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费尔南多·麦哲伦(FerdinandMagellan)葡萄牙著名航海家和探险家,1480年生于葡萄牙北部的一个破落的骑士家庭。由于家境不好,10岁左右的麦哲伦进入王宫充当王后的侍从。16岁时进入葡萄牙国家航海事务厅,因而熟悉了航海事务的各项工作。那时哥伦布已经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达·伽马也从印度返航带回了巨大的东方财富。怀着对东方财富和远洋探险的向往,麦哲伦  相似文献   

2.
麦哲伦(Magellan,Ferdinand),葡萄牙著名航海家和探险家.先后为葡萄牙(1505~1512)和西班牙(1519—1521)作航海探险。5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对麦哲伦崇拜得很,都把他看作是世界英雄,因为他是第一个完成环球航行的航海家。这一创举实际上以无可争辩的事实证明了地圆说。从这个意义上讲,麦哲伦的确是  相似文献   

3.
三代守标人     
<正> 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独特的精神。岁月流逝,沧海桑田,对于几代守标人来说,海风海浪侵蚀老去了容貌,却留下了他们耐苦的足迹和绕梁不去的时代精神!——题记从为了国家,到离不开一陈义70多岁的时候他说,俺决不能离开灯塔,要义务为它服务一辈子。80岁时他说,俺不算老,俺还要干它十年二十年呢!1985年8月12日凌晨,硇洲灯塔管  相似文献   

4.
崔福元 《航海》1999,(6):35-38
人们一般都会认为麦哲伦是发现太平洋的第一个欧洲人。其实,麦哲伦并不享有这个“第一”,他只不过是命名了太平洋。而第一个发现太平洋的是西班牙的航海探险家巴斯科·努涅斯·德·巴尔沃亚。 巴尔沃亚1475年出生在西班牙的一个贵族家庭中。他出生的时代,正是地理大发现的前夕。1492年哥伦布越过了大西洋发现美洲后,立即在西班牙及其西欧各国引起轰动。特别是当哥伦布第一次远航归来时,带回几小箱黄金、稀世珍宝,还有奇禽异兽,把他发现的地方吹嘘成是  相似文献   

5.
三代守标人     
从为了国家,到离不开--陈义 70多岁的时候他说,俺决不能离开灯塔,要义务为它服务一辈子. 80岁时他说,俺不算老,俺还要干它十年二十年呢! 1985年8月12日凌晨,硇洲灯塔管理员陈义在他值守的灯塔里安然逝世,享年80岁.从1955年上岛当灯塔管理员,他守了整整30年灯塔.从昂扬的来,到安详的走,作为一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他为祖国的革命与建设事业奉献了自己的所有,却孑然一身什么也没有为自己留下.  相似文献   

6.
航海画廊     
《航海》1989,(2)
J口..............引fr已,..........曰.j月.一l一.tl胃月七j刀它贬︵外国幽默画︶‘一~~.~.、邓伟供稿命卿。酒香(国画)马忠目浴(幽默画)柯国富盛于华扩二.0.0O产.、必·/.…曰尸,~二拍(幽默画)余庆春天来了(幽默画)朱建钢亦心拐航海画廊~~  相似文献   

7.
高峰 《中国海事》2014,(9):77-77
人类利用风帆行船。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15-18世纪,帆船进入鼎盛时期,不但在江河湖泊中“千帆竞发”,而且在远洋航行中,帆船也大显身手:郑和七下西洋,哥伦布远撒发现美洲新大陆,麦哲伦航海环球一周成功,都是风帆的卓越贡献!在发达的海洋国家,甚至还利用巨型帆船进行军事活动,因此有的学者将这一时期称为“帆船时代”,甚至称为“帆舰时代”。  相似文献   

8.
王春华 《中国船检》2007,(12):90-92
费尔南多·麦哲伦1480年出生在葡萄牙波尔图的一个贵族家庭,12岁被选入王宫,成了莱奥诺拉王后的侍童,随王室游历全国大长见识。国王去世后,他被派到航海事务厅任职,从而学到了大量的航海知识。1505年,麦哲伦参加了葡萄牙海军,赴印度作战;1511年参加了攻占马六甲海峡之役。  相似文献   

9.
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常说:"向侵略者屈服的人,决不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而他,就是一个至死不向侵略者屈服的真正的中国人.杨靖宇,1905年出生在河南省确山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五岁那年就失去了父亲,他和母亲、妹妹依靠叔叔,生活十分艰难.  相似文献   

10.
自从麦哲伦1519-1522年首次完成环球航行后,在欧洲特别是西欧引起了轰动,由此,引发了一些国家的环球航行热。一时,不少航海家、探险家甚至一些海盗都纷纷加入环球的行列,扬帆远航,布干维尔就是其中的一个。 布干维尔1729年出生在法国巴黎的一个贵族家庭中,他从小就伶俐活泼,聪敏过人,曾经受  相似文献   

11.
船期公告     
门NOL08N..斌敬卜畔68的gN.胆钾怡璐但国也。-卜N排。.的。的。N价畔畔。ao的.2,.畔的。的。2.”.1畔osea.织留︵厦盆樱巨杖升陪恤︶宜旗o工L工娜卜工级杖︵招侧画苍︶“到裂段烟粱旧令怜 琴H烟牟娜冲喊段谧理松旧令怜攀牢侧棍,嫩睽唱书暇攀梢州拟冲教组卿旧令祷阅族娜杖理伽象楼一拍犯获口报嗽,少、、招口哪、、、口,,.叫呻、、‘‘二心9,字、、卜‘叼,宁、、七、侧‘、、,甲1.叫哪、、尸,pJ侧.、、甲‘习,洲、、、,r,州、、二喇州、、巴,护、、U二pJ侧‘、、‘、】,洲、、口寸》卜四‘M侧‘、、r、,州、、坦侧‘、、写寸奋‘、】哪…  相似文献   

12.
麦哲伦海峡地处南半球著名的"咆哮西风带"内,气象复杂多变,航道狭长、弯道多,水流湍急.此文根据笔者的经历,对麦哲伦海峡的自然条件、水文气象、引航和报告制度以及在海峡内的安全航行注意事项等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3.
正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我想做梦想下的游子不顾一切奔跑追逐光明……肖毅波是舟山海事局岱山海事处一名年轻的船舶监督主管。33岁的他,每次站在衢山这片承载着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等一系列国家战略实施的主战场上,看着繁忙的码头和来往的船舶,心中总是不期然地响起许巍的这首歌。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他想,他已经找到了那片海,找到了诗和远方。  相似文献   

14.
崔燕 《中国船检》2006,(3):54-57
他领略过波罗的海、麦哲伦海峡的漫天大雪;他遭遇过马六甲海峡和西非海岸亡命的海盗;他曾在南非的好望角与狂风恶浪搏斗;他曾为驻守关岛的美国空军战机运送过燃料;他也曾冒着战火和硝烟驶进伊拉克的水域,抢运巴士拉港货物。"朱振润,大连远洋运输公司的一名30万吨VLCC船长。26年的航海生崖里,他经历过无数风险,克服了无数困难,也获得过无数荣誉,但他认为这1些都只不过是过眼云烟,很快就会随风逝去。他惟一在乎的是作为“安全诚信船长”,他应该尽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5.
我父亲俞云阶是年近七十的老画家了。每当与朋友、学生一起谈起兴趣、志向时,他防佛年轻了几十岁,热情洋溢地把我们的“家珍”夸上一番。那是徐悲鸿老师为我父亲所题“勇猛精进”四个大字。父亲常说这四个字伴随他几十年了,无论是困难时,还是顺利时,它总是激励着父亲勇敢地生活、作画,正直地做人。  相似文献   

16.
郑和下西洋是人类海洋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航海史上时间最早、规模最大、技术先进、活动范围广大的洲际航海活动.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航海早了87年,比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海早了92年,比麦哲伦的环球航海早了114年.郑和下西洋时的中国船舶制造、天文航海、地文航海、季风运用和航海气象预测等方面的技术和航海知识,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率领由208艘帆船和27800人组成的中国远洋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航海,经我国南海,沿印支半岛到南洋诸国,再经马六甲海峡到印度洋沿岸以及非洲东海岸,足迹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了中华文明,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扩大了中外友好关系,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的辉煌奇迹.  相似文献   

17.
《航海技术》2015,(2):77
<正>《航海技术》编辑部前常务副主编、编辑部主任吴茂郁同志因病不幸于2014年11月6日与世长辞。我们深切地缅怀他!吴茂郁同志1936年4月出生于浙江镇海,1961年8月毕业于大连海事大学海洋船舶驾驶专业,1965年12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热爱党、热爱国家、热爱航海事业,常以"我是个撑船人"而感到自豪。在40多年的引航生涯中,他引领数千艘各种类型的船舶安全进出上海港和深圳港,以高度的责任心多次避免了重大海事事故的发生,维护了国家尊严,出色完成各项引航  相似文献   

18.
吴长荣 《航海》2012,(5):32-35
追求理想兢兢业业第一次见到原上海海运局副局长、上海市航海学会理事长周以恒,他高胖的个子,五官端正,天庭饱满,潇洒自如。他祖籍扬州,其伯父曾创办著名的中南银行,并兼任总经理。周以恒1930年10月22日生于上海,家境富裕,生活优越。父亲早年去世,他6岁启蒙,受教于一位秀才,熟读古文经史。9岁通咏《东周列国志》,年幼聪慧,过目不忘。他在青少年时代  相似文献   

19.
寒湖 《中国船检》2000,(4):18-19
弗米娜女士50来岁,热情好客,健谈.她在RS主要负责与世界各国的船检机构联络接洽.谈起普京,她的眼里直放光."我们年轻的总统很能干,他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她激动地说.  相似文献   

20.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世界处于一个狂热的航海时代。当时,随着资本主义因素增长而经济日益发展的欧洲各国,为了开辟新航路掠夺东方财富,寻觅黄金宝藏,筹划了一系列空前规模的航海探险活动。著名的“世界三大航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达·伽马首航印度,麦哲伦环球航行,正是发生在这个时期。许多到过美洲、非洲、亚洲等地区的航海探险家,撰写了大量游记和回忆录,将奇乡异域风情,栩栩如生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