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了现有公交调度方法中大间隔发车、局部收敛与时间不协调等问题,以最大同时到站次数和最大同时到站车辆数量为优化目标,以末车定时、站点允许排队长度、服务质量、线路服务时间跨度为约束条件,建立了公交时刻优化方法,设计了基于网络选点规则和网络同步规则的求解算法。计算结果表明:当公交网络中存在2条线路与2个站点且发车时间在30min内时,应用提出的方法,在2个站点共产生3次同步,线路1的发车时刻分别为第5、15、20、30min,线路2的发车时刻分别为第0、10、30min;与现有方法相比,同步次数减少1次,发车时刻完全分布于规定时间内,消除了剩余时间,获得了非均匀化的发车间隔,体现了同步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城市公共交通》2010,(5):17-17
大连公交客运集团有限公司于2006年10月20日投入13台豪华客车,开通了环城旅游线路。线路全长30公里,运行时间约90分钟,发车间隔30分钟,周六、日及节假日发车间隔缩短为20分钟。所设12个站点,基本涵盖了大连市内主要旅游景点。线路采用日票制,票价10元,车票可在始发站调度室或乘车时购买,  相似文献   

3.
协调公交站点的服务能力与公交车停站需求,是提高城市交通系统运行效率的重要手段.本文在已知公交车运行线路、发车间隔、停车站点位置、停车站点泊位数信息,并假设公交车在道路路段上运行时间、停站点停驻时间满足概率分布条件下,研究整个城市公交站点的服务可靠性,得到了公交车站点服务可靠性概率计算公式,并定义了α-可靠度来衡量公交车站点服务可靠性.通过本研究发现:公交车站点相遇概率具有时间周期性,公交站点服务可靠性不仅与公交车运行线路的设置、发车间隔长短、停车站点位置设置、停车站点泊位数信息有关,还与交通系统中的路段旅行时间可靠性、公交车站点停车时间可靠性存在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重庆公交     
正服务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重庆"小巷公交"发车了!6月18日,重庆首批2条"小巷公交"试点线路3200路、3208路开行。▲票价2元纳入主城公交1小时免费优惠换乘3200路:线路配置车辆5部,运行大坪新世纪至企业天地,全程6.45公里,运行30分钟,班次间隔6-15分钟。开收班时间7:00—20:00。沿途停靠站点:顺向:大坪新  相似文献   

5.
北京地铁从4月21日起,1号线早高峰(6:30~9:00)发车间隔由2分30秒缩短为2分15秒,晚高峰(17:30~19:00)列车运行间隔2分30秒保持不变;2号线内环早高峰和外环晚高峰发车间隔由2  相似文献   

6.
当初高速公路刚刚出现的时候,对铁路的冲击也很大,为了在市场上站住脚,铁路后来多次提速、调图.通过减少在小站点的停靠、调整发车时间,才有了现在的很多线路夕发朝至。  相似文献   

7.
出行时间是从乘客角度评价公交系统合理性的重要指标,在规划层面出行时间主要与公交线网和发车频率设计有关。现有的研究主要是依据已有站点及规划线路数量首先确定公交线网方案,然后设计每条线路的发车频率,但将线网规划和发车频率分开设计导致最终得到的结果不是整体最优。据此,本文构建了公交线网及发车频率同步优化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遗传算法实现模型求解,并引用一实际历史案例对公交线网及发车频率同步优化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为规划区域设计出乘客出行时间最小化的公交线网以及与公交线网相匹配的发车频率方案。  相似文献   

8.
正继与珠海、佛山、江门等城市开通跨市公交后,2018年12月28日,中山跨市公交再添新线路,首条中山-广州跨市公交线路——中980路线正式开通。中980路线全程30.5公里,途经福源路、金三大道、省道S111、珠江大道、凤凰大道、市南大道共22个站点,道路条件良好,全程65分钟。中山发出的最早班车是6:30,广州发出的最晚班车是19:30,发车间隔为15~20分钟/班。实行无人售票分段计价,全程票价4元,  相似文献   

9.
利用杭州市公交线路站点GIS数据和车辆运行GPS数据进行分析,将公交车到站时间分为站点停靠时间和站间行程时间,得到公交车站点之间运行可能总时间的分布概率.通过实际的公交路网结构,定义扩展的公交网络有效路径.在考虑公交线路联合发车频率和根据乘客路径选择的广义成本下,建立出行策略与行程时间不确定下的公交客流分配模型,并将公交线路发车时刻表引入用户均衡模型中,设计了基于扩展网络最短路的Method of Successive Average(MSA)算法求解,通过对两个交通小区间高峰小时的客流分配结果验证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公交线路各站点的客流情况,同时考虑到公交公司的发车能力,建立适合于优化公交调度的数学模型。该发车间隔优化模型兼顾了乘客和公交运营公司的双方利益,将乘客的等待时间转化为乘客付出的广义费用来衡量乘客的利益,以运营公司全天的发车所需费用来衡量公交运营公司的利益,同时,以公交车平均满载率和全天总发车次数作为约束。所得优化结果,既减少了公交公司的运营成本,又节约了乘客的候车时间,能较好地兼顾乘客及运营公司的利益。  相似文献   

11.
《交通标准化》2008,(24):104-104
11月8日11时30分,由台湾马祖经贸文化交流联谊会理事长陈雪生带领,来自马祖、金门及台湾本岛的400多名乘客,搭乘“台马”轮从台湾基隆经马祖抵达福州马尾港客运码头。这是台胞首次乘船自台湾本岛抵达大陆,也是马尾至马祖航线首次延至台湾本岛。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多编组均衡发车导致的大小编组列车利用率不均的问题,本文构建了轨道交通多编组列车开行方案双层规划模型.上层模型以大小编组发车频率为决策变量,乘客出行费用和企业运营成本最小为目标;下层模型以列车编组和发车间隔为决策变量,大小编组列车间的满载率均衡程度最大为目标,并设计嵌套遗传算法求解.算例分析表明:当列车编组和发车频率一定时,大小编组列车均衡发车时平均满载率相差 50%,非均衡发车时两者仅相差 0.8%,这说明非均衡发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列车满载率均衡性;大小编组列车均衡发车时,列车编组辆数不宜相差过大,非均衡发车时可以通过调整发车间隔的方法提高列车满载率的时空均衡性.  相似文献   

13.
公交车发车频率的确定是公交运营调度的主要内容。受车站附近其他公交车的影响,乘客在各站点的可接受公交车容量和等车时间是不相等的;平均可接受公交车容量是乘客心理容量的平均值,如果车内乘客数量超过该容量,则采用容量向量来解释乘客上车过程。文中以运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函数,在车辆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建立分析模型,应用遗传算法求解最大利润下的最优发车频率,并运用实例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给定配车数情形下,考虑站点滞留乘客和服务水平等现实约束因素,以乘客总出行时间最小为第一目标,以极大化企业最大利润为第二目标,本文提出一类配合大站快车的多目标单线组合调度模型,确定大站快车途经站点,并计算全程车和大站快车的发车频率.根据问题特征,引入乘客出行时间价值的概念,利用加权法实施多目标的优化,设计启发式算法求解该问题的非劣解.最后,以某线路为例,探讨了发车频率、折返点位置和费用的关系,并分析了公交服务水平、期望拥挤对调度方案的影响,并与现有单一调度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从而验证模型和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以公交站点作为动态网络的节点,融合车辆分布与站点乘客需求对公交网络服务均衡性的影响,构建以站点乘客总等车时间为边权的公交动态网络模型,确立公交网络服务与公交动态网络结构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以动态网络的时空均衡性为目标,构建网络的状态识别机制,并分析了客流高峰、平峰条件下,公交动态网络在时空上的变化规律。最后,以优化动态网络的时空均衡性为目标,建立普通线路发车频率优化模型。通过实例计算发现,该模型可以获取稳态网络目标下普通线路的最优发车频率,为公交车辆调度的相关问题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轨道交通》2008,(7):19-19
首都机场轨道客运专线于7月上旬开通试运行,发车间隔为10分钟,拟采用单一票价。7月2日,机场线的票制票价召开听证会,听证内容为采用单一票制,票价每人次25元或30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公交站点的停靠线路数和各停靠线路的运行特征着手,以各线路车辆合理、顺序、无延误地到达站点和从站点出发为优化目标,以公交站点的最大停靠能力和满足乘客的出行要求为约束建立优化模型,以确定各线路车辆在各时段的发车频率和依次占用站点停靠的时间段,并确定其合理的运行速度.最后通过某站点的调查数据来验证模型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上海地方交通》2010,(3):22-22,21
目前.上海市具有跨省道路客运经营许可的长途客车9000余辆(其中班线车2400余辆、旅游包车7000余辆),其中不少客运班线,已实行公交化发车。由于历史原因,上海跨省道路客运站点分散、公司多(31个客运站、33家班线公司),不按核准的线路和站点运行停靠、中途带客揽客、服务不尽如人意等情况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9.
基于旅客列车合理接续条件的发车时刻确定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编制旅客列车运行方案时,为使各方向旅客列车的到达时刻相互衔接,以缩短旅客中转换乘时间,应用同余理论,分析了2列不同方向的旅客列车到达途中大站时刻的相互关系.以先到达中转站的列车发车时刻为基点,用代数方法计算出后到达列车的发车时刻,进而找出可行解.对于多列旅客列车相互衔接的情况,可化为2列列车接续问题,利用导出的合理发车时刻的算法求解.  相似文献   

20.
社区公交的开通可有效缓解乘客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合理的站点布局可提高社区公交的客流量、促进公共交通发展。基于交通实地调查、SP调查和RP调查,对郑州市社区公交现状进行分析,分别对出行者的性别、年龄、家庭人口数、月收入、职业、出行目的进行特征分析。考虑用地性质和线路的区位影响,分别对社区公交的客流量和乘坐社区公交前使用的交通方式进行研究,分析其对社区公交的站点布设、两站点间的距离、发车间隔和发车频率等的影响,为社区公交的布设提供依据,增加社区公交的竞争力,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的出行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