最后根据累积分布函数曲线从统计学的角度给出一个运行区间内载荷幅值分布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根据载荷谱特点重新调整组距并对直方图进行平均处理有助于快速获得满足卡方校验的参数估计值;在一个运行区间内,速度200km/h以下时,随着速度的提高载荷谱中大载荷出现的概率明显提升,此时这一规律与速度关系显著与加速,减速关系不显著。当速度超过200km/h时大载荷出现的概率仍然较高,但其统计特性会受到速度,区间,加速,减速多种条件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实例对发动机特性曲线的拟合方法进行比较,阐明了利用线性回归法、3点拉格朗日插值多项式法和利用EXCEL电子表格自带的多项式函数拟合发动机特性曲线的异同,并推荐了适合一般液力传动轨道车辆发动机特性曲线的拟合方法。 相似文献
10.
试论物资采购数学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俞彬 《铁道物资科学管理》1999,17(5):33-34
简述了建立物资采购数学模型的必要与可能性,分析了数学模型中各个参数的意义,阐述了三个物资采购数学模型的算法,提出了数学模型建立时的几个难点。 相似文献
11.
12.
论述利用载荷谱进行车辆零件的疲劳试验和零件强度、可靠性及寿命等的计算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程序。介绍这种载荷谱的生成方法。 相似文献
13.
货车车体疲劳载荷谱的编制及验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5000t重载列车的动应力测试,参照AAR机务标准,编制了车体测点应力谱、心盘载荷谱、纵向载荷谱以及侧滚载荷谱。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C70型通用敞车车体进行了计算,并利用编制的载荷谱计算车体测点的损伤,然后与按照应力谱计算出的损伤结果相比较,验证了载荷谱,最后分析了利用分力谱来计算车体损伤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我段SS3B型4189,4226号机车因牵引、制动特性混乱,无法正常运行;而库内高低压试验又一切正常。通过跟车查找判定为速度反馈信号V0丢失。现针对这种情况作一些分析。1电子控制柜A组功能简介SS3B型电力机车电子柜A组主要功能是实现牵引、制动控制,... 相似文献
15.
16.
机车当量公里数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简要分析了机车检修周期单一地由走行公里或运用时间来确定所存在的不合理之处,提出了机车当量公里的概念,并建立了机车当量公里的数学模型,将机车运行过程中的公里量、负荷量和时间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确定机车检修周期的新标准. 相似文献
17.
铁路电气化工程接触网专业上部安装作业能否一次到位,关键在于其数学模型建立得是否完善科学,特别是新的装配结构的出现,没有成熟的技术经验可以借鉴。本文以秦沈客运专线电气化工程为背景,详细介绍了采用组合承力索线夹的支柱装配计算的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 相似文献
18.
运用代数法建立了圆环各类轴测投影图的通用数学模型,并对投影中轮廓线的可见性进行了分析,并导出了可见轮廓线端点坐标的计算公式,为计算机辅助绘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地铁候车厅客流运动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上海地铁一号线车站候车厅内的客流运动进行实地观测和统计分析,借助流体力学比拟思想,将地铁站台内的客流运动比拟为一维和二维空间流体的运动,从而建立了定量描述地铁站台客流运动的数学模型。选取的观测对象为上海地铁一号线人民广场站和陕西南路站,在观测中发现同一列车在同一站点不同车门上下车人数呈空间不均匀分布,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地铁候车厅近车门处客流速度一密度的一维和二维数学模型。根据模型计算了上车时间,将其与实测数据比较,两者吻合较好,表明该模型具有合理性。通过应用该模型,显示了其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